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陶侃愛惜物力
- 學會成熟為人的故事(青少年學會成熟的故事)
- 蕭楓主編
- 753字
- 2021-05-27 16:42:49
陶侃(kǎn)(259—334年)是晉朝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平素勤勞節儉,更知道愛惜物力。
當他任廣州刺史時,每天早晨起身后,要從屋里搬運一百塊磚到戶外去,到了傍晚,又把磚搬回屋里來。有人見他每天都這樣做,覺得很奇怪,便問他說:“你每天把磚搬出搬進,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陶侃笑著回答說:“現在國家已努力準備收復中原失地,如果我生活過得太舒適,一旦國家需要我負起更重大責任時,恐怕會不耐勞苦,難于承擔哩!”
后來,他被調任荊州刺史。有一次,他出游在外,看見一個人手里拿著一把未成熟的稻穗,覺得有點奇怪,就問道:“你手拿一把未成熟的稻穗,是做什么用的呢?”那個人回答:“這是我經過稻田時,隨手摘下來的?!碧召┞犃怂拇鹪?,非常生氣,對他說:“你不耕種,根本不知道農民的辛苦,而今隨意毀損農家的稻穗,一點都不知道愛惜,實在應該加以處罰!”于是就把他抓起來鞭打一頓,以教育大家,要愛惜莊稼。
又有一次,他看見造船工人把鋸下來的木屑竹頭拋棄了,覺得很可惜,便下令把木屑、竹頭統統貯藏起來。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感到很詫異。不久,下了一場大雪,天氣放晴以后,積雪融化,門前路面很滑,他便叫人把木屑撒在路面上。又隔了不久,為了軍事需要,必須趕造一批船只,恰巧這時竹子不夠用,他就命令工人把貯藏的竹子,削成竹釘,這樣又輕易地解決了困難。到了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木屑、竹頭都是有用的東西。
陶侃不僅勤儉和愛惜物力,也很愛惜光陰。他經常勸誡別人說:“大禹是位圣人,尚知愛惜寸陰,而我們這些平凡的人,應該愛惜分陰!”他說這段話的意思,是希望一般人要格外珍惜時間,應當在活著的時候,多替社會,國家做些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工作。
陶侃的一生,勤勞節儉,不但在當時受到贊揚,就是今天,對我惜衣有衣,惜食有食,要珍惜每一粒糧食,要愛護每一個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