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學生熱愛勞動品質的教育指導

愛勞動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職階段雖然不是義務教育,但是中職階段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全日制在校學習的最后階段,是一個中職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的學校教育中,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態度,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這不僅關系到集體良好班風的形成,更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通過勞動活動對學生進行勞動習慣的培養,增強他們的勞動積極性,提高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在勞動實踐中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動腦,學會創新。

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和正確的勞動態度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呢?

(1)要教育學生熱愛和尊敬勞動者,讓他們認識各行各業勞動的社會價值,并從現在立志做個光榮的勞動者。

(2)要教育孩子愛惜勞動果實。要讓孩子知道他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父親,母親,叔叔、阿姨或前輩們勞動的結果,因而要珍惜。學生應該做到:吃飯不掉飯菜;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愛護圖書;對家里的各種用品和自己的衣物鞋襪等要愛惜。要讓孩子懂得這些用品、物件是經過許多人的勞動才制得的,不能隨意浪費。

(3)要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不僅是為了讓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小就有勞動光榮、不勞而獲可恥的觀念和勤勞儉樸的品質。

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

那么如何培養中職生的勞動習慣呢?

(1)身教重于言教。人的一生一直處于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啟蒙老師。入學之后老師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老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老師應該以身作則做好班級工作,并讓學生覺得勞動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和必要。每個學生都是班級的一員,當學生參加了一些勞動之后,對班級的感情就不一樣。老師現在也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也要增強勞動意識,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身體和心里發育。

(2)訂適當的班規。班規作為班級成員共同遵守的生活規范和行為準則,常常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是潛在的強大教育力量。制訂明確、合理、可行的班規,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它可以約束、幫助和教育學生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勞動是班規的內容之一。班規的條理一清二楚,寫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后必須自己疊好被子,清理房間,打掃衛生等,班規也隨著學生的成長而作改變。聰明的班主任總是讓學生從小事做起,擔當責任,履行義務,讓學生在勞動方面日益成熟起來。

(3)及時進行鼓勵。許多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贊許的心理。教師應該有一雙慧眼,及時發現每個學生每次勞動的一點點進步,并及時進行鼓勵學生,尤其是鼓勵和表揚那些沒有其它特長性格內向平時受表揚很少的學生,并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

比如你得知學生洗了水桶后,可稱贊說:哇,這桶誰洗的呀,這么干凈。在比如說,打掃教室衛生時,班主任可以一直觀察,盯住平時表現不好的同學干了什么活,在勞動結束之后及時進行點名鼓勵這些同學,我這么做了,學生聽了以后,比獎給他一塊蛋糕還要甜得多,效果非常好。可以說“鼓勵——價值廉成。”

(4)放手讓學生參加勞動。學生不參加勞動并非他們不愿意勞動,而是有些父母從小就不愿讓他們參加勞動,連拖個地掃個院子也以為孩子干不干凈,稍重一點的活就怕孩子累壞了身體,稍花些時間的活又以為會浪費時間、影響孩子的學業,更不愿讓孩子參與。許多父母在孩子求學期間包攬了所有家務,只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殊不知,從小做家務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務的人要充實、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訣卻在于:使孩子的身體鍛煉、思想鍛煉、能力鍛煉互相調節。只有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煉培養,孩子才會處在健康成長之中。因此,學生住校離開父母是鍛煉勞動意識的絕好機會。

(5)自我服務。學生住校之后,個人衛生,內務衛生都需要自己來完成,有的同學從來沒有洗過衣服襪子和疊過被子,這正是學生學會自己做事的決好機會,不僅能做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還能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進學生獨立性的形成和發展,使學生,尤其獨生子女能及早擺脫對大人的過分依賴,養成好的勞動習慣,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

(6)做家務。學生離開學校之后,家里的活就干得較少了,班主任要在每次的放假之前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例如,可讓學生回家幫助家里種地,做飯,洗碗,洗衣服,打掃家里衛生;開飯時可讓他們幫著搬凳子、擺碗筷,飯后讓他們幫收拾清洗碗筷和收拾廚房;也可以讓他們幫家長一起刮土豆皮、摘菜、洗菜;這些事情可以使學生感到十分快樂,覺得自己長大了,能幫助爸爸、媽媽干事情了。久而久之,就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7)參加公益勞動。隨集體參加公益勞動也是培養學生增強勞動意識的一條途徑。老師可以在天晴朗時帶學生參加學校或社區居民區組織的一些公益勞動,例如,參加春天的植樹,夏天的滅蚊蠅,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掃雪等;也可以帶學生照顧附近的孤寡老人、軍烈屬;讓他們為鄰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此來培養勞動習慣,增強公益愛心。

通過各種活動強化勞動態度,培養勞動習慣

(1)認領班內一項勞動項目。堅持完成,為了打破學生固有的“老師班長分配了,我就做;老師班長不分配,我就視而不見”的觀念,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勞動的積極性,把班內的勞動項目一一列出,尊重學生的意見,由同學們自己選擇,你愿意干什么工作,你就負責這一項。并且每組分設勞動組長,負責記錄組員的勞動情況。從班里的每一扇窗戶的明亮,到教室內外地面的清潔,到每一行桌椅的排列整齊,甚至講臺、電視柜、窗臺上的每一盆花都有專人負責。這樣做強化了學生的使命感,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職責是神圣的,自己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是光榮的。

(2)組內評選勞動紅旗手。利用班會課決定進行每周勞動紅旗手的評比,條件為:1.能夠持之以恒;2.勞動效果良好。只要達到這兩個條件的同學,都可以被評為勞動紅旗手。評比形式為小組評選。而勞動紅旗手的評選促進了日常學生勞動的積極性,班內衛生狀況日趨好轉。隨著勞動習慣的逐漸養成,班內衛生評比每周一次,漸漸變成兩周一次,然后三周一次,學生能夠堅持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因為習慣了。

(3)校園綠色行動。為強化習慣的養成“心動不如行動”,讓學生把熱愛勞動的意識落實到行動上,更能強化學生勞動習慣的養成。利用業余時間打掃學校的公共區衛生:有撿瓶子,有撿垃圾的,有掃地的,還有清理衛生死角的……當學生回到教室后,在教室里發現垃圾,都能夠自覺的撿起來。通過這樣的勞動實踐活動,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光榮的,勞動是快樂的,從而逐漸養成自覺勞動的習慣。

(4)向家長反饋孩子的勞動表現。借助學校家長會,除了談孩子的學習,生活,身心之外,要說上幾句孩子勞動方面的表現,這樣家長也可以全面的了解孩子的表現,并對勞動方面表現好的學生向家長報告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做好假期在家勞動的安排,請學生在開學時交回《致家長的一封信》反饋表。這一活動將對學生的勞動習慣的培養由學校延伸到家庭。向家長發出倡議,建議給學生更多的勞動鍛煉機會,這對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恰當的運用各種手段,通過豐富多采的活動,把培養勞動態度與習慣與班級體各項活動緊密聯系,而不是空洞的說教,以激勵為主,逐漸建立以勞動為獎勵的機制,而不是以勞動為懲罰,可以有效的端正學生的勞動態度,培養良好的自覺勞動習慣。使學生端正勞動態度,認識到勞動是中職生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因為我們將來的定位就是技術工人,并且在逐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津县| 弥渡县| 新干县| 津市市| 若羌县| 都匀市| 班玛县| 泗水县| 舟曲县| 赣州市| 肥乡县| 高青县| 确山县| 宿州市| 桑植县| 曲松县| 张家界市| 绵竹市| 浪卡子县| 南丹县| 理塘县| 鄂州市| 老河口市| 山东省| 彰武县| 高雄市| 南阳市| 沈阳市| 苍梧县| 长岭县| 兰考县| 葫芦岛市| 海阳市| 鹿邑县| 铜梁县| 辽阳县| 吕梁市| 朝阳市| 正镶白旗| 偃师市| 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