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廣州戰役

  • 青春的激戰
  • 玄潔
  • 7509字
  • 2021-05-25 08:21:33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戰區部隊在GD省廣州灣地區與日軍第21軍進行的防御戰役役爆發。弟兄們私下說:“咱們戚團長還真了不起,日軍真的打廣州了,”我說:“我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們看見我敬了一個禮說:“團長。”我說:“做!”我說:“你們看廣州是世界性的港口,他們日軍要是想在貿易上做手腳就必須攻克廣州。”他們點點頭說:“原來是這樣啊!”然后我說:“估計這廣州也守不住,”他們說:“他們國軍都是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像團長您這樣的人太少了。”我誒了一聲就走了。廣州戰役

廣州戰役發生在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戰區部隊在GD省廣州灣地區與日軍第21軍進行的防御戰役。

1938年9月,日軍決定進攻廣州。10月上旬,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占廣州。20日,日軍第18師團發動全面攻勢,中國守軍防線被突破,守軍向后潰退。21日,日軍攻占沙河,并占領廣州市區。日軍第104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占太平場;23日占領從化。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于23日攻占虎門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于29日到達廣州南郊。至此,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

名稱

廣州戰役

發生時間

1938年10月12-29日

地點

中國廣東中南部

參戰方

中國日本

結果

廣州及佛山增城等地淪陷

快速

導航

戰役起因戰役經過戰役結果戰役影響后世紀念

戰役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為封鎖中國的海上交通線,配合武漢會戰,于1938年10月發動對廣州方面的進攻。當時國民政府抽調駐粵軍隊增援武漢等戰場,在廣東地區僅留7個師、2個旅,兵力分散且裝備落后。

戰役起因

1938年10月上旬,日第21集團軍(轄3個師1個飛行四萬余人,在臺灣海峽、澎湖列島集結,準備攻占廣州。守衛廣州的是余漢謀第12集團軍(轄4個師兩個團),總兵力8萬人,但兵力分散,戒備松弛。為日軍的進攻提供了契機。

戰役經過

日軍登陸

1938年9月,日軍決定進攻廣州。10月上旬,日軍第21軍下轄第5、第18、第104師團分別從青島、上海、大連出發到達澎湖集結待命,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占廣州。中國第4戰區第12集團軍部隊集中部署在大亞灣至廣州、珠江東岸一線。9日,日軍第21軍主力船隊出發,于11日晚抵達廣東大亞灣。12日凌晨,日軍第18師團在大亞灣左面和正面蝦涌一帶登陸;及川支隊在鹽灶背登陸;第104師團在大亞灣右面玻璃廠登陸:第18師團一部在蝦涌以西澳頭登陸后,繼向淡水進攻。中國守軍抵抗后于當晚棄城撤退。

日軍第18師團另一部登陸后即向惠州推進;1938年10月12日起,日軍第十八師團在惠陽大亞灣下涌、鹽灶等處強行登陸,中國守軍第一五一師僅有一個營在當地布防,遭日軍轟炸,死傷慘重。13日攻占平山;14日占領橫瀝,并進至惠陽南郊。第104師團登陸后于12日占領平海;13日占稔山、吉隆,到達惠州南面,尾隨第18師團推進。14日黃昏,日軍以優勢兵力向惠州發動猛烈攻擊;中國守軍第151師稍作抵抗后于當晚撤退。15日,惠州失陷。16日,日軍攻陷博羅后,主力向增城突進;及川支隊由惠州向廣州作大迂回行動。

增城激戰

第4戰區命令各部向廣州附近集結,第65軍增防東江。17日,第153師在福田一線擊潰日軍一個聯隊,迫使日軍退回博羅;獨立第20旅在正果鎮擊潰日軍少數偵察部隊。于是,第4戰區決定以第186師固守增城正面,并調集戰車、炮兵支援;以第153、第154師從右翼,獨立第20旅從左翼合圍日軍,企圖將日軍聚殲于增(城)博(羅)公路間浮羅山下。

10月18日,日軍先遣隊包圍攻擊顯崗(今顯崗社區)、石坳,守軍一五三師第四五九旅旅長鐘芳峻犧牲,官兵傷亡甚大。敵軍繼續向長寧推進,又遭第一八六師狙擊。至14時,敵軍以坦克掩護步兵沖擊,一八六師敗退。16時,日軍占領福田。而另一股敵軍則由龍華迂回攻增城西北,被獨立軍第二十旅阻截于正果地區。

10月19日晨,日軍第18師團到達增城。中國軍隊與日軍激戰竟日,當晚撤退,增城失陷。

頑固阻擊

10月20日8時,敵軍攻破一八六師防線,10時占領縣城以西的鐘崗。一八六師孤立無援,退向鐘落潭,14時縣城遂告失守。余漢謀見勢不妙,令第十二集團軍主力向佛岡、從化、新豐等地轉移,留獨立第六旅防守龍眼洞、蘿崗,自己卻連夜乘車到清遠去了。但在10月20日的白面石陣地雙方激戰中,中國軍隊奮勇抗敵的精神仍然激勵人心。

10月20日5時,日軍強攻正果東南面的白面石陣地,獨立第二十旅第三團第二營營長黃植虞率領全營官兵,利用有利地形奮勇抵抗,日軍攻擊受挫。7時,日機轟炸守軍陣地,步兵發起猛攻。守軍第四、五連連長勞中逸、張任君負傷仍不下火線,組織士兵以輕重機槍猛烈掃射敵人,連續擊退敵軍。戰至9時,日軍增援兵力又到,輪番沖擊下,突破黃沙壩坳第五連陣地。幸預備隊第六連及時反擊,奪回黃沙壩坳陣地。11時,敵軍炮火更猛烈,電話線被炸斷,守軍的上下聯絡及彈藥補給已極困難。營長黃植虞收集500多枚手榴彈,準備集中投擲以抗擊敵人。12時,日軍分五路強攻白面石陣地,傳達兵張德勝、黃標也參加到投擲集束手榴彈的隊伍中,給敵軍以較大的殺傷力。但是,在滾滾硝煙中,敵軍仍勢兇夾狠,終于進入肉搏戰。中國官兵奮勇與敵人肉搏近一小時,終于擊退日軍。但是,日軍接著施放燃燒彈,守軍陣地的林木燃起熊熊大火,日軍步兵乘機沖鋒。守軍依然不懼,以輕重機槍火力使敵軍遭受重創,至16時前仍堅守陣地,掩護了該旅主力安全轉移。此后,第二營以部分兵力佯作反攻,迷惑敵人,營主力則向從化方向撤退。此次狙擊戰,日軍死傷164人,陣前遺尸40具;守軍二營官兵傷亡200余名。搜詞條

?

廣州戰役:老蔣不相信日軍會進攻廣州,要求余漢謀調兵增援武漢02:42

廣州戰役:局勢發生了變化,余漢謀的作戰思想卻一成不變02:32

廣州戰役?

廣州戰役發生在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戰區部隊在GD省廣州灣地區與日軍第21軍進行的防御戰役。

1938年9月,日軍決定進攻廣州。10月上旬,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占廣州。20日,日軍第18師團發動全面攻勢,中國守軍防線被突破,守軍向后潰退。21日,日軍攻占沙河,并占領廣州市區。日軍第104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占太平場;23日占領從化。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于23日攻占虎門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于29日到達廣州南郊。至此,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

名稱

廣州戰役

發生時間

1938年10月12-29日

地點

中國廣東中南部

參戰方

中國日本

結果

廣州及佛山增城等地淪陷

快速

導航

戰役起因戰役經過戰役結果戰役影響后世紀念

戰役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為封鎖中國的海上交通線,配合武漢會戰,于1938年10月發動對廣州方面的進攻。當時國民政府抽調駐粵軍隊增援武漢等戰場,在廣東地區僅留7個師、2個旅,兵力分散且裝備落后。

戰役起因?

1938年10月上旬,日第21集團軍(轄3個師1個飛行四萬余人,在臺灣海峽、澎湖列島集結,準備攻占廣州。守衛廣州的是余漢謀第12集團軍(轄4個師兩個團),總兵力8萬人,但兵力分散,戒備松弛。為日軍的進攻提供了契機。

戰役經過?

日軍登陸

1938年9月,日軍決定進攻廣州。10月上旬,日軍第21軍下轄第5、第18、第104師團分別從青島、上海、大連出發到達澎湖集結待命,企圖在大亞灣登陸,攻占廣州。中國第4戰區第12集團軍部隊集中部署在大亞灣至廣州、珠江東岸一線。9日,日軍第21軍主力船隊出發,于11日晚抵達廣東大亞灣。12日凌晨,日軍第18師團在大亞灣左面和正面蝦涌一帶登陸;及川支隊在鹽灶背登陸;第104師團在大亞灣右面玻璃廠登陸:第18師團一部在蝦涌以西澳頭登陸后,繼向淡水進攻。中國守軍抵抗后于當晚棄城撤退。

日軍第18師團另一部登陸后即向惠州推進;1938年10月12日起,日軍第十八師團在惠陽大亞灣下涌、鹽灶等處強行登陸,中國守軍第一五一師僅有一個營在當地布防,遭日軍轟炸,死傷慘重。13日攻占平山;14日占領橫瀝,并進至惠陽南郊。第104師團登陸后于12日占領平海;13日占稔山、吉隆,到達惠州南面,尾隨第18師團推進。14日黃昏,日軍以優勢兵力向惠州發動猛烈攻擊;中國守軍第151師稍作抵抗后于當晚撤退。15日,惠州失陷。16日,日軍攻陷博羅后,主力向增城突進;及川支隊由惠州向廣州作大迂回行動。

增城激戰

第4戰區命令各部向廣州附近集結,第65軍增防東江。17日,第153師在福田一線擊潰日軍一個聯隊,迫使日軍退回博羅;獨立第20旅在正果鎮擊潰日軍少數偵察部隊。于是,第4戰區決定以第186師固守增城正面,并調集戰車、炮兵支援;以第153、第154師從右翼,獨立第20旅從左翼合圍日軍,企圖將日軍聚殲于增(城)博(羅)公路間浮羅山下。

10月18日,日軍先遣隊包圍攻擊顯崗(今顯崗社區)、石坳,守軍一五三師第四五九旅旅長鐘芳峻犧牲,官兵傷亡甚大。敵軍繼續向長寧推進,又遭第一八六師狙擊。至14時,敵軍以坦克掩護步兵沖擊,一八六師敗退。16時,日軍占領福田。而另一股敵軍則由龍華迂回攻增城西北,被獨立軍第二十旅阻截于正果地區。

10月19日晨,日軍第18師團到達增城。中國軍隊與日軍激戰竟日,當晚撤退,增城失陷。

頑固阻擊

10月20日8時,敵軍攻破一八六師防線,10時占領縣城以西的鐘崗。一八六師孤立無援,退向鐘落潭,14時縣城遂告失守。余漢謀見勢不妙,令第十二集團軍主力向佛岡、從化、新豐等地轉移,留獨立第六旅防守龍眼洞、蘿崗,自己卻連夜乘車到清遠去了。但在10月20日的白面石陣地雙方激戰中,中國軍隊奮勇抗敵的精神仍然激勵人心。

10月20日5時,日軍強攻正果東南面的白面石陣地,獨立第二十旅第三團第二營營長黃植虞率領全營官兵,利用有利地形奮勇抵抗,日軍攻擊受挫。7時,日機轟炸守軍陣地,步兵發起猛攻。守軍第四、五連連長勞中逸、張任君負傷仍不下火線,組織士兵以輕重機槍猛烈掃射敵人,連續擊退敵軍。戰至9時,日軍增援兵力又到,輪番沖擊下,突破黃沙壩坳第五連陣地。幸預備隊第六連及時反擊,奪回黃沙壩坳陣地。11時,敵軍炮火更猛烈,電話線被炸斷,守軍的上下聯絡及彈藥補給已極困難。營長黃植虞收集500多枚手榴彈,準備集中投擲以抗擊敵人。12時,日軍分五路強攻白面石陣地,傳達兵張德勝、黃標也參加到投擲集束手榴彈的隊伍中,給敵軍以較大的殺傷力。但是,在滾滾硝煙中,敵軍仍勢兇夾狠,終于進入肉搏戰。中國官兵奮勇與敵人肉搏近一小時,終于擊退日軍。但是,日軍接著施放燃燒彈,守軍陣地的林木燃起熊熊大火,日軍步兵乘機沖鋒。守軍依然不懼,以輕重機槍火力使敵軍遭受重創,至16時前仍堅守陣地,掩護了該旅主力安全轉移。此后,第二營以部分兵力佯作反攻,迷惑敵人,營主力則向從化方向撤退。

余漢謀

此次狙擊戰,日軍死傷164人,陣前遺尸40具;守軍二營官兵傷亡200余名。

廣州城陷

次日晚,第4戰區在廣(州)增(城)公路兩側布防,阻擊日軍,將主力撤至粵北的翁源、英德一線,而以一部防守廣州。21日,日軍攻占沙河,并占領廣州市區。日軍第104師團向廣州以北推進,攻占太平場;23日占領從化。與此同時,第5師團與海軍配合,于23日攻占虎門要塞;25日攻陷三水;26日又陷佛山,于29日到達廣州南郊。至此,日軍控制了廣州及附近要地。廣州戰役結束。知道消息后我說:“果然如此,這下麻煩了,”他們問怎么了天耀哥?我說:“日軍攻占廣州就切段了咱們中國由華南接受外援的交通線對咱們來說不僅失去了重要的國際物資補給線而且還影響了全戰局啊!”他們說:“老蔣太不爭氣了”,我說:“咱們也只能,支援一下從前線撤下來的兄弟們了。”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日軍占領廣州后,對廣州人民實行殘暴統治和血腥鎮壓,殺人放火,奸淫擄掠。遭此劫難的廣大市民家破人亡,四處逃難。

日本侵略軍者為了鞏固其法西斯統治,除了在市區和郊區駐扎重兵外,還設立憲兵司令部,扶植漢奸走狗組建偽軍警部隊。在日偽軍警的黑暗統治下,廣州人民人身安全沒有任何保障,沒有生存自由權。日偽軍警可以組織人員隨意闖進民房,殺人放火,奸淫婦女,掠奪財物,發現可疑的人或不服從其要求的人,便橫加種種罪名以殺害。在日寇鐵蹄蹂躪下的廣州,百業凋零,經濟崩潰,糧食緊缺,民不聊生,常有餓殍橫尸街頭。

廣州淪陷之后,珠江三角洲大片地區也相繼淪陷。中共廣東地方組織在敵后農村大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廣州市的地下黨組織工作,亦主要為游擊戰爭服務。1941年12月25日,日軍攻占香港后,香港的交通被封鎖,廣州在華南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加強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的地下抗日斗爭,成為形勢發展的迫切需要。從1941年開始,中共粵南省委、北江特委、東江游擊隊、珠江游擊隊等4個系統,分別派了一批共產黨員潛入廣州開展地下抗日斗爭。之后,隨著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共廣州的地下斗爭力量不斷加強。到1945年1月,這4個系統的地下黨組織統一歸于中共GD省臨委直接領導,直至抗戰勝利。在此期間,中共廣州地下黨組織遵循“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十六字方針,克服重重困難,建立秘密據點、交通站,搜集情報,籌集經費,開展抗日宣傳,為配合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廣州、武漢失守后,國民黨和共產黨有什么摩擦?

于此同時,國民黨內部發生了動蕩,

國民黨的政治中心,這時已遷到重慶。隨著局勢的變化,國民黨最高當局的不同集團分別出現新的重要政治動向。

一向宣傳民族失敗主義的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突然從重慶跑到越南河內,在12月29日發出所謂“艷電”,公開響應日本首相近衛仲發表的《中日兩國調整關系之基本政策》的聲明,主張停止抗戰,對日求和,徹底暴露了其賣國乞降的真面目。

在此階段國民黨總裁蔣介石認為,日本軍事進攻的威脅已較原來大大減輕,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戰爭在敵后卻不斷發展壯大,這使他憂心忡忡。

1939年1月5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討論汪精衛叛逃事件。毛澤東在會上說:“蔣介石近來在軍事上、外交上及反汪行動上的表現是進步的,但在進步中更要限制我們。蔣之政策是聯共又反共,所以最近反映出來各地磨擦增加。”他提出:“我黨對目前事件的方針是‘擁蔣反汪’。”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議,致電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希望推動國民黨向好的方面發展。

但是,事情并沒有如中國共產黨所期望的那樣來發展。1月21日至30日,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在重慶召開。蔣介石雖然在開幕詞中談到現在是第二期抗戰開始的時候,談到要抗戰到底,不能半途而廢,但他把抗戰到底解釋為只恢復到七七事變以前的狀態。更嚴重的是,會上原則通過要限制異黨活動。會議通過的《關于黨務報告之決議案》中寫道:“今后,本黨應力求革命理論之領導”,“而使違反主義之思想無從流布于社會,而于戰區及敵人后方,尤應特別注意”。這些話,矛頭顯然都是指向中國共產黨的。國民黨五中全會,成為抗戰期間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轉折點。

隨著國民黨《限制異黨活動辦法》的頒布,國內政治形勢一天天惡化。在河北、山東、陜甘寧邊區等地,國民黨內的頑固派不斷制造同八路軍的軍事磨擦,事件層出不窮,令人不安的消息不斷傳來。事態越來越嚴重。一味退讓,只能使對方更加得寸進尺,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毛澤東在這年年初已經提出反磨擦的問題。他說:大革命的“亡黨之痛”提醒我們,“要國民黨進步,沒斗爭是不行的”。他還在內部提出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但在一段時間內,中國共產黨在行動上仍采取十分克制的態度。

可是,國民黨頑固派卻視中國共產黨的這種克制態度為軟弱可欺。反共磨擦事件變本加厲,愈演愈烈。

面對步步進逼的這種逆流,中國共產黨人已無法繼續退讓,否則,敵后抗戰的成果會重新喪失,抗戰大局會遭到嚴重破壞。

6月10日,毛澤東在延安黨的高級干部會議上作反對投降問題的報告。他指出:抗戰是一定要堅持下去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國共合作是一定要使之鞏固發展的。國民黨存在投降與繼續抗戰的兩種可能性,中國共產黨要從壞的可能性作準備,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上沒有準備。“全黨努力從思想上組織上準備自己,并準備輿論,準備群眾,隨時可以對付事變——各種意料之外的襲擊,各種大小事變。”但他還是強調:“積極幫助蔣與督促蔣向好的一邊走,仍然是我們的方針”。

7月7日,中共中央發表由毛澤東、博古改定的《為抗戰兩周年紀念對時局宣言》。《宣言》中明確地提出了三條中心口號:“堅持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后倒退!”

八路軍被迫進行還擊的第一個目標,從粉碎張蔭梧的進攻開始。

8月上旬,乘八路軍在艱苦環境中同圍攻根據地的日軍進行生死搏斗時,張蔭梧兩次從背后襲擊八路軍,殺害八路軍工作人員。八路軍在反擊中繳獲張蔭梧部下勾結日軍共同向八路軍進攻的密信。這種狀況已使人忍無可忍。8月15日,朱德和彭德懷聯名致電劉伯承等并報毛澤東、王稼祥,提出對河北國民黨頑固派進行斗爭的方針和部署,指出:對張蔭梧這樣的頑固分子要加以打擊并全部殲滅之。這個意見得到中共中央的批準。劉伯承接電后,在8月24日一舉將張蔭梧部大部殲滅,27日又全殲他的殘部,共殲4500人,張蔭梧只身逃跑。不久,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蔣介石不得不將張蔭梧撤職查辦。這對國民黨內頑固派的反共活動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正當中國國內摩擦迭起的時候,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動。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在先后占領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后,又向波蘭大舉進攻。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月7日,《新華日報》發表了毛澤東所寫的社論《國際新形勢與我國抗戰》。社論中說:帝國主義戰爭擴大這一新的國際形勢可能對中國抗戰產生有利的和不利的影響。

到這年快要結束的時候,國內的政治局勢越來越壞,國民黨反動派磨刀霍霍,到處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勢。蔣介石越來越傾向于用軍事手段向中國共產黨進攻。11月1日,他在日記中寫道:“中國共產黨之跋扈囂張,全無國家民族觀念,只知乘機擴張勢力,今后必益加甚。叛亂之期,當不在遠。”實際上是,蔣介石使用軍事手段向共產黨進攻的日期“當不在遠”了。國民黨召開五屆六中全會,實際上確定了要以軍事反共來代替政治溶共的方針,并制定《處理異黨問題實施方案》。日益惡化的形勢使毛澤東十分焦慮。

他清醒地看到:一場共產黨人原來不希望看到的相當規模的武裝沖突也許已難以避免。11月中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聽取出席國民參政會一屆四次會議及華北地區斗爭情況的匯報。匯報中談到在當時國內外形勢影響下,大資產階級發生了嚴重的動搖,但在重慶的中產階級,包括一些國民黨元老卻反對內戰,“他們表現很活躍,敢于講話”。在華北堅持抗戰的國民黨將領也發出“再打內戰就完了”的呼聲。

反摩擦斗爭,對中國共產黨說來,畢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自衛行動,因此,在可能條件下就力求適可而止。1940年3月,在日本支持下,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政權。蔣介石和日偽的矛盾更加激化。毛澤東及時提出對國民黨頑固派實行軍事上的休戰,政治上開展和平攻勢,并加強爭取中間力量的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梁平县| 嘉禾县| 青海省| 弥渡县| 淄博市| 泰来县| 兴业县| 襄垣县| 东城区| 闻喜县| 北安市| 谢通门县| 宝清县| 如东县| 十堰市| 藁城市| 方山县| 桦南县| 左权县| 双鸭山市| 广西| 武汉市| 武隆县| 固镇县| 卓资县| 明星| 海原县| 吉隆县| 平原县| 调兵山市| 岱山县| 札达县| 漯河市| 广饶县| 绥德县| 泰和县| 米易县| 宜丰县| 和政县|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