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東漢時(shí)期的三篇短文

馬 姜(34—106)

吳仲山(約92—172)

孔 耽(二世紀(jì)八十年代)

這三份文獻(xiàn)選自現(xiàn)存墓葬碑志中年代最早的幾篇,死者并不曾顯赫一時(shí),其中還有一位是女性。這些碑志的著重點(diǎn)是描述墓主的品格以及提供其生平、喪葬等基本信息。

導(dǎo)讀:

《馬姜墓志》成文於106年,1929年出土於洛陽,很可能是至今已發(fā)現(xiàn)的入土墓志中年代最早的一篇。《馬姜墓志》不僅提供了志主的生平信息,而且還對她的美德大加稱贊。雖然它篇幅簡短,卻包含了中國傳統(tǒng)墓志的基本要素—亡者生世、功績美德、家屬成員、喪葬安排、撰志者、請托者。當(dāng)然,搜羅考證這些偶爾發(fā)現(xiàn)的石刻并不是當(dāng)代考古學(xué)家的首創(chuàng),至晚在宋代,許多文人雅士已經(jīng)在制作漢代石刻的拓片,出版他們所收集的拓本及相關(guān)記録。洪適(1117—1184)就是這樣一位收藏家,他收集了185份石刻文獻(xiàn)并備寫了詳細(xì)説明。這些石刻不僅包括了墓葬記録,而且還有不少其他種類的文字,比如,紀(jì)念修建廟宇、道路以及爲(wèi)地方官歌功頌德的碑文。本章中的第二篇和第三篇墓志就是選自洪適的石刻拓本集—《隸釋》。自洪適後,一些好古之士還出版了比漢代更早的石刻資料。

洪適《隸釋》

絶大部分現(xiàn)存漢代墓葬石刻并不入棺入土,而是矗立在墳?zāi)怪稀4送猓瑵h代墓碑文字大多很簡略。本章收入《故民吳仲山碑》(第二篇)是因爲(wèi)它與其他漢代碑文頗爲(wèi)不同—吳仲山家族中沒有一位出任過官職,而且文本中還有不少借用字和異體字。第三篇《梁相孔耽神祠碑》中的孔耽長期在一個(gè)地方政府機(jī)構(gòu)當(dāng)下屬,不過他也曾一度因一位郡將表病委職而代爲(wèi)行事。與《故民吳仲山碑》相同,《梁相孔耽神祠碑》著重於描寫孔耽的個(gè)人品格。這篇碑文的與衆(zhòng)不同之處是,孔耽不僅自己參與撰寫,而且還在生前建造自己的神祠,文中甚至提到建祠的費(fèi)用!

志文:

馬 姜 墓 志

惟永平七年七月廿一日,漢左將軍特進(jìn)膠東侯第五子賈武仲卒,時(shí)年廿九。夫人馬姜,伏波將軍新息忠成侯之女,明德皇后之姊也。生四女。年廿三,而賈君卒。夫人深守高節(jié),劬勞歷載,育成幼媛,光□祖先,遂升二女爲(wèi)顯節(jié)園貴人。其次適鬲侯朱氏,其次適陽泉侯劉氏。朱紫繽紛,寵祿盈門,皆猶夫人。夫人以母儀之德,爲(wèi)宗族之覆。□春秋七十三,延平元年七月□□□薨。皇上閔悼,兩宮[1]贈(zèng),賜秘器以禮殯。以九月十日葬於芒門舊塋。(下殘)子孫懼不能章明,故刻石紀(jì)□(下殘)[2]

馬姜墓志

故民吳仲山碑

熹平元年十二月上旬。

吳公仲山,少立名跡。約身己,節(jié)度無雙。不貪仕進(jìn),隱匿世間。府縣請召,未曾窺城。守鮮貧苦,不豫輝榮。

兄弟三人,居其中央。事長接幼,出入敖詳。元少不幸,棄世早亡。乾坤蓋載,八十有長。年壽未究,而遭禍央。子孫飲泣,呼招不能。還與世彌爾,感痛奈何何。

惟公德美,布惠州里。遠(yuǎn)近假求,不言無有。春秋舉貸,給與無已。不逆人意,率導(dǎo)以理。市庭沽渠,飲食空虧。收襜遺孤,皆置門裏。先亡爲(wèi)葬,幼弱娶婦。受恩者無販,不能悲嗟,效報(bào)社里。其恩捐施,豈誰照矣。

公本有三息,遺孤二莊,無介少德。父有餘財(cái),東西南北,不能起樓高殿,棇觀采色。宗諸邂逅,連有不得。兼官微傍,象不及大。

孤慚亡父,憂居夙夜。如有空缺,務(wù)卻築蓋。神零有知,水徂挺頁。焉焉矣矣,子孫萬歲。[3]

梁相孔耽神祠碑

君諱耽,兄弟三人,君最長。厥先出自殷烈,殷家者質(zhì),故君字伯本。初魯遭亡新之際,苗冑析離,始定茲者,從叔陽以來。

君少治《禮經(jīng)》,遭元二輱軻。人民相食,舞土茅茨。躬采菱藕,消形瘦臘,以養(yǎng)其親。慈仁質(zhì)桷,精靜誠信。天授之性,飛其學(xué)也。

治産小有,追念祖母,故舞魂構(gòu)。於是君乎,竭凱風(fēng)以惆憀,惟蓼儀以愴悢。恃闓郭藏,造作堂宇。增土種柏,孝心達(dá)冥。平石上見神蛇,有頃復(fù)亡。放籠羅之雉,救窮禽之厄。

小弟升高,游荒畜積。道富財(cái)貧,君引共居卌餘年。雖賕舛如義合,故天應(yīng)厥證,木生連理,成禮一焉。

下則容人,上則洪茂,馨卓流布。縣請署主簿功曹,府招稽議,郡將烏程沈府君表病委職,署君行事,假彀孰長印黻,總領(lǐng)文書。

年逾皓首,縣車家巷。黃髡荒老,背有胎表。孫息敖姚,歡樂壽考。觀金石之消,知萬物有終始。圖千載之洪慮,定吉兆於天府。

目睹工匠之所營,心欣悅於所處。其內(nèi)洞房四通,外則長廡。功賦合出卅萬,以光和五年歲在壬戌夏六月訖成於此行。

夫君子欽美,含歌如頌曰:

君之德兮性自然,蹈仁義兮履璞純。惻隱至兮神蛇存,皇垂象兮木理連,矜鳥獸兮放舍旃。享黻榮兮景號宣,達(dá)情性兮睹未然。永億載兮傳功勛,刊石祠兮示哲賢。[4]

延伸閲讀:

董慕達(dá)(Miranda Brown):《中國早期歷史上的悼亡政治》(The Politics of Mourning in Early China),紐約州立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後漢時(shí)期的碑刻》(Later Han Stone Inscriptions),《哈佛亞洲研究學(xué)刊》(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第40輯,第2期(1980),第325—353頁。

(漢)劉向撰,司馬安(Anne Behnke Kinney)譯:《列女傳》(Exemplary Women of Early China),哥倫比亞大學(xué)出版社,2014年。

姚平(Yao Ping):《女性肖像:中國歷史早期與中期墓志概觀》(Women in Portraits: An Overview of Epitaphs from Early and Medieval China),收於劉詠聰(Clara Wing chung Ho)編,《亦顯亦隱的寶庫:中國女性史史料學(xué)論文集》(Overt and Covert Treasures: Essays on the Sources for Chinese Women’s History),香港中文大學(xué)出版社,2012年,第157—183頁。

(姚平、伊沛霞[Patricia B. Ebrey])

[1]  “兩宮”一般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但此處有可能指馬姜的兩個(gè)女兒。

[2]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彙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頁。

[3]  (宋)洪適《隸釋》卷9。

[4]  (宋)洪適《隸釋》卷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州县| 海口市| 于都县| 文水县| 洛隆县| 梁平县| 益阳市| 获嘉县| 镇江市| 外汇| 义乌市| 霞浦县| 法库县| 高密市| 桂平市| 泰来县| 翼城县| 盐亭县| 务川| 华安县| 台中县| 赤壁市| 治多县| 连云港市| 青铜峡市| 奈曼旗| 通城县| 花垣县| 台东市| 扎赉特旗| 柘城县| 洞口县| 天等县| 长乐市| 定陶县| 贵港市| 宣恩县| 克山县| 忻州市| 永宁县|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