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培養

熱愛勞動,戒奢尚儉是一種民族精神,是華夏人民經過上下五千年所得出的真知灼見,是炎黃子孫最引為自豪的優良傳統。“八榮八恥”中也強調了:以艱苦奮斗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我們更應響應號召,發揚勤儉節約的美德。

(1)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成才先成人,這已成為學校、家庭、社會的共識。因此我們教育必須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就是堅持思想教育,重視政治思想和品德的培養,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滲透德育,我們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2)堅持勤儉節約熱愛勞動。把“勤儉節約、熱愛勞動”落實到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上,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學會做人”行動的系列活動,以“請把我關緊,別讓我流淚”、“監護水源,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隨手關燈省一度電,少一份污染”、“節用電器,為減緩地球暖化出一把力”、“珍惜紙張一就是珍惜森林與河流”等適用小學生的公民環保公約,使學生得到打動身心的教育。

(3)以實例促學生思想發展。通過講解領袖等革命事跡如:毛澤東做為國家主要領導人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

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周總理也這樣做出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當時,國人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干事業的行為準則,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

當前社會上有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斗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更是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不去盲目跟風,做出超出我們經濟能力的各種消費。要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如果我們養成了這種鋪張浪費的習慣,即便是有金山銀山,也滿足不了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大手大腳的花錢,對于各種勞動的逃避,非但不是一個人所謂“個性”、“能力”的象征,更是一種讓我們值得為此感到羞恥的不良行為。

(4)以評比促學生養成好習慣。實事求是地適度消費,不盲目追求“名牌”,不大手大腳,奢侈浪費,從節約一分錢、一粒糧、一度電、一滴水做起。即使家庭條件再優越,也不應攀比,成為學校的“大款”,社會中的“貴族”。這些都是我們班級“節約標兵”評選的標準,有了標準才能更好的實施。

(5)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培養習慣

①教育學生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老師應要求和指導孩子從小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如疊被、釘扣子、整理書包等。孩子開始做這些事情時,難免不像樣,家長、老師不能譏笑諷刺,更不能責罵,否則就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打擊孩子參與勞動的積極性,從而誘發厭惡勞動的心理。當孩子的勞動有不足時,家長、老師應首先肯定孩子,然后耐心、親切地指其出差錯的原因,并當面示范,教給孩子一些勞動的方法和技巧。

②教育學生幫助父母做家務。家長應及時安排孩子做一些適合其能力的家務勞動。如吃飯時排筷子、端飯菜、洗碗、掃地倒垃圾、購物等。不論事情的大小輕重,每一件家務事盡可能都讓孩子參與,每一件家務事都讓孩子試一試。這樣,孩子不但會提高做家務事的動手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會逐步增強家庭責任感——我是家庭的一員,家庭中的事我有責任承擔。

③教育學生集體的事情搶著做。家長、老師應支持鼓勵孩子參加學校和社會的公益勞動,如打掃教室和校園、植樹種花以及各種社會公益服務勞動。這是培養孩子集體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在這方面,家長首先要糾正一種錯誤觀念: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多做集體的事是吃虧的。家長應該懂得這樣道理:你的孩子為集體為社會服務得多,得到集體和社會的回報也會多,因為一個人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地位決定于你對集體和社會的貢獻大小。

崇尚熱愛勞動,戒奢尚儉,有利于我們提高自身的修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可以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增強人的責任感、進取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梓县| 璧山县| 金秀| 扶风县| 临汾市| 贡觉县| 石城县| 宣武区| 南川市| 彩票| 花莲市| 田林县| 德保县| 伊春市| 松桃| 沁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奉新县| 台安县| 中超| 稷山县| 宣武区| 乾安县| 邵武市| 含山县| 雅江县| 宁城县| 绥滨县| 迭部县| 罗江县| 镇宁| 拉萨市| 丰都县| 华池县| 平和县| 阳城县| 富顺县| 伊春市| 祁连县| 库伦旗| 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