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秋實與綿長
- 千萬人吾往矣之大江大河
- 愛王凱的宋仁宗
- 1781字
- 2025-07-13 18:41:42
轉眼到了深秋,東海廠的梧桐葉落了滿地,像鋪了層金毯。宋運輝踩著落葉去車間,遠遠就聽見機器的轟鳴聲里混著笑聲——洛達的技術員和東海的老師傅正湊在一起,對著新換的儀表盤比畫,手里還捏著剛出鍋的烤紅薯,熱氣騰騰的。
“宋廠!”一個年輕技術員舉著紅薯跑過來,“肖總讓人送的,說天冷了,給大伙暖暖手。”
宋運輝接過紅薯,燙得指尖發麻,心里卻暖烘烘的。他想起早上出門時,肖琳正往紙箱里裝紅薯,“洛達食堂新烤的,甜得很,給你廠里的人分分”。那時候她圍著圍裙,頭發上沾著點面粉,是從面包機里剛烤好的吐司碎屑。
走到辦公室門口,老徐正對著一份報表發愁。“宋廠,這批產品的出口檢測報告出來了,各項指標都超國際標準,就是包裝成本有點高。”
“包裝不能省。”宋運輝放下紅薯,指著報表上的數字,“肖總上周跟我提過,歐洲客戶最看重細節,包裝上多花一分錢,信譽能多攢十分。”他拿起筆,在“包裝改進方案”那欄畫了個圈,“讓設計部跟洛達的品牌部對接,下周拿出新方案。”
老徐看著他筆下的圈,忽然笑了:“以前總聽人說,同行是冤家。可我看你和肖總,倒像多年的搭檔。”
宋運輝沒說話,拿起桌上的紅薯咬了一口,真甜。他想起昨天晚上,肖琳趴在沙發上改方案,嘴里念叨著“這個包裝設計太死板,得加點活力”,梁思申湊過去插嘴“用橙色!橙色顯年輕”,最后三個人爭到半夜,把包裝紙的顏色從深藍改成了暖橙。
周末去上海,梁思申帶著那個男孩又來了。男孩叫周明宇,是做環保技術的,話不多,卻總在梁思申說話時認真地看著她,遞水時會先試水溫,剝橘子時會把籽都挑干凈。
飯桌上,周明宇給肖琳夾了塊魚,輕聲說:“阿姨做的魚比飯店的好吃。”
梁思申在旁邊撇嘴:“就你會拍馬。”嘴上這么說,眼里卻笑盈盈的。
肖琳笑得眼角起了細紋:“喜歡就多吃點,以后常來。”她給宋運輝盛了碗湯,“你胃不好,多喝點熱的。”
飯后,周明宇幫著洗碗,梁思申靠在廚房門口看,忽然喊:“媽,宋老師,你們快來看!明宇洗碗比洗碗機還干凈!”
宋運輝和肖琳走過去,就見周明宇正拿著海綿擦,把碗沿的油漬擦得锃亮,梁思申在旁邊遞洗潔精,兩人的胳膊偶爾碰到一起,都紅了臉。
肖琳悄悄碰了碰宋運輝的胳膊,眼里帶著笑意,像藏了顆糖。
夜里躺在床上,宋運輝聽著窗外的風聲,忽然說:“思申這孩子,總算找著靠譜的人了。”
“隨你。”肖琳翻了個身,枕著他的胳膊,“當年她總說,找對象得像宋老師這樣,做事踏實,對人實在。”
宋運輝笑了,捏了捏她的手:“我可沒教她這個。”
“不用教,眼睛看著呢。”肖琳的聲音漸漸輕了,“這些年她在國外,每次打電話都跟我說你,說宋老師又做成了什么項目,說宋老師教她要守信用……”
話沒說完,她就睡著了,呼吸輕輕的,像落在花瓣上的蝴蝶。宋運輝睜著眼睛看天花板,心里像被什么東西填滿了——不是當年拿下項目的狂喜,也不是簽下大合同的激動,就是種穩穩的、沉甸甸的感覺,像秋天的麥穗,飽滿,實在。
年底時,合作項目拿到了行業金獎。頒獎禮在上海舉行,宋運輝和肖琳一起上臺領獎。聚光燈下,他看著身邊的人——西裝筆挺,頭發梳得整齊,卻在轉身時悄悄替他理了理歪掉的領帶,指尖帶著熟悉的護手霜香氣。
下臺時,梁思申和周明宇舉著花在等著,花束里藏著個小牌子,寫著“最佳搭檔”。“不只是工作搭檔。”梁思申眨了眨眼,“還是生活搭檔。”
回去的路上,車窗外的霓虹燈一閃一閃。肖琳靠在車窗上,忽然說:“等開春,我們去拍套全家福吧。”
“好啊。”宋運輝握住她的手,“讓思申和明宇也一起來。”
“再請個攝影師,把金州的老廠房拍進去,把東海的新車間也拍進去。”肖琳的聲音帶著點向往,“讓照片里有我們走過的路。”
車開過黃浦江大橋,江面上的船燈像星星,一閃一閃的。宋運輝看著身邊熟睡的人,又想起很多年前那個冬天,他第一次在東海的荒地上插下標記樁,寒風刮得臉生疼,心里卻憋著股勁。那時候他以為,成功就是站在最高處,讓所有人都看見。
如今站在這里,手里握著獎杯,身邊有愛人,身后有牽掛,才明白——真正的圓滿,不是孤零零的一座高峰,是腳下的路有人陪你走,路邊的風景有人陪你看,是回頭時,總能看到燈火里的那扇窗,亮著,等你回家。
車窗外的風還在吹,帶著冬夜的涼意,車里卻暖融融的。宋運輝輕輕哼起年輕時聽過的歌,調子有點跑,卻透著踏實的歡喜。他知道,日子還長,以后還會有更多的春天和秋天,更多的花開和葉落,但只要身邊的人還在,這綿長的歲月,就永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