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每個人都是根蠟燭
書名: 學會與人合作的故事(青少年學會成熟的故事)作者名: 蕭楓主編本章字數: 1139字更新時間: 2021-05-31 09:40:51
在郊區的一家小工廠里,我見到了那名女大學生,半年前她剛從大學畢業。來采訪之前,我多少了解一些她的情況。
她的家境原本不錯,父親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可是,當她念到人二時,忽然家道中落,因為父親生意失敗,欠下了一大筆債務,再也無力供她念書。面臨休學的窘境,她想到了去申請助學金。那是一位企業家捐資建立的助學基金。幾年前,企業家找到當地一家報社,提出愿意每年拿出100萬元,用以資助貧困大學生,并委托報社操作此事。企業家還有一個心愿,如果受助的學生畢業后經濟狀況好轉了,希望他們能歸還這筆錢,用于繼續資助其他貧困學生,把愛心傳遞下去。
她順利申請到了助學金,每月可以領到400塊錢。為此,她和基金會簽了一份特殊的“道義契約”,大致內容是:她承諾把這筆錢用于勤儉求學,如果將來有條件的話,就把這筆錢還回去,用于幫助更多的人。在協議書的最后,還有一條特別聲明:“本協議不具備法律效力。”也就是說,受助學生將來是否履約全憑良心,即使不還錢也沒有法律責任。
有了這筆助學金,她的學業得以繼續。大學畢業后,她找到了現在這份工作,但是初始月薪只有800元,相對目前的城市消費水準,她的生活狀況不難想象。可即便如此,她每月依然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大部分錢歸還助學金,成了還款最快的受助大學生。為了還款,她每天的生活費保持在5塊錢以內——早上只吃兩個饅頭,中午和晚上在食堂吃青菜和大米飯,每頓1塊錢,還有交通費2塊錢。可想而知,她還款的錢都是從牙縫里擠出來的。
看著眼前這個衣著樸素、面容清瘦的女孩,我的心有點兒沉重。我極力想避免觸及某些沉重的話題,于是跟她開起玩笑:“別的女孩子為了減肥,大多不吃早餐,而你每天早上竟吃兩個饅頭,真能吃啊。”我當然明白,如果一日三餐吃得太素,人的食量會大增。她忽然感覺有點兒不好意思:“其實,每天上午不到11點,我的肚子就開始咕咕叫了。”說完她自己先笑了,雙眸澄澈如水,有些靦腆。
采訪快要結束時,我問她:“以你現在的條件,完全可以暫時不還款,再說也沒人要求你馬上還錢啊,究竟是什么信念支持你這樣做?”她忽然止住了笑,十個手指絞在一起,似乎感覺有些意外:“餓一下又不會死人。”她的語調不高,輕輕地,表情依然平靜。我一下子哽咽了,目光不敢與她對視,扭過頭偷偷地擦了擦眼睛。
我不敢想當然地為她設計什么豪言壯語,那是對一顆純潔心靈最無恥的褻瀆,可是,這句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餓一下又不會死人”,樸實無華,卻足以撼人心魄。在她看來,愛是不需要理由的。因為,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一個陌生人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樣不需要任何理由。想必,那位企業家可以欣慰了。
佛說,每個人都是一根蠟燭,既然你被點燃了,就應該去點燃更多的人,你點燃了更多的人;自己并不會燃燒得更快,世界卻因此變得更加光明。為什么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