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常懷悔心,日見長進

人非神仙異類,品德才識多是學(xué)而知之的,這個學(xué)的過程往往包含對過去無知、失誤的反思,也即袁采所說的悔心。

袁采,宋孝宗年間進士,官至監(jiān)登聞鼓院。袁采博學(xué)多才,為官剛正勤勉,著有《政和雜志》《縣令小錄》和《世范》三書,以治家格言之作《袁氏世范》最受世人推崇。悔心為善是《袁氏世范》卷二“處己”修身齊家理論中的重要觀點。

袁采所說的悔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后悔,而是論語中的省身,也即我們所說的反思。悔心悔什么?袁采說“往事之非”“前言之失”“往年之未有知識”,如果經(jīng)常這樣反思,德才的進步會日見長進,然而許多人是不懂這個道理的。

能夠悔心是提高品德修養(yǎng)、升華精神境界的有效途徑。悔心便是檢討自己的不足、失誤和錯誤,從某種意義上說還包含對自己的一些否定。悔心不僅僅是心里想想、嘴上說說,而是全面而深刻的思想改造過程,悔心越深,受益越大,輕描淡寫是不行的,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某些時候要舍棄名、利、情諸方面的既得利益,甚至承受精神上的痛苦,非此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更不可能攀登到光輝的頂點。

袁采說“常悔”,這個“常”至關(guān)重要。反思不足,改造思想,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悔心不能偶爾為之,必須成為常態(tài)。既然“常”,就是時時、處處,既是及時的,也是長期的,不是一次兩次,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持之以恒。

袁采說:“古人謂行年六十,而知五十九之非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智慧才能都會有所提高,也就是說,每一次悔心就是一次進步。

常懷悔心是成大事者的大智慧,立足高處,看到遠處,能夠堅決摒棄固執(zhí)己見的壞毛病,更不會明知道錯了還不予悔改。曾子每日三省己身,把檢討不足、端正處世品行當(dāng)作基本德性,最終修成一代名儒、著名的思想家。其他諸如“司馬光警枕勵志”“萬斯同閉門苦讀”“唐伯虎潛心學(xué)畫”“葉天士拜師謙學(xué)”“王獻之戒驕習(xí)字”等等,皆因常懷悔心而修身有成,為世人做出了榜樣。

不要以為悔心只是名人大家的事,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常懷悔心也是受益無窮。

解放前我的祖父是醫(yī)生,因為他的勤勞,我家的日子有了起色,慢慢地蓋了房還添了地。土改那年一個冬日的上午,祖父被請進村公所,農(nóng)救會的人們要和祖父商討“獻地”的事情。祖父很痛快地獻出一處房宅和村后八分田,但是,農(nóng)救會對村后的八分田不感興趣,他們希望祖父獻出村前更為肥沃的八分田,就在村前還是村后的問題上,祖父和他們產(chǎn)生了分歧。也許想起田地來之不易,也許擔(dān)心一家人的口糧不足,祖父舍不得村前的八分田。情急之下,祖父說:“看看是誰逼我”,然后拿筆記下了參加商討人員名單。下午,商討完全出乎人們的預(yù)料,祖父不但很爽快地答應(yīng)獻出村前八分田,而且把村后八分田一起獻了出來,同時,祖父還似乎不經(jīng)意間從衣兜里掏出了記著名單的那張紙,當(dāng)著眾人的面一火焚之。獻地之后,我家還有三畝二分地,被劃為中農(nóng)。之后家庭成分的影響持續(xù)了接近半個世紀(jì),祖父獻地的意義不言而喻,我們家平平安安地經(jīng)歷了土地改革、農(nóng)業(yè)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運動。

我想,那個中午,祖父一定經(jīng)過近乎嚴(yán)酷的悔心才決定了取舍,而歷史也證明了祖父的抉擇非常正確。當(dāng)然,祖父并不僅在這一件事上展現(xiàn)出睿智與胸懷,他在行醫(yī)生涯、日常生活中都表現(xiàn)出他的善良、謙和及聰明。

常懷悔心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情操,也是一種自律,只有愿意改造、完善自己的人才能勇于悔心、善于悔心,也從而達到日見長進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长阳| 天峨县| 阳江市| 沅陵县| 西畴县| 泰兴市| 枝江市| 通州区| 壤塘县| 五指山市| 怀来县| 托克逊县| 咸阳市| 始兴县| 花垣县| 准格尔旗| 资中县| 阿克| 安平县| 长乐市| 威远县| 松潘县| 乡宁县| 台安县| 泸州市| 咸丰县| 东乡| 西畴县| 沅陵县| 保定市| 青川县| 惠水县| 甘肃省| 义马市| 无为县| 崇左市| 清丰县| 平顶山市| 丰台区| 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