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浪漫主義音樂背景

浪漫主義音樂

西歐進入19世紀后,工業革命(發生于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先后擴散到法、美、德、俄等國。19世紀末期(1871~1900)發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它完成于20世紀初),使資本主義向壟斷過渡,世界連結成為一個整體。在文化上也形成世界范圍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從文化角度來說,法國大革命(18世紀末)時代的到來,標志著古典主義時期的結束。與政治和社會領域的激進運動相對應的是文化領域的浪漫主義運動。浪漫主義思潮興起于18世紀50年代,于19世紀初達到高峰,對歐洲的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其間,浪漫主義的理論基礎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1712~1778)的“返歸自然”的主張,認為感情比理性更可靠。18世紀90年代,浪漫主義開始成為資本主義社會高層文化的主流,首先是在英國和德國,后來在法國得到發展。浪漫主義藝術家以感情指導藝術和生活。狂熱、自殺、決斗是這一時期藝術家中常見的現象。他們過著波希米亞式的生活,留著長發,不修邊幅,而不像古典派那樣戴著涂粉的假發。他們厭棄物質生活而追求精神崇高,把人性的充分發展和發揮作為生活的最高目標。他們一般對工業化持反對態度,向往自然,把自然看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東西。他們重視歷史,認為歷史不是為了揭示哲學理論的,它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本身具有的美和激動人心的特點。這個期間,涌現出一大批浪漫主義文學藝術家,如文學家歌德、拜倫、雪萊、普希金、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等。浪漫主義伴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反映了革命時代資產階級的精神面貌,也影響了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人們的裝束、語言、閑暇文化生活等等。工業革命完成后,現實主義開始取代浪漫主義逐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流文化思潮。現實主義文學主張用客觀的眼光來觀察和重現世界的本來面目,反對浪漫主義的對不尋常的事件、光輝的業績和崇高的追求,而注意表現下層普通人民的生活,特別是城市工人階級的生活。他們大膽地描寫過去文學作品中很少出現的暴力、罷工、酗酒、性欲等內容。其時涌現出一大批文學藝術家,如左拉、巴爾扎克、福樓拜、哈代、托爾斯泰、德萊塞(美國)、列賓等。他們的特點是放棄浪漫主義時代偉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主題,而以普通人特別是下層人民的生活為主題,在創作手法上不像前人那樣精雕細琢和追求形式上的完美。現實主義思潮使社會注意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痛苦,它對19世紀下半葉歐美各國的社會改良運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音樂史上稱19世紀初至19世紀末的歐洲音樂為“浪漫主義音樂”或“浪漫樂派”。實際是一個對此時期音樂藝術的總的稱謂,不可說這一百年來就是浪漫主義一種風格,也不可說浪漫主義音樂就斷然與古典主義音樂脫離了關系。只不過是在這一時期,浪漫主義在音樂藝術中占據了主要地位而已。浪漫主義音樂是在當時歐洲浪漫主義文藝思潮的影響下的產物。一般說是從1820年韋伯(1786-1826)的歌劇《自由射手》開始,由于《自由射手》充分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的特征,除韋伯外,又有舒伯特、門德爾松、舒曼等作曲家及其具有浪漫主義氣質的作品的出現,遂在浪漫主義文學的中心地德國形成一個流派,后又波及全歐。與此并行不悖而發展的還有民族主義的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是對古典主義的一種逆動。與古典主義相對而言,是從共性到個性的重點轉移,是從理性到感性(情感)的轉移。舒曼認為的“浪漫主義不是數字和形式的問題,而是作曲家是否是詩人的問題”是對浪漫主義音樂一種概括。浪漫主義音樂強調與人的心靈的相通,倡導音樂與其他文學藝術的結合而產生最富表現力的綜合藝術。因此,確立了音樂小品、交響詩和樂劇等新的音樂體裁,既有小型的曲式,又有無比碩大、無比壯觀的大型曲式。這一時期,音樂的商品化,從總的趨勢上看是一種民主化的傾向,即為各階級人民普遍接受,也成為作曲家、演奏家和評論家接近社會的強大動力。伯姆(1794-1881)鍵(管樂器的按鍵裝置)的發明,記譜法的完善,更多的市民進入音樂廳等等,也促進了當時音樂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保亭| 故城县| 安图县| 乌兰县| 逊克县| 库车县| 丽水市| 渑池县| 隆德县| 亳州市| 阳新县| 中江县| 太白县| 威宁| 特克斯县| 三江| 上虞市| 洮南市| 宿迁市| 武强县| 凌云县| 广州市| 许昌县| 利辛县| 谢通门县| 宁陵县| 金寨县| 濉溪县| 美姑县| 乾安县| 许昌市| 积石山| 莱州市| 昔阳县| 西林县| 海原县| 临城县| 新田县| 武清区|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