第3章 祖魯戰(zhàn)爭
- 近代戰(zhàn)爭的縮影(世界軍事百科叢書)
- 馮平 王國富 吳志樵主編
- 1328字
- 2021-05-31 09:41:47
近代戰(zhàn)爭始于19世紀中葉,近代戰(zhàn)爭的特點是侵略和反侵略,壓迫和反壓迫,殖民擴張和反殖民的斗爭。近代戰(zhàn)爭的總趨勢是正義戰(zhàn)勝邪惡,理智戰(zhàn)爭愚昧。祖魯戰(zhàn)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拉開了帷幕。
祖魯戰(zhàn)爭指19世紀30~80年代南非祖魯諸部落(祖魯人、阿馬祖魯人)與布爾入侵者和英國入侵者進行的戰(zhàn)爭。開普殖民地的布爾人因受到英國當局壓迫,從1836年起,大批居民開始向北——奧蘭治河流域和納塔爾省遷移。1838年2月,布爾人在向納塔爾遷移時,遭到以首領丁干為首的祖魯人的武裝抵抗。根據(jù)各種文獻資料的記載,祖魯人的軍隊人數(shù)為1.5~3萬人,其裝備有沖鋒標槍和大盾牌。他們雖遭火器的大量殺傷,但仍然勇敢地接近敵人,力圖迫使進行白刃戰(zhàn)。1838年12月16日,祖魯軍在因科馬河附近的一次決戰(zhàn)中失敗,損失3000余人。丁干被迫將土格拉河以南的領土讓給布爾人。布爾人深怕祖魯軍事組織迅速恢復,便在氏族部落貴族中挑起內訌,并支持丁干之弟潘達謀求權位。1840年1月,布爾人幫助潘達消滅了丁干部隊,2月份宣布潘達為祖魯人的“國王”,從而取得了土格拉河和黑烏姆福洛濟河之間的割地。然而,布爾人在這里建立的共和國也未能長久存在。1843年,沿土格拉河的納塔爾被英國殖民者占領。
其后,潘達的兒子開芝瓦約成為丁干的繼承人,他把各部落團結在一起,率領祖魯人同外來征服者進行斗爭。他于1856年執(zhí)政之初,就著手進行祖魯軍隊的重建、裝備和訓練工作。1878年12月,英國駐南非高級官員弗里爾向開芝瓦約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解散軍隊,準許英國總督進駐南非并有權控制祖魯人的行動。開芝瓦約謀求通過和平談判來避免戰(zhàn)爭的努力,未能取得成效。
1879年1月11日,英軍在切爾姆斯福德勛爵的指揮下,成3路縱隊越過土格拉河。祖魯軍隊共約2.5萬人,但只有少部分人裝備了火槍。1月22日,祖魯人隱蔽地包圍了英軍部署在伊散都納山下的一個縱隊,并突然向其發(fā)起進攻。他們冒著疾風般的槍炮火力沖入敵兵營,與敵展開白刃戰(zhàn),殲滅了800多名英國士兵和100多名輔助“土著軍”的非洲士兵。祖魯軍損失了3000人。祖魯人殲滅英軍縱隊,是非洲人民反對殖民主義斗爭史上的最光輝的一頁。南非共和國的民主力量把12月16日作為非洲人民英勇抵抗外來侵略者的象征來慶祝;而殖民者則把這一天當作國家最重大的節(jié)日,即白人戰(zhàn)勝黑人的紀念日。
祖魯人戰(zhàn)勝英國軍之后,開芝瓦約力圖和平解決同英國當局的爭端。英國人拒絕任何談判,將軍隊人數(shù)增加到2萬,配備36門火炮。在后來的軍事行動中,祖魯人又幾次打敗英軍。兩軍于1879年7月4日在烏倫底村附近進行的戰(zhàn)役,決定了戰(zhàn)爭的結局。在開闊地上,5000支火槍和一些火炮的火力使祖魯人無法進行白刃戰(zhàn)。祖魯人的攻擊在英軍方陣前30米處受挫,當時就犧牲近2300人。祖魯軍最后被英國騎兵所殲滅。英國討伐隊在對祖魯各部落推行“綏靖”時,打死和俘虜成千上萬的人,燒毀村莊,趕走牲畜。并把全國分裂成13個單獨存在的“國家”,他們之間又經(jīng)常被挑動進行內戰(zhàn)。英國殖民者使這個國家陷入一蹶不振之后,便于1887年正式將它并入納塔爾殖民地,稱為“祖魯蘭”。
祖魯人為爭取自由獨立而進行的英勇斗爭,引起各國報刊廣泛的反響,并得到了西方和俄國進步力量的同情。恩格斯指出,用長矛和投槍武裝起來的祖魯人,在與英國步兵交戰(zhàn)時“不止一次打散英軍隊伍,甚至使英軍潰退,盡管在武器上非常懸殊”。
- 偉大的軍事領袖(世界軍事百科叢書)
- 決戰(zhàn)華東
-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實錄·悍將篇
-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實錄·領袖篇
- 一戰(zhàn)戰(zhàn)史二戰(zhàn)戰(zhàn)史大全集
- 戰(zhàn)爭事典014:地中海三國演義,法蘭西、奧斯曼與哈布斯堡
- 戰(zhàn)爭事典051:1866年普奧戰(zhàn)爭
- 基輔1941:史上最大合圍戰(zhàn)
- 德軍王牌:大德意志師(下)
- 中國甲胄史(套裝全兩冊)
- 歷史豐碑
- 戰(zhàn)爭總動員:美國二戰(zhàn)國內史
- 國殤(第九部):抗戰(zhàn)時期的外交風云
-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07:日本的猛攻
- 戰(zhàn)爭事典020:大變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