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是19世紀一位自學成才的英國物理學家。在一次實驗中,焦耳發現,把金屬絲放在水里,水就會發熱。他想:“電和熱可不可以轉化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他進行了多次實驗,并通過精細的測量,1841年,年僅22歲的焦耳得出了后來舉世聞名的焦耳定律,并在1年后被俄國物理學家楞次的大量實驗結果進一步所證實。但一些權威對他不屑一顧。
自學成才的人有著堅強的意志,焦耳毫不氣餒,繼續進行著實驗。
一次,焦耳參加了一個學術會議,他在會上宣讀:“自然界的能量是不會毀滅的,哪里消耗了機械能,總能得到相當的熱。”人們面對他的是冷嘲熱諷。他相信真理總會被承認的。
焦耳鍥而不舍,繼續研究著,1847年,他設計了一個非常精巧的實驗,測出了比較準確的熱功當量的平均數值,該數值和現在所測的數值相差無幾,這在當時是非常難得的。熱功當量的測定,為最終建立能量轉換和守恒定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