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一冊):儒家經典
- 侯會
- 816字
- 2021-05-14 17:11:02
從“六經”到“十三經”
最早的儒家經典有六部,稱“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這六部經書都曾由孔子親手整理,被當作課本來教導學生。
六經中的《詩》即《詩經》,是一部古老的詩歌總集。捧著這本厚厚的詩集,你會發現我們的老祖宗并不呆板,他們情感豐富、語言曼妙。貴族、田夫,姑娘、小伙兒,幾乎人人都是出口成章的詩人。
《書》又稱《書經》或《尚書》,是一部古老的歷史文獻匯編。儒家主張“敬天法祖”,老祖宗說的話、寫的文章,自然要恭恭敬敬錄于簡策,奉為圭臬。
《禮》即《禮經》,也叫《儀禮》。儒家最重視禮儀規矩,上至國家政治,下到吃飯穿衣,都有一套嚴格的禮儀規定。《儀禮》就是記錄并講解禮儀的書。
“禮”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祭祀,除了奉獻祭拜,還要奏樂歌詠。于是《禮經》之外又有研究音樂的《樂經》。禮、樂并舉,成為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這個“樂”,可不是隨便哼哼小調,樂和樂和!
《易》即《周易》,是一部跟占卜有關的書。《春秋》則是一部編年史,主要記錄東周前期的歷史。
不過儒家后學對《易》的興趣遠遠超出占卜的范圍,達到哲學的層面。《周易》的地位也因而躥升,躍居“六經”之首。六經的排序,于是變成《易》《書》《詩》《禮》《樂》《春秋》。
可惜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失傳了,有人說被秦始皇的一把火燒掉了,也有人說相關內容并入了《禮》。——這樣一來,“六經”也便瘦身為“五經”。西漢時,朝廷設“五經博士”,便是專門研究傳授這五部經書及相關解經之作的。
后來又有幾本先秦著作陸續受到儒家重視,“經”的隊伍也不斷擴展。例如,《禮》由原來的一部擴展為三部:《儀禮》《周禮》《禮記》;《春秋》也派生出三部解經之作:《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Gǔliáng)傳》。
此外,《孝經》《論語》《爾雅》《孟子》等,也相繼被儒家學派接納為經書。到南宋時,經書的規模基本固定下來,總共十三部,俗稱“十三經”。——其中《爾雅》是一部字典,屬于“小學”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