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三冊):諸子百家
- 侯會
- 1025字
- 2021-05-14 17:15:49
“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一書最早不分章。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帛書《老子》,就是連片抄寫,一氣呵成的。
不知從何時起,五千言被分成八十一章。各章長短不一:長的一兩百字,短的只有二十幾字。全書又以三十七、三十八章為界,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稱“道經”,下篇稱“德經”。——不過漢墓帛書《老子》卻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后的。
上篇稱“道經”,自然從“道”談起。——“道”的本義是道路,也常用來借指某種思想主張或事物的發展規律。主張和規律也是道路,只是眼看不見、腳踩不到罷了。
不過在老子這里,“道”有著更豐富的含義:它既是宇宙萬物的本原,又是萬物發展的動力和規律,其中也包括人類的行為準則。總之,天地萬物都由“道”創造并支配著,它潛力無邊、動力無限,無所不在又玄妙無比,難以捉摸!
且看第一章的前半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一)
◎道:這里有名詞(道理)和動詞(講說)的不同用法。◎名:這里有名詞(名稱,名號)和動詞(命名,描述)的不同用法。
這開頭六個字里,出現了三個“道”字。第一個和第三個,是名詞的“道”;中間一個則是動詞,有“言說”之意。這兩句翻成白話便是:可以用言詞來講說的“道”,都不是“常道”。——“常道”是指永恒不滅的“道”,也就是老子所說的難以捉摸的“道”。

元代書法家趙孟書寫的《道德經》
以下“名可名,非常名”,句式與前句相同,意思是:事物的名稱若可用語言來描述,便不是永恒的名稱(“常名”)。——這個“常名”的內涵,也仍是指玄妙的“道”,區別在于“名”是表,“道”是里。
“道”無法解說、無以名狀,然而它卻孕育了天地萬物。天地萬物都是可以名狀(即描述)的,而孕育了它們的“道”卻無以名狀。因而老子又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以名狀的“道”是天地萬物的本原,它孕育了可以名狀的萬物,因而成為萬物之母——有形源于無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無中生有”吧?
這第一章的下半段是: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
◎徼(jiào):邊際。◎玄:玄妙深奧。
這里仍是圍繞“無”和“有”來談,說要常常把握“無”,用以觀照“道”的幽深玄妙;又要常常把握“有”,以觀照“道”的范圍和邊際。“無”和“有”是同一個源頭(都源于“道”),只是名稱不同罷了。兩者同樣可以用“玄”來描述,玄而又玄,天下一切變化之妙,都從“道”這扇門中誕生出來!——這話可真夠“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