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現代運輸工具的誕生——1814年火車的發明

  • 科學歷史的光輝
  • 劉鑫編著
  • 1411字
  • 2021-05-30 21:01:49

歐洲工業革命以機器大工業代替了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需要大量的燃料、原料,也要把生產出的產品送往各地。而在19世紀以前,運輸依靠水上船舶,陸地上只能依賴馬車,這遠遠不能滿足大工業的需要。機器大工業呼喚著現代運輸工具的誕生。

1814年,放牛娃出身的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造出了在鐵軌上行走的蒸汽機車,正式發明了火車。

斯蒂芬森出生于1781年,父親是煤礦上的蒸汽機司爐工,母親沒有工作。一家8口全靠父親的工資收入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14歲那年,斯蒂芬森也來到煤礦,當上了一名見習司爐工。他很喜歡這個工作,別人下班后,他還認真地擦洗機器,清潔零部件。多次的拆拆裝裝,使他掌握了機器的結構。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斯蒂芬森在辛勤工作之余,還去夜校上課。他從沒上過學,開始學習時困難重重,但靠著勤奮鉆研,很快掌握了機械、制圖等方面的知識。一次,他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結合工作的實際,設計了一臺機器。煤礦上的總工程師看到他設計的機器草圖,大加贊賞,這給了斯蒂芬森很大的鼓勵。他學習、工作更加努力勤奮,不久便成了一名熟練的機械修理工。

斯蒂芬森總結前輩們失敗的教訓,開始研制蒸汽機車,他改進了產生蒸氣的鍋爐,把立式鍋爐改成臥式鍋爐,并作出了一個極有遠見的重大決斷,決定把蒸汽機車放在軌道上行駛;在車輪的邊上加了輪緣,以防止火車出軌;又在承重的兩條路軌間加裝了一條有齒的軌枕。因為當時考慮蒸汽機車在軌道上行駛,雖可避免在一般道路上因自身太重而難以行走的缺點,可在軌道上也會產生車輪打滑的問題,所以,在機車上裝上棘輪,讓它在有齒的第三軌上滾動而帶動機車向前行駛。

1814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機車火車頭問世了。他發明的這個鐵家伙有5噸重,車頭上有一個巨大的飛輪。這個飛輪可以利用慣性幫助機車運動,斯蒂芬森為他的發明取了個名字叫“布魯克”。這個布魯克可以帶動總重約30噸的8個車廂。在以后的10年中,他又造了11個與布魯克相似的火車頭。

斯蒂芬森的新發明也有很多缺點,首先是震動太大。有一次,甚至震翻了車;其次是速度不快。因此他并不以此為滿足,繼續研究提高機車功率的方法,采用了蒸氣鼓風法,把廢氣導引向上噴出煙囪,帶動后面的空氣,從而加強了通風。這個新設計使蒸汽機車進入實用階段。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火車”。

1825年9月27日,在英國的斯托克頓附近擠滿了4萬余名觀眾,銅管樂隊也整齊地站在鐵軌邊,人們翹首以待,望著那蜿蜒而去的鐵路。忽然人們聽到一聲激昂的汽笛聲,斯蒂芬森親自駕駛世界上第一列火車噴云吐霧地疾駛而來。火車頭后面拖著12節煤車,另外還有20節車廂,車廂里還乘著約450名旅客。火車漸漸駛近,大地在微微顫動。火車緩緩地停穩,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銅管樂隊奏出激昂的樂曲,七門禮炮同時發放。這列火車以每小時24公里的速度,從達靈頓駛到了斯托克頓,鐵路運輸事業從此開始。

1828年2月,塞甘從英國引進了兩臺斯蒂芬森機車,在里昂一圣艾蒂安路段上使用。但他對這種機車并不十分滿意。1829年,他著手制造自己發明的管式鍋爐機車。這種機車的牽引力大大地超過了斯蒂芬森機車,但它的時速也只有10公里。因此,在制造十來臺以后,便停止了生產。但后來,41斯蒂芬森自己卻又采用了塞甘鍋爐作為他的新改進火車的原動力。

1829年曾舉行了一次機車比賽,斯蒂芬森的新機車“火箭”號,以每小時58公里的速度獲勝。以后,鐵路建設在英國、歐洲和北美洲迅速展開,斯蒂芬森成為這種革命性的運輸工具的主要發明者,從此陸路運輸的難題得以解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宁县| 台中市| 岳普湖县| 德江县| 交口县| 宜州市| 天气| 筠连县| 宁河县| 绥芬河市| 祁门县| 汪清县| 平果县| 商城县| 鄂托克前旗| 遵义县| 宕昌县| 梓潼县| 寿宁县| 武邑县| 安化县| 定安县| 绵竹市| 英山县| 台北县| 阿鲁科尔沁旗| 抚顺县| 潼南县| 潍坊市| 东城区| 阳信县| 金平| 易门县| 清水河县| 双牌县| 哈巴河县| 延安市| 台湾省| 澎湖县| 偃师市|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