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重修嘉魚縣志卷之二·學校志第四

古者,鄉三物之教,由庠序而行??计渑d廢,稽其盛衰,人之化可知矣。圣人澤垂萬世,宜享其報,故墻數仞陛九尺,俎豆兩楹,致肅而展虔,通于宇內,一邑豈有加焉,惟茲典禮舊、諸生所講習于其間者,一有弗飭,均非所以,光文治興,教化雖欲譽髦斯士,不可得也,故學校之制宜詳。

廟祀

學以宣圣教,廟以妥圣靈,一事而兩舉,其究不殊也。入焉而生,敬則化民,成俗之原,在是矣。志廟祀。

按各屬:文廟皆前廟后學,嘉魚獨分兩處,亦各據形勢之勝。舊志學在縣南,大成殿在縣北。宋淳熙戊中,知縣姜偃以學地湫隘,始遷廟于龍潭山之陽,遷學于縣治之東。迨元知縣成文煒,蘇靖主簿狄忠,先后修理,未有改遷,至明洪武己卯,知縣吳啟文以廟學隔越非宜,乃即廟左山麓為學。正統間,知縣莫震復為修理。嘉靖戊子,學遷于北門之內,己亥復遷于三忠祠之基,仍分兩址,即今處也。萬歷丙戌,知縣蔣時馨加修殿宇。至崇正癸酉、甲戌間,知縣程可登、邑紳熊開元拓辟舊址,確詳位次,殿廡戟門,名宦鄉賢。暨明、倫堂兩齋改造重新,規模稍備。惟櫺星門外,東西義路,禮門二坊廢矣。續志。

崇賢祠一座,在仰高亭下。年久圯壞,現任知縣張其維捐資修。

叔梁紇進公而王,自宋大中祥符始稱啟圣公。自元始,宋時,顏、曾、子思配享堂上,顏路、曾晳、伯魚從祀兩廡。洪邁、姚燧以為崇子抑父,熊禾謂宜別設一室,祀叔梁紇,而以三子配,程敏政主其說。嘉靖九年,遂專祀遍天下,尋升激公宜,與三子為四配。至國朝雍正十年,奉追封孔子五世王爵:詒圣王防叔公、裕圣王祈父公、肇圣王金木父公、昌圣王伯夏公、啟圣王叔梁公,各立牌位,合祀一宮而四配從之。至周、程、張、朱、蔡五賢之父,仍從祀四配,分兩廡列焉。

四配姓字考

顏無繇(字季路,淵之父)

曾點(字晳,參之父)

孔鯉(字伯魚,子思之父)

孟公激公宜(或曰字公宜,軻之父)

從配祀姓字考

周輔成(敦頤之父)

程珦(顥、頤之父)

朱松(熹之父)

張迪(載之父)

蔡元定(沈之父)

大成殿一座,在崇圣祠前。

至圣先師,歷代異稱。漢平帝稱宣尼公,和帝封褒尊侯,北魏孝文帝稱文圣宣父,后周宣帝封鄒國公,隋文帝稱先師尼父,唐高宗贈太師,武后封道隆公,玄宗謚文宣王,宋真宗謚元圣,元武宗號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禮部議曰:“人以圣人為至圣,以孔子為宗?!彼握孀诜Q:“孔子為至圣,其義已備,今宜去王號,并大成文宣之稱,廟不稱殿,其四配稱: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亞圣孟子,十哲以下及門弟子皆稱先賢某子,左丘明以下皆稱先儒某子。凡一切公侯伯不宜復稱,以混成周封爵之制。又易像為主居中,東西則四配十哲以次上下列焉?!苯駨闹?。

四配姓字考

顏回(字子淵,魯人)

曾參(字子輿,魯人)

孔伋(字子思,鯉之子)

孟軻(字子車,或曰字子輿,鄒人)

十哲姓字考

閔損(字子騫,魯人)

冉耕(字伯牛,魯人)

冉雍(字仲弓,魯人)

宰予(字子我,魯人)

端木賜(字子貢,衛人)

冉求(字子有,魯人)

仲由(字子路,卞人)

言偃(字子游,吳人)

卜商(字子夏,衛人)

顓孫師(字子張,陽城人)

康熙年奉旨,褒崇改入十哲后

朱熹(字元晦,婺源人)

東廡五間,西廡五間。

東廡先賢姓字考

蘧瑗(字伯玉,衛人)

澹臺滅明(字子羽,武城人)

原憲(字子思)

南宮適(字子若,蔡人)

司馬耕(字伯牛,宋人)

有若(字子有,魯人)

巫馬施(即巫馬期,陳人)

顏辛(字子柳,魯人)

曹恤(字子循,蔡人)

公孫龍(《家語》作“寵”,蔡人)

秦商(字丕茲,魯人)

顏高(字子驕,魯人)

穰駟赤(字子從,秦人)

石作蜀(字子蜀,秦人)

公夏守(字子乘,魯人)

后處(字里之,齊人)

奚容箴(字子楷,魯人)

顏祖(字子襄,魯人)

句非疆(一作“井疆”,衛人)

秦祖(字子襄,魯人)

縣成(字子期,魯人)

公孫句茲

燕伋(字子思,秦人)

樂欬(《家語》作“欣”,魯人)

狄黑(一作“墨”,字晳之,衛人)

孔忠(字子蔑,《史記》作孔子兄孟皮之子)

公西箴(字子商,魯人)

顏之僕(字子叔,魯人)

施之常(字子常,魯人)

申棖(字子周)

左丘明(魯人)

秦冉

牧皮

公都子

公孫丑

張載(字子厚,郿人)

程頤(字正叔,洛陽人)

公羊高(齊人)

西廡先賢姓字考

林放(魯人)

宓不齊(字子賤,魯人)

公冶長(字子長,魯人)

公晳哀(字季沉,齊人)

高柴(字子羔,衛人)

樊須(字子遲)

商澤(字子秀,魯人)

梁鱣(字叔魚,魯人)

冉孺(字子魚,魯人)

伯虔(字子楷,魯人)

冉季(字子產,魯人)

漆雕徒父(字子文,魯人)

漆雕哆(字子斂,魯人)

公西赤(字子華,魯人)

任不齊(字子選,齊人)

公良儒(字子正,齊人)

公肩定(字子仲,魯人)

鄡單(《家語》做“縣亶”,字子舉)

罕父黑(《家語》作“宰父墨”,字子索,一字子黑)

榮旂(字子旂,魯人)

左人郢(字子行,魯人)

鄭國(《家語》作“薛邦”,字子徒,魯人)

原亢(字子抗,魯人)

廉潔(字子庸,魯人)

叔仲會(字子期,晉人)

公西輿如(字子上,魯人)

邽巽(字子斂,《家語》作“邦選”)

陳亢(字子禽,魯人)

步叔承(字子車,齊人)

秦非(字之子,魯人)

顏噲(字子聲,魯人)

琴張(一作“牢”,字子張,魯人)

顏何

縣亶(一云即“鄡單”)

樂正克

萬章

董仲舒(廣川人)

周敦頤(字茂叔,營道人)

程頤(字伯淳,洛陽人)

邵雍(字堯夫,范陽人)

東廡先儒姓字考

孔安國(字子國,孔子十一世孫)

毛萇(大毛公亨之子,趙人)

高堂生(字伯,魯人)

鄭康成(名玄,高密人)

諸葛亮(字孔明)

王通(字仲淹,龍門人)

司馬光(字君實,夏縣人)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

胡安國(字康侯,崇安人)

尹焞(字彥明,洛陽人)

呂祖謙(字伯恭,婺州人)

蔡沈(字仲默,建陽人)

陸九淵(字子靜,金谿人)

陳淳(字安卿,龍谿人)

魏了翁

王柏

許衡(字仲平,河內人)

許謙(金華人)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薛瑄(字德溫,河津人)

羅欽順

陸隴其(字稼書,平湖人)

西廡先儒姓字考

谷梁赤(字元始,魯人)

伏勝(字子賤,鄒平人)

后蒼(字近君,東海剡人)

董仲舒(廣川人)

杜子春(河間人)

范寧

韓愈(字退之,修武人)

范仲淹(字希文,吳縣人)

胡瑗(字翼之,泰州人)

楊時(字中立,將樂人)

羅從彥(字仲素,延平人)

李侗(字愿中,劍浦人)

張栻(字敬夫,綿竹人)

黃幹(字直卿)

真德秀(字景元,浦城人)

何基

趙復

金履祥

陳澔

陳獻章(字公輔,新會人)

胡居仁(字叔心,余干人)

蔡清(字介夫,福建人)

名宦祠在大成門之東。

縣尹成公宣

縣尹馬公炳然

縣尹莫公震

縣尹吳公啟文

縣尹孫公倫

縣尹姚公以德

縣尹吳公馬騤

縣尹姜公浦

縣尹蔣公時馨

縣尹龐公一德

儒學訓導石公磐

國朝

縣尹靳公樹喬

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加太子少傅,總督湖廣,部院贈少保,謚清端,楊公宗仁

原任總督湖廣等處地方,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襲拖沙喇哈番紀錄一次署理西安將軍,額公倫特

鄉賢祠在大成門之西

都御史李公田

大理石評事李公承芳

鄉進士李公承箕

兵部尚書李公承勛

大理寺少卿尹公相

工部尚書吳公廷舉

兵部尚書方公逢時

吏科給事李公沂

大成門一座,櫺星門一座。

神廚、神庫、宰牲房各三間,今廢。

敬一亭在廟后,明尹陸槐建行今廢。

文昌祠、忠孝節義祠各一間,在廟左右,雍正元年奉旨新建。

泮池在櫺星門之內,久廢?,F任知縣張其維捐資。因舊址開鑿,砌以礱石,堅緻完好,有碑記。

桂二株,石楠二株,在文成門內。柏二株在大成門外。古松數十株在山之上下。

儒學在山之左。弘治乙卯,知縣吳啟文遷。

明倫堂五間,成化庚子,知縣孫倫建。

東、西二齋儀門、正門各三間。堂之北為饌堂,齋之西為號房,俱知縣馬炳然建,其余為兩齋住宅。射圃在學之右,圃中有觀德亭,學前有牌坊一座,今俱廢。

禮樂

人道經緯,萬端禮樂,無所不貫,廟中特其一耳。顧圣人為制作之宗,歷代已修明略備。今居極盛尤詳,所當詳也。志禮樂。

凡祭前一日,執事者當設香案于牲房外,獻官常服詣省牲所省牲、宰牲。盛血毛少許于盤。

是日,觀樂習儀齊宿,及期質明鼓三嚴(通贊唱),樂舞生就位,執事者各司其事(次唱),陪祭官就位,分獻官、獻官以次就位,贊引引獻官至拜位(通贊唱)瘞毛血,執事者以毛血瘞于坎(通贊唱),迎神舞生執羽,?麾生舉麾,擊柷樂,奏咸和之曲。奏畢,獻官、陪祭官仝四拜訖。

樂盡,麾生偃麾,櫟敔樂止(通贊唱)。奠帛行,初獻禮。捧帛者各捧帛,執爵者各執虛爵(贊引至獻官前唱),詣盥洗所。盥畢,詣酒尊所。

司尊酌酒,執事者各以次執虛爵受酒,同捧帛者各以次在獻官前分兩行,由中門入,序于神案之側,朝上立贊。引導獻官由左門入,詣至圣前,麾生舉麾,柷樂奏寧和之曲,跪奠帛獻爵,俯伏興平身,詣曾子、子思、孟子,前俱如前儀。獻畢,行分獻禮,各獻官詣盥洗所。盥畢,詣酒樽所酌酒,詣東西哲。東西廡神位前,俱跪奠帛獻爵。獻畢,俱俯伏興平身復位。

樂盡,麾生偃麾櫟,敔樂止行,亞獻禮如初獻禮,但亞獻奏安和,三獻奏景和,無迎神以下諸事,故禮止三獻。

樂止,跪飲福受胙畢,俯伏興平身復位,鞠躬拜凡二興。各官拜訖(通贊唱)徹饌,麾生舉麾,擊柷樂,奏咸和之曲。執事者稍動,籩豆司節引舞生序立。樂盡,麾生偃麾櫟,敔樂止(通贊唱)。送神麾生舉麾擊柷樂,奏咸和之曲,鞠躬拜凡四興平身。各官拜訖,樂盡,麾生偃麾櫟,敔樂止。讀祝者捧祝,進帛者捧帛,各詣瘞所望瘞。麾生舉麾,擊柷樂,奏咸和之曲,捧祝帛者詣望瘞位。獻官、分獻官、陪祭官至瘞所祝一帛,從一段數至九段,焚訖,眾官三揖。樂盡,麾生偃麾,樂止禮畢。

先師祝文:維年月日,某官敢昭,告于至圣先師孔子,曰維師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刪定六經,垂憲萬世,惟茲仲(春、秋)敢以牲帛醴齊粢盛,庶品式陳明,薦以復圣顏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亞圣孟子配。

崇圣祠祝文:維公誕生至圣萬世,王者師功德顯著。茲因仲(春、秋)告虔,以先賢顏氏,先賢曾氏,先賢孔氏,先賢孟氏配。

名宦祝文:卓哉群公,懋修厥職,澤被生靈,功垂社稷。

鄉賢祝文:于維群公,孕秀茲邦,懿德卓行,奕世流芳。

樂章

大哉孔子,圣道尊崇。維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純并隆。神其來格,于昭圣容。(迎神)

自生民來,誰底其盛?維師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陳,禮容斯稱。黍稷非馨,惟神之德。(奠帛)

大哉圣師,實天生德。作樂以宗(一作“崇功”),時祀無斁。清酤維馨,嘉牲孔碩。薦羞神明,庶幾昭格。(初獻)

百王宗師,生民物軌。瞻之洋洋,神其寧止。酌彼金罍,維清且旨。登獻維三,于嘻成成禮。(亞獻、終獻同)

犠牲在前,俎豆在列。以享以獻,既芬既潔。禮成樂備,人和神悅。祭則受福,率遵無越。(徹饌)

有嚴學宮,四方來宗。恪恭祀事,威儀雝雝。歆茲維馨,神馭還復。明禋斯畢,咸膺百福。(送神、奠瘞同)

樂舞

起奏樂:生舉麾升,龍見止奏,偃麾降龍見。

迎神樂:奏咸和之曲,用“大哉孔子”八句,無舞。

奠帛行:初獻禮樂,奏寧和之曲,樂舞俱全,用“自生民來”八句。自行禮奏起,至讀祝止。

初獻樂:奏寧和之曲,樂舞俱全,用“大哉圣師”八句。自讀祝畢,接奏起至獻終止。

終獻樂:奏景和之曲,樂舞俱全。樂同上,用“百王宗師”八句,舞用“大哉圣師”八句。自行禮起,至獻終止。

徹饌樂:奏咸和之曲,用“犠象在前”八句,無舞。

送神樂:奏咸和之曲,用“有嚴學宮”八句,無舞。望瘞奏樂無舞,與送神同。

樂器(乾隆元年,知縣其維捐置)

鼉鼓一、楹鼓一、鼗鼓一、應鼓一、搏拊(鼓三)、特鐘一、編鐘八、編磬八、琴二、瑟二、笙二、龍笛四、鳳蕭二、洞簫四、塤二、箎一、柷一、敔一、管四、麾旛二、節旛二、籥翟八、鐘鼓磬琴瑟架共一十六、硃絲大鬚八、琴臺二。

祭器

犀樽一、象樽一、硎盒二、簠二十二、簋二十二、籩豆共一百一十二、方棹三、長條棹五。

至圣位陳設一案、禮神制帛一、白磁爵一、牛一、羊一、豕一、登一、硎二、簠簋各二,籩豆各二、酒樽一。

四配位陳設各一案、禮神制帛一、白磁爵三、羊一、豕一、铏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八、酒樽一。

十哲陳設每位各一案朱子一案、禮神制帛一、白磁爵各四、豕首一。

兩廡陳設同,禮神制帛一、銅爵各一、豕三,每案簠簋各一、籩豆各四。

崇圣祠陳設各一案,每位禮神制帛一、白磁爵三、羊一、豕一、铏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八,酒樽一。

配位陳設各一案、禮神制帛二、每位銅爵三、豕首一、簠簋各二、籩豆各四。

從配祀陳設各一案、禮神制帛二、每位銅爵三、簠簋各一、籩豆各四、豕肉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澜沧| 清远市| 青川县| 富源县| 尚志市| 宁南县| 大悟县| 荥经县| 志丹县| 彰化市| 正宁县| 顺义区| 庆阳市| 弥渡县| 玉树县| 黔西| 亚东县| 远安县| 资源县| 修武县| 玉山县| 张北县| 上高县| 文成县| 曲松县| 诏安县| 沙雅县| 綦江县| 双辽市| 洛隆县| 河津市| 拉孜县| 全州县| 岐山县| 厦门市| 揭阳市| 乌鲁木齐市| 蓝山县| 新晃|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