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風險與規避法律實務應用全書
- 張金鎖
- 2545字
- 2021-05-17 10:53:59
第八節 存款差錯
案例8:未排除合理性疑點,不能要求儲戶返還差錯款
摘要:商業銀行因自身原因而發生的給付不當得利案件的證明標準,不能適用蓋然性占優勢原則,而應適用嚴格的高度蓋然性標準,排除合理疑點。
吳廣連持面額為1200元的到期存單到江蘇省大豐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大龍分社(以下簡稱信用社)取款,柜臺出納員丁某接到存單后即辦理取款手續,結息19.16元。吳廣連取款后不久即到同街郵電所郵政儲蓄處存款5000元。當日下午4時許,出納員丁某軋賬時,稱少款10800元。由于信用社的監控器在案發前發生故障未能修復,不能反映當日取款情況。經查流水賬,當日只有另一儲戶取款12000元和吳廣連取款1200元。丁某經回憶排除對另一儲戶的業務出錯的可能性,遂懷疑可能因差錯而多支付吳廣連10800元。當晚信用社即向派出所報案,派出所當即派員調查,吳廣連表示沒有多取款。此后,派出所和法律服務所先后進行調解未果。
◎裁判要旨
鹽城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信用社提供證據主張吳廣連不當得利,提供的間接證據雖然能夠形成高度蓋然性的證據優勢,但未能完全排除關鍵性證人丁某侵吞公款這一合理性疑點。據此,駁回信用社對吳廣連的訴訟請求。[40]
◎法條鏈接
1.《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第七十三條 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于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并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
因證據的證明力無法判斷導致爭議事實難以認定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舉證責任分配的規則作出裁判。
◎重要提示
一、不當得利案件的證明責任分配
依據《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的規定,不當得利案件的構成要件為:“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對于后兩個構成要件,由原告舉證并無分歧,且該兩個要件也較容易證明。但對于“沒有合法根據”的證明責任分配卻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是由原告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進行舉證,還是由被告就其得利的合法根據進行舉證,抑或是在事實難以查清、雙方又都無法就自己的主張或抗辯充分舉證時,由法官按照公平原則進行舉證責任的分配,現行法律尚無明確規定。由于“沒有合法根據”的舉證有一定難度,并且關系到原告訴請或被告抗辯主張的成立與否(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敗訴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法官對舉證責任的分配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由原告舉證
首先由原告對自己的主張進行舉證,如原告不能舉證,則要承擔不利的訴訟后果。被告對自己的抗辯也有責任舉證,但被告的舉證不力并不能免除原告的舉證責任。中國工商銀行溧陽市支行訴錢文年不當得利糾紛抗訴案: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0)常民再終字第11號民事判決書認為:錢文年在辦理存款56000元時,溧陽市工行職員王某將原存款80000元的余下款30000元(3匝,每匝10000元)直接交給錢文年。錢文年在又轉存2匝即20000元后,最后取走了1匝即10000元。對此,有上述鑒定證據證明。溧陽市工行要求錢文年返還不當得利10000元,因其提供的錄像帶不能證明,又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故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遂駁回溧陽工行的訴訟請求。[41]
(二)由被告舉證
要求被告作為得利者,由其提供證據證實其得利的合法依據。如被告不能提供或提供的證據不力,就由其承擔不利的訴訟后果。上訴人開封市人民政府信托投資公司清算組與被上訴人西安亞盛實業開發公司不當得利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一終字第37號民事判決書認為,本案涉訟的2000萬元是否為亞盛公司的不當得利問題。本案中,亞盛公司就其轉給投資公司清算組的2000萬元提起訴訟,認為投資公司清算組沒有取得該款的合法依據,占有該款構成不當得利。依照《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確定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投資公司清算組應承擔其合法取得上述款項的證明責任,但投資公司清算組在訴訟中,并未提供證據證實其取得該款具有合法依據。本案查明的事實表明,亞盛公司與證券營業部除本案爭議的2000萬元外,另存在1800萬元保證金往來。但亞盛公司未舉證證明上述2000萬元與1800萬元往來均為履行同一合同發生的款項,或就1800萬元債權主張對爭議2000萬元債務的抵銷,因此,可以認定雙方間1800萬元保證金往來與本案系不同的法律關系,投資公司清算組取得亞盛公司2000萬元轉款無合法依據,一審判決認定投資公司清算組取得亞盛公司2000萬元轉款構成不當得利,適用法律正確。投資公司清算組認為一審判決對該款性質認定錯誤的主張,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42]
二、高度蓋然性
所謂蓋然性即可能性。在證據對某一事實的證明無法達到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情況下,審判機關應對蓋然性較高的事實予以確認。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的適用涉及法官的自由心證,即法官運用自由心證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進行判斷,認為它達到了高度蓋然性標準,即認定該證據材料符合法律真實的要求,對該證據予以采信。該證明標準是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三條得以確立。
民事訴訟證據的證明標準相對于刑事訴訟而言較低,一般不要求達到排除一切合理疑點,形成證據鎖鏈的程度。但在司法實踐和法學理論中,對于是否所有的民事案件均可適用高度蓋然性或是否達到排除一切合理疑點的要求,尚有不同的認識。法官認識的不同將直接涉及當事人舉證責任的分擔并進而影響到案件的判決結果。
◎風險規避
在不當得利糾紛案中,由于商業銀行在辦理業務和舉證能力上所處的優勢地位,在舉證責任分配和對證明標準的要求上,相對于“得利”一方,法官更傾向于對商業銀行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通過歸責上的公平追求實質公平。盡管有案例將不當得利的舉證責任分配給了“得利”一方,但仍無法得出在該類案件中商業銀行在舉證方面享有優勢地位的結論。
法律意識有時就直接體現為證據意識,法官對法律事實的認定,主要是通過對證據的審核、確認來完成的。商業銀行應注重對證明力較高的證據如監控資料、客戶簽字的憑條、單據等予以保存,對據以形成證據的有關設備應加強管理維護,以保證其正常運轉。
- 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的法律規制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附新舊條文對照
- 改進道路交通事故糾紛的解決機制 (部門行政法叢書)
- 教育督導條例(201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及典型案例)(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救援銜條例(含草案說明)(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實用版)(2017年版)
- 《無障礙建設條例》起草課題研究報告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附配套規定(2012年版)
-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關聯規定(注釋應用本)
-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2012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附新舊條文對照
-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修改課題研究報告
- 實用版法規專輯:五險一金(2018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影視法規匯編:漢英對照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法規司編譯(201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