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制輪工匠也知書

諸子百家沒有不提倡讀書的,諸子的學說也主要靠簡策、書卷傳播后世。然而《莊子》居然反對讀書,并通過寓言人物聲稱:書中所記的全是糟粕!

《莊子》外篇的《天道》篇,專講天道與人道的關系。文分八段,最后兩段便是專門討論讀書問題。

文章先說:世人遵從道,認為道記載在書中,所以要讀書。其實呢,書上記的只是“語”。語之所以可貴,貴在達意;而意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卻是語言難以傳達的。作者由此得出結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正懂得“道”的人不言說,也無法言說,能言說的未必真懂“道”。這就是老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啊。

接下來,作者講了一則寓言:

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天道》)

◎輪扁:制作車輪的工匠,名扁。斫(zhuó):砍削。椎(chuí)鑿:錘子,鑿子,都是木工工具。◎糟魄:糟粕。◎說:說辭,理由。◎徐、疾:快、慢。甘、苦:這里有滑、澀之意。這兩句是說斫輪的經驗,實際情況今天已難以了解。一說砍削車輪時,將車輪固定在軸上邊轉邊砍。動作輕緩時,斧頭就會滑過,車輪空轉難定;動作快疾時,斧頭砍得過深,就會澀滯不入。也有人解釋說,這是指在輪轂上鑿孔安輻條,孔寬松(“徐”)則輻條易安,但不牢固;孔緊小(“疾”)則輻條滯澀、不容易插入。◎數:這里指經驗,奧妙。◎喻:曉諭,傳授。◎不可傳:不可傳授的心得、經驗。

齊桓公在堂上讀書,有個工匠輪扁,在堂下砍削車輪。只見他放下錘、鑿,登堂入室,對桓公說:冒昧問一句,您讀的書里都說些什么呢?齊桓公說:都是圣人的話。輪扁說:圣人還在嗎?齊桓公說:已經不在了。輪扁說:這么說,您所讀的,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齊桓公不高興了:寡人讀書,你一個工匠怎敢胡亂議論?你倒說說看,說得有理則罷了,說得沒理,就是死罪!

輪扁不慌不忙說道:我是從手底的活計體會出來的,砍削車輪這活計,動作輕慢,斧頭就會滑過而車輪空轉難定;動作快捷,斧頭砍得過深,就會澀滯不入。只有不慢不快,才能得心應手。我嘴上說不出,可這里面確有奧妙。這奧妙,我不能傳給兒子,兒子也無法從我這兒得到。所以我七十歲了,還在砍削車輪,沒人能取代我。同樣道理,古人死了,他們那不可言傳的妙理也一塊兒被埋葬了;我想您所讀的,也只是古人可以言傳的那部分糟粕罷了!

齊桓公怎么回答呢?寓言中沒講,估計他認可輪扁這番話。不過輪扁的結論又不全面。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有些是可以通過文字來總結、傳授的。而一些技藝類的本領,則需要憑借不斷實踐、積累經驗方能掌握,即所謂“熟能生巧”。然而據此就斷定書中道理全是糟粕,否定書本的作用,至少是不全面的。

一味夸張而忽視邏輯,討論問題愛走極端,這類毛病不單《莊子》有,在諸子著作中也屢見不鮮。——或許這正屬于輪扁所說的“古人之糟魄已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新疆| 乳源| 孝义市| 泸州市| 长兴县| 皋兰县| 宁化县| 北票市| 黄山市| 永修县| 桃江县| 桐柏县| 靖江市| 白朗县| 内江市| 当涂县| 宜君县| 建德市| 鹤壁市| 道孚县| 明溪县| 石棉县| 获嘉县| 元朗区| 陆良县| 宁武县| 六安市| 高阳县| 讷河市| 新田县| 兴仁县| 黔东| 白城市| 隆昌县| 石狮市| 永州市| 日喀则市| 昔阳县| 普陀区|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