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條文注釋

第八條所規(guī)定的內容即“外國人適用條件”,它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行為主體必須是外國人,包括無國籍的人;(2)行為地必須是我國領域外;(3)行為針對的對象必須是我國國家或者公民的合法利益;(4)行為性質比較嚴重(刑法最低法定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5)行為符合“雙重犯罪”,即行為地的法律與我國《刑法》都將該行為規(guī)定為犯罪。否則,不適用第八條規(guī)定。

第九條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內容,其立法背景是:我國于1980年加入了《海牙公約》、《蒙特利爾公約》等一系列旨在加強國際合作、有效防止和懲處恐怖主義行為的國際條約。這些條約均規(guī)定,各締約國應將非法劫持航空器、危害國際民用航空安全、侵害應受國際保護人員等行為定為國內法上的罪行,予以懲處(后來增加了海盜罪、販毒罪等國際罪行);有關締約國應采取必要措施,對任何這類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安全、損害國際關系的罪行確立和行使普遍管轄權,而不論罪犯是否其本國人、罪行是否發(fā)生于其國內。因此,我國刑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于其締結或者加入的國際條約所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將視為國內法上的犯罪,并在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對上述犯罪行為行使刑事管轄權。根據(jù)第九條規(guī)定,對于在我國境外針對其他國家應受條約保護的對象,犯有條約所規(guī)定的罪行之后,進入我境內的外國人,司法機關有義務行使刑事管轄權,包括偵查權、起訴權、審判權等。

第十條的規(guī)定是國家主權原則和保護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體現(xiàn),即我國對外國的刑事審判是持有限的承認態(tài)度,可以不受外國審判的約束。

第十一條規(guī)定的人員在我國領域內犯罪,我國不能按照司法程序對他們進行搜查、拘留、逮捕、起訴以及定罪、判刑和執(zhí)行刑罰,而只能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例如,要求派遣國召回、建議派遣國依法處理、或者宣布其為不受歡迎人員或不能接受。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人員范圍有:

(1)根據(jù)《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2]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特權與豁免條例》[3],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人員有:①來訪的外國的國家元首(皇帝、國王、共和國主席、總統(tǒng)等)、政府首腦(總理、首相、部長會議主席等)、外交部長以及其他具有同等身份的官員。②充任使館館長(大使、公使、代辦)和具有外交官銜的使館外交人員(秘書、隨員、專員、參贊、陸海空武官等),包括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要求非中國公民);外交代表若是中國公民或獲得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則僅在執(zhí)行公務時享有管轄豁免權。③使館行政技術人員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要求非中國公民并且不在中國永居)。④執(zhí)行公務的外交使差和使館服務人員(要求非中國公民并且不在中國永居)。⑤依照我國與各國所訂條約、協(xié)定應享受若干特權和豁免權的商務代表。

(2)根據(jù)國際慣例,或者經我國外交部核定享受若干特權和豁免的以下人員:①途經或者臨時在我國境內逗留的各國駐第三國的外交官和與其共同生活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②各國派來中國參加會議的代表,或者各國政府派來中國的高級官員。③持有中國外交簽證或者持有外交護照(僅限互免簽證的國家)來中國的外國官員。④依照國際公約應享受外交特權與豁免的其他人員,如按照聯(lián)合國憲章規(guī)定享有特權和豁免的有關人員。

(3)根據(jù)《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4]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事特權與豁免條例》[5],領事代表(總領事、領事、副領事、領事代理人以及名譽領事和其他領事館人員)也享有低于外交人員的司法豁免權。領事官員不受逮捕或者拘留,但有嚴重犯罪情形,依照法定程序予以逮捕或者拘留的不在此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定日县| 卓资县| 白银市| 汉川市| 临沧市| 忻城县| 福安市| 田阳县| 盈江县| 宽城| 丹江口市| 文成县| 隆化县| 南木林县| 合水县| 吉木萨尔县| 海林市| 信宜市| 辛集市| 禄丰县| 龙里县| 谷城县| 兰坪| 佳木斯市| 同心县| 枣庄市| 沽源县| 胶州市| 固安县| 聂拉木县| 建阳市| 天全县| 平泉县| 黎城县| 益阳市| 通道| 乌海市| 蒙阴县| 鲁甸县|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