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戰略論
- 世界軍事百科:作戰謀略
- 林之滿編著
- 2404字
- 2021-05-31 09:39:53
戰略
戰略是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即戰爭指導者為達成戰爭的政治目的,依據戰爭規律所制定和采取的準備和實施戰爭的方針、策略和方法。
戰略所研究、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對國內外形勢的估量和對敵對雙方軍事、政治、經濟、地理、科學技術等因素的分析,對戰爭爆發的時機、戰爭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判斷,戰略方針、任務和作戰形式的確定,戰區劃分,戰場準備,武裝力量的建設,國防工業的生產,動員體制的確定,指揮系統的完善,作戰序列的確定,戰略預備隊的使用,等等。
戰略是同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依賴于社會物質生產、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人們的政治素質,為國家或政治集團所規定的基本政策服務。
持久戰
持久戰是持續時間較長的作戰,是相對于速決戰而言的。戰爭中正義的一方,處在敵強己弱的情況下,通常在戰略上采取持久戰的方針,以逐步削弱敵人,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打破敵人的戰略速決,最后取得戰爭勝利。
持久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反對國內外敵人的戰爭中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指導方針。因為反動勢力雄厚,革命勢力是逐漸成長壯大的,這就規定了戰爭的持久性。
根據當時戰爭的實際情況,在戰略上采取內線的持久的防御戰,在戰役戰斗上則抓住戰機,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外線的速決進攻戰,以消耗、殲滅敵軍有生力量,逐漸轉化力量對比和攻防形勢,最后奪取戰爭勝利。
速決戰
速決戰是在較短時間內決定勝負的作戰,是相對于持久戰而言的,有戰略、戰役和戰斗的速決戰。歷來的軍事家都很重視速決戰。歷史表明,帝國主義在發動侵略戰爭時,都力求戰略上的速決戰,企圖迅速實現其戰略目的。
中國革命戰爭中,是把戰役、戰斗的速決戰和戰略的持久戰,作為兩個同時并重的原則。戰略的持久和戰役戰斗的速決,是相輔相成的。因為處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只有在戰役、戰斗上抓住良機,集中優勢兵力,速戰速決,不斷地消滅敵人,才能有效地打破敵人的進攻,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支持長期的革命戰爭。因此,戰役、戰斗的速決戰,是實現戰略的持久戰的必要方針。
人民防空
人民防空簡稱“人防”,是指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防備敵人空中襲擊、消除空襲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動。人民防空是現代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減少國民經濟的損失,保存戰爭潛力。人民防空是由各級政府及其專設機構負責組織指揮的。
人民防空的主要任務是,對人民群眾進行戰略思想教育和防空常識教育;修筑各種類型的防護工程,使居民和主要物資得到可靠的防護;建立通信警報系統,準確快速傳遞。發放防空警報和保障指揮順暢;組織和訓練防空專業隊伍,戰時消除空襲后果;計劃和組織人員、物資的疏散和轉移;協助有關部門控制城市規模和調整工業布局,以及對國民經濟的重要目標組織指揮防空斗爭等。
戰役
戰役是軍隊為達到戰爭的局部目的或帶全局性的目的,根據戰略賦予的任務,在戰爭的一個區域或方向,于一定時間內,按照一個總的作戰企圖和計劃,所進行的一系列戰斗的總和。戰役是介于戰爭與戰斗之間的作戰行動。它是戰爭的一個局部,是達成戰爭目的的主要的武裝斗爭手段。它直接服從和受制于戰爭全局,也不同程度地影響戰爭全局;它直接運用戰斗,也為戰斗的成敗所直接影響。其規模大小,決定于雙方參加兵力的數量。
現代戰役,通常是諸軍種、兵種共同進行的合同戰役。按作戰性質分,有進攻戰役和防御戰役。按參戰軍種分,有陸、海、空等軍種的獨立戰役,有陸海、陸空、海空和陸??盏葞讉€軍種的聯合戰役。按作戰空間分,有陸上、海上、空中戰役。按作戰規模分,有大型戰役,如大的戰區或方面軍群進行的戰役;中型戰役,如中等戰區或方面軍進行的戰役;小型戰役,如小的戰區或集團軍進行的戰役。在一次大型戰役中,通常包括幾個中、小型戰役,蘇聯軍事理論認為:戰役是近代戰爭中才出現的軍事行動樣式,而戰區戰略性戰役,則是未來戰爭中戰略行動的基本樣式。美英等西方國家一般都把集團軍或軍以上部隊的作戰行動,稱為大兵團作戰行動。
進攻
進攻是主動進擊敵人的作戰。它是作戰的基本類型之一,是消滅敵人的主要手段。進攻分為戰略進攻、戰役進攻和戰術進攻。對防御、進攻、退卻之敵都可實施進攻。戰略防御中的反攻、防御戰役中的反突擊。戰術范圍的反沖擊,均屬進攻行動。進攻可在與敵直接接觸條件下實施,也可在行進間實施。欲求進攻作戰的勝利,必須精心計劃,充分準備,集中優勢兵力,采取包圍迂回戰術,協調一致,實施堅決勇猛的突擊。
防御
防御是軍隊抗擊敵人進攻的作戰。它是作戰的基本類型之一。防御是為了消耗敵人,保存自己和輔助進攻或準備直接轉入進攻的一種手段。防御分為戰略防御、戰役防御和戰術防御。其基本原則是積極防御?,F代防御,必須能抗擊敵人核突擊和常規火力突擊,粉碎敵人大量裝甲部隊的連續攻擊和空降襲擊。
要求做到:樹立全局觀念,局部服從全局;重點設防,重點守備,集中主要兵力使用于主要防御方向和要點上;建立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的縱深梯次的防御體系;充分準備,組織全面保障;要把堅決頑強的抗擊與積極主動的反擊結合起來,各個擊破敵人。
軍事制度
軍事制度,即組織、管理、發展和儲備軍事力量的制度。其主要包括:國家的軍事領導體制、武裝力量體制、國防經濟體制、武器裝備發展的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動員制度、民防制度等。軍隊的組織體制編制有訓練體制、后勤保障體制、政治工作制度、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稱謂、標志的規定等。一般由國家及其軍隊制定,以法律、法令、條令、條例、規則等規范性文件頒行。
軍制屬上層建筑,由經濟基礎決定,并受社會政治制度、經濟條件、科技水平和戰爭局勢、戰略方針、武器裝備、軍事理論以及民族、歷史、地理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它反映一定階級的意志,為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它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軍事建設,以便有效地準備和實施戰爭。軍制隨著國家、軍隊的產生而產生,發展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隨著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產生了社會主義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