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構建商機評估機制(2)
- 系統的力量:基業長青的秘密
- 林偉賢
- 2874字
- 2014-06-27 15:16:17
那么從哪些角度來判斷商機的大小呢?
1.從行業和市場的角度判斷
(1)市場。從行業的角度來看,市場還是一樣的。重點在第一句話,夾縫市場,這一點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夾縫市場里面有一個概念,叫做“小需求大市場”,即我們以為這個地方小,所以沒有人去碰,可是地方雖小,但是人數還是挺可觀的,在沒人能滿足他們需求的情況下,你來滿足他們,做下去的話,其實價值很大。在你進入這個市場之后,一定要注意一些重要顧客群,這些顧客并不是因為付得起錢才重要,而是因為你能滿足他的需求。另外,它的增值度要高。客戶潛在利潤回收期要小于一年,即我拿了50萬元買這個東西,一年之內就能夠收回這50萬元投資的價值,那就需要顧客愿意選擇你了。所以很多人都喜歡說“立竿見影”這四個字,至少一年之內要能夠看到成績。
(2)市場結構。如果你做一件事靠的是非常龐大的銷售人員數量的話,那么你會越做越辛苦。因為只靠量是不能在市場上競爭勝利的,關鍵還要看你進入這個市場時和退出這個市場時的環境如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很多人在進入一個市場時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需要太多硬件設備,這樣的風險其實是很大的。為什么?因為那些東西一旦買回來都是不容易變賣和回收的。一旦遇到企業后期經營不好,這些東西會讓你難以退出,因為你舍不得浪費那些成本,而因為舍不得就不得不勉強經營,結果浪費了更多的后續經營的成本。所以當你在進入一個行業或市場的時候,千萬不要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讓自己為難的退出條件。進得去出不來的這種商機絕對不是好的商機。
(3)市場規模。一個數十億元的市場可能太成熟,跟你競爭的是500強企業,那肯定是競爭不過的;但是市場太小又沒有了成長空間。所以市場規模至少在5000萬元以上,但又不能大到幾十億元的規模,這才有可能成為縫隙市場,才有進去經營的機會。
(4)成長率。你選擇進去的這個市場在整體市場中是呈現成長態勢的。你挑了一個市場,那么這個市場本身每年的增長率如果能達到50%就算很不錯了。比如我在昆明做服裝,昆明現在的兒童服裝市場規模假設是2億元,那么兒童服裝一定是在增長的,按照50%的增長率算,明年就可以變成3億元,后年就可以達到4.5億元,再往后一年就能變成6.75億元。按照這樣來算的話,五年半以后就可以增長為原來的10倍。所以當你看準了5年增長10倍的這個市場之后,在你進入的過程中,自然就會跟著市場一起成長。
(5)市場容量。成長率要大,市場容量更要足夠大。因為有足夠的市場容量才可以滿足我繼續擴充的需求,即使有競爭對手進來,也不用擔心一下子就成了“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局面,因為市場的容量是足夠大家來分享的。
(6)可獲得的市場份額。一旦進入這個市場就要問自己:我能不能做到市場份額的20%左右?舉例來說,實踐家不可能做到中國教育培訓市場的20%,那也就意味著我們也不可能做到企業家這一塊市場的20%。但是實踐家至少能夠做到中國企業家的商業模式教育這一塊市場的20%。這是我們樹立的一個方向,也是我們正在做的事??傊?,不管你最后挑到哪一塊市場、切到哪一塊蛋糕、進入到哪一個領域,都要告訴自己,一旦進去就要至少能獲得2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是對自我的一個認知。
(7)成本結構。對于很多人來說,如果選擇進入的領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資,這就不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商機,因為你的移動性會變慢。
2.從經濟性的角度判斷
(1)稅后利潤。比如制造業10%~20%,服務業30%~40%的利潤,但那是稅前的利潤,如果繳完稅,制造業至少要能夠達到10%左右,服務業至少要能夠達到20%~25%,這樣的利潤才算是比較合理的。如果你所做的事情在稅后所能達到的利潤不夠高的話,那就沒必要去做了。這里就涉及到一個盈虧平衡點的問題。
(2)盈虧平衡計算與投資回報率(ROI)。整體投入如果超過3年才能達到基本平衡的話,那就很辛苦了,所以保持盈虧平衡點的時間不能太久。而且你的投資回報率至少要能夠保持在每年25%,甚至以上,這才算是好的商機。這里的ROI=年均利潤/總投資額。如果不能達到的話,倒不如把資金放到別的地方。為什么做生意一定要說實話?因為如果買對好的基金,5年就已經翻5倍甚至10倍,干嗎還要去做生意?
(3)內部收益率(IRR)潛力。假設你的投資全部是銀行貸款的,如果你將來的投資回報正好讓你付清本息,不贏不虧,這時的銀行貸款利率就是IRR。如果你需要借錢用的話,那么要保證它的利息不能高于25%才行。理由非常簡單,利息過高會讓你的壓力太大。如果你的投資回報都達不到25%,所需要支付的利息還要高于25%,那豈不是每個月都要賠錢,每一年都要賠錢?所以至少要保證有25%以上的年投資回報率,同時還要保證利息一定要小于25%。這是借錢時需要弄清的基本概念。
(4)自由現金流。要選擇能夠為你帶來更多現金的商機。比如很多人買大件東西喜歡一次付清,其實我比較喜歡分期付款。我的想法就是,一下子把錢拿出去了,即意味著你沒有那么多錢了。而如果分期付款的話,只是每個月把錢拿出去,剩下的更多的錢其實是可以讓你平均負擔平時的其他需求的。所以要隨時保持現金流入才比較好。
(5)高毛利率。毛利率當然不等于凈利潤,但是毛利率高是有好處的,因為它代表有一筆錢在完全付出去之后,在你手上周轉使用的時候,你的使用量比較大,是足夠支配使用的。當然這是對于健全的企業來說的。
3.從收獲和回報的角度判斷
不管做什么,都要有明確的計劃,因為一旦退出,要面臨很高的沉沒成本。所謂沉沒成本,就是一個公司只要不開真正的工廠,那些500萬元的機器設備就沒作用了,那些錢就白花了。很多人就是因為這樣,往往猶豫不決,最后反而賠了更多的錢。所以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太高的沉沒成本。在進行商機判斷時,要提前考慮給你帶來的收獲大小,讓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要有所回報。
4.從競爭優勢的角度判斷
當你進入某個領域的時候,雖然各方面都考慮到了,相信自己的產品有足夠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潛力,認為大家都需要,但是結果卻根本賣不出去。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也許是因為缺乏營銷通路,也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等。即使你的產品好,但是顧客就是不認賬,甚至你的產品剛一出現就被人家告了。因為別人早就把這個產品申請專利了,你無意中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等等。這些都是對你的挑戰,都會影響你的競爭力。
5.從管理團隊的角度判斷
團隊最大的問題在于認識不一致,或者不齊心。對一個新生事物,一方面缺乏足夠的經驗,更嚴重的是產生認知和正直的差異,簡單講就是道德上的缺陷。所以團隊在選擇成員的時候一旦有道德上的缺陷,也可能會導致一個好的商機消失,甚至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把它拿走。或者,看到很棒的商機,大家一起干,可是團隊中有些人是在真心要打造一個不一樣的企業,而有些人卻是渾水摸魚,只把它當做一種比打工更好的收入方式而已。這兩種人在一起,他們對企業發展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為了少一些這樣的內耗,少一些不必要的精力分散,你要找到真正能夠和你一起往前沖的、具有創業思維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把它當做替代性工作、替代性收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