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指導
書名: 學生熱愛祖國教育作者名: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本章字數: 2032字更新時間: 2021-05-24 17:23:24
“滲透式”教育方法的內涵
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是卓有成效的途徑。愛國主義教育與其他思想教育一樣,除了注重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認識、規范其行為外,利用時機培養意志、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和途徑。
而“滲透式”教育正是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實踐方式。同時,由于“滲透式”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消除了學生可能出現的疲倦乃至于抵制的心理,這種無意識記憶在較長時間里會顯出它的牢固性。
中學語文課文大都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好教材,但其中的思想因素是蘊涵在文章內容之中,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所以,語文教學中的愛困主義教育必須是“滲透式”的教育,而不能是“單刀直入”式的政治說教。
如果因為語文本身具有思想性,要完成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任務而把語文課變成半語文半政治,變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就違背了語文課的特點,而且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能夠做到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式”教育,是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滲透式”教育方法的實施
(1)深刻理解教材,把握主動權。進行“滲透式”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站在對整體中學語文教材的認識的制高點,對教材內容有完整的理解。要清晰地認識到每篇教材除了應傳授的科學知識之外,還應弄清楚思想教育內容是在教材哪些內容中體現出來的,而不應毫無聯系的硬性加入。
對于大綱中規定的思想教育內容,教師應了然于胸,正確辨析哪些篇目承擔著哪些方面的教育內容。即便是愛國主義教育,也有具體的內容,例如,有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史、革命史、創業史和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教育,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前景和報效祖國的教育,也有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教育,還有準確認識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文化傳統的教育,等等。
(2)根據教學內容,具體分析。愛國主義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容有所側重,卻不能主觀偏頗,脫離課文內容。如果流于形式,聲東擊西進行,就會使語文的思想性和文學性兩敗俱傷。現今中學語文課本選用的篇目,多數體現了時代性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但不同體裁,不同文章的思想因素各不相同。
因文施教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前提。例如: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屬于記敘范疇,作者濃郁的愛國情感是在敘事、抒情和議論中抒發出來的,適宜用以情感人的方式來感染教育學生;而魯迅的《拿來主義》是論說文,作者對國民黨的痛恨之情和對民族文化的深切關注是在說理論辯中表達出來的,以理服人激發學生愛國情感是上乘方法。
不同體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是合情合理、尊重現實的表現,但具體教育的內容還需要因文而異。文言文是中學語文課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在文言文中主要是進行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學語文教材中,詩詞的優美意境,杜牧《阿房宮賦》的文學性,《師說》的尊教思想。如果教師合理駕馭,充分利用,就會使學生在掌握文言文基礎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受到相應的愛國主義熏陶。
(3)巧妙創設情境,進入角色。白居易說:“動人心者,莫過乎情。”良好的情境是學生自覺接受教育的情感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有意創設情境,是潛移默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方式。
中學語文課文有較強的思想性,有的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有的字里行問融入了作者真摯熱烈的感情,關鍵在于教師精心發計,充分利用,使學生進入角色。例如《離騷》是我國偉大的愛國生義詩人屈原的長篇政治抒情詩。作者運用神話傳說、比興聯想和夸張等浪漫主義表現手法,抒發了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政治理想,飽含著作者真摯的愛國情感。
情境的創設必須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既可以把情境作為講讀教學的引子,先入為主;也可以在講讀即將結束時展示情境,以收到言雖盡意不止的效果。還可以在講讀過程中根據具體內容隨時隨處進行。創設情境的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利用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的介紹完成;也可以通過巧設問題,在層層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情境,在逐步設置問題上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解決各個問題中完成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
(4)開拓第二課堂,增強教育。語文第二課堂是語文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其具有靈活性、獨立性和自愿性,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性情的新天地。
豐富多彩的語文第二課堂可以為學生提供觀察社會,體驗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受到各種教育。例如:在寫作課外小組活動中,除了把學生帶入生產生活的第一線,讓學生直接感受生活,獲得第一手寫作材料。還可以適機進行書評、影評、觀后感等生動活潑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
在聽說為主的第二課堂也一樣,愛國主義主題講演,配樂詩文朗誦會是簡便易行、眾人都能參與的形式。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暢所欲言的時事辯論會,為學生創造充分表達感情和見解的條件和機會,讓愛國主義教育,能力的培養都潛移默化地統一在活動之中,達到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持久深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