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一冊):儒家經典
- 侯會
- 1187字
- 2021-05-14 17:11:10
周公“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周公是周朝的忠臣良相,又是儒家推崇的圣人。他忠誠能干,處事穩健,有著安邦定國的大智慧。東征勝利后,他對叛逆者并未趕盡殺絕,僅僅處死了首惡武庚和管叔;對參與者蔡叔、霍叔等只做流放、廢黜等處罰;同時又錄用蔡叔的兒子,封在新蔡。
對于降而復叛的殷人,周公也沒斷絕他們的香火。他把微子封在商丘,以承商祀,是為宋國——孔子就是微子的后裔。
周公還在東方營建起一座大城——洛邑,又叫成周,把殷族的上層人物遷徙至此,便于監視。此外又繼承前代文化,制定禮樂制度,也就是周禮。

周公
周公特別愛才,聽說有賢人來訪,如果正在吃飯,就趕緊把嘴里的食物吐出來;如果正在洗澡,也趕緊把頭發綰一綰,忙著出來會客。后人稱贊他“一飯三吐哺(咀嚼著的食物),一沐三握發”。曹操作詩就曾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便是拿周公自比。
不過周公活著的時候,因為功勞太大,權力太高,沒少受人猜忌。就連周成王,也對這位大權在握的叔父心存敬畏,常在心里“犯嘀咕”。——他哪知道周公對他父子倆的一片誠心呢?《尚書》中有一篇《金縢》,記錄了這樣一件事。
周人滅商的次年,武王姬發患了重病。周公背著人建起三座祭壇,壇上放置玉璧,自己則手捧玉圭,向故去的曾祖太王、祖父王季和父親文王禱告。
周公的禱告詞挺有意思,他說:先王啊,您的長孫姬發得了重病,是不是您三位在天上需要子孫去服侍啊?如果那樣,就讓我姬旦來頂替吧!我這個人能說會做,多才多藝,最擅長服侍鬼神。至于您的那個長孫姬發,可不像我這么能干,他哪里服侍得好呢?……如今我已用神龜占卜,如果您同意我的請求,我就帶著璧和圭回去等候您的命令;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請求,我就把璧和圭丟掉。
周公用靈前的三只神龜占卜,結果竟都是吉兆。周公這才放心,把禱告詞放到一只匣子里,用金線纏裹,收藏起來。可能是湊巧,到了第二天,武王的病居然好了!
以后周公輔佐成王,大權在握。管叔等到處散布流言,一時“主少國疑”,政權不穩。周公于是率軍東征,收拾了管叔、蔡叔。然而在成王看來,這畢竟是一場“叔叔間的戰爭”,心里難免結了疙瘩。
周公死的那年秋天,本來豐收在望,忽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不但莊稼倒伏,連大樹也都連根拔起!成王和大臣們驚恐萬狀,趕緊穿上禮服,戰戰兢兢打開金線封纏的匣子,看到了周公的禱告詞。成王拿來問史官,史官說:周公讓我們保密,我們哪兒敢泄露呢!
成王捧著禱告詞哭泣說:周公替王朝辛苦操勞,我這當晚輩的竟然不知道!如今是老天發威,來彰顯周公的盛德啊!我得親自去主持周公的改葬儀式。
說來也怪,成王剛到郊外,天就下起雨來,風向也變了,倒伏的莊稼又都立起來。太公、召公命百姓把倒伏的大樹都扶起培牢。這一年,獲得了少有的好收成!
這篇《金縢》可能是戰國時人根據周初的史料編寫的,從中還能看出商周時人們對天命的重視。至于文中記錄的種種奇跡,是偶然的巧合,還是編寫者的虛構,則只有“天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