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

有位東漢學者談詩歌,說過幾句很精辟的話:“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這是說,民間詩歌都是有感而發的,有了委屈,大家就一同唱起來:餓肚子的,歌詞離不開食物;勞累受苦的,歌詞離不開干活。——這也符合現代文學理論:文學就是“苦悶的象征”嘛,詩歌的功用之一,便是宣泄內心郁積的情愫。

《國風》《小雅》的作者多是底層百姓,自然少不了“饑者”“勞者”。有一首《小雅·苕之華》,就是一首饑民所唱的歌:

苕之華,蕓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苕(tiáo):一種植物,又名凌霄,蔓生,開黃花。華:花。蕓:花枯黃貌。◎維:何。◎牂(zāng)羊:母羊。墳:大。三星:一說天上的參星,一說星即鮏(xīng),一種小魚。罶(liǔ):魚笱,捕魚簍。

八成是遇上了荒年吧,詩人肚里沒食,心里難受。可野地里的凌霄花開了又謝,葉子仍舊一片青蔥。想著:真是人不如花啊!早知如此,父母何必生我,來這人世間受罪?

也別說,圈里還有只羊,可瘦得只剩個大腦殼;捕魚簍里也還有兩三條小魚,雖然可吃,但這一點點東西,哪里吃得飽?只怕越吃越餓!——這滋味,只有挨過餓的人才能體會到。

至于“勞者歌其事”的作品,在《詩經》里不止一篇。其中最有分量的,要數那篇《豳風·七月》,全詩共八章八十八行,看看第一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火:又稱大火,星名,即心宿三星,這里指心宿二。此星在夏歷五月時在正南方,過了六月就偏西向下,故稱“流”。授衣:把做冬衣的工作交給女人。◎一之日:指周歷正月,即夏歷十一月。以下“二之日”“三之日”分別指夏歷十二、正月。觱發(bìbō):大風呼嘯聲。栗烈:凜冽。◎褐:粗布衣。卒:過完。◎于耜(sì):修理農具;耜,一種農具。趾:足。◎馌(yè):送飯。南畝:泛指農田。◎田畯(jùn):農官名。

頭一章寫農夫的勞動生活:七月火星沉,九月備寒衣。冬日風呼嘯,臘月凍死雞。若無寒衣穿,年根兒過不去。正月修耒耜,二月下田地。老婆和孩子,送飯到地里。田官見了笑嘻嘻。——田官負責督促耕作,見農夫全家上陣,當然樂得合不攏嘴。

再看第二章: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春日:指三月。載:始。陽:溫暖。倉庚:鳥名,即黃鸝。◎懿筐:深筐。微行(háng):小道。爰:語助詞。◎遲遲:天長。蘩:白蒿,古人用于祭祀;一說用于孵蠶。祁祁:眾多貌。◎殆:將要。公子:貴族青年。

這一章仍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開頭,下面寫女孩兒的勞作:陽春天氣晴,黃鸝樹間鳴。女孩挎深筐,沿路采嫩桑。太陽緩緩落,白蒿采不停。女孩心傷悲,要隨公子行。

這后兩句,有不同理解:有人說,姑娘發愁,是怕碰見“官二代”(“公子”)遭劫持、受欺負。也有人說:姑娘已與“公子”訂了終身,她愁的是即將離開生養自己的爹娘。

《豳風·七月》詩意圖

以下各章,或寫養蠶、織帛做衣裳,或寫抓狐貍、打野豬,或寫收拾屋子準備過冬,或寫采果子釀酒、摘瓜收菜,或寫收谷打場、給公家當差蓋房,最后一章則寫窖藏冰塊、供應祭祀,以及年終殺羊捧酒,到“公堂”上祝尊長“萬壽無疆”。

讀讀全詩,你會發現農夫一年到頭不得閑,活計多得數不清。苦是苦,不過也有田獵之喜、收獲之樂。你說,這是寫“農家苦”還是“農家樂”?也許兩者兼而有之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盛区| 正宁县| 安溪县| 兰坪| 沛县| 顺昌县| 定州市| 扎赉特旗| 乌拉特后旗| 盐边县| 西城区| 乌兰察布市| 新民市| 稷山县| 松桃| 犍为县| 广宗县| 墨玉县| 财经| 肃北| 永德县| 宜宾县| 同江市| 鸡泽县| 遂溪县| 高安市| 张北县| 饶平县| 靖宇县| 八宿县| 黑河市| 富蕴县| 象州县| 永定县| 峨眉山市| 衢州市| 曲靖市| 夏河县| 客服| 阜宁县|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