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香料與殖民地
- (美)勞倫斯·貝爾格林
- 2351字
- 2021-05-11 11:02:33
世界分界線的誕生
斐迪南和伊莎貝拉懇求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將新大陸的所有權賦予西班牙。作為回應,亞歷山大六世頒布教皇詔書,用一條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領土之間的分界線將世界劃成兩半。這條分界線從北極延伸到南極,位于當時鮮為人知的佛得角群島以西100里格(1里格≈4英里,下同),在離北非海岸線不遠的大西洋上。1460年,熱那亞航海家安東尼奧(Antonio)和巴托洛梅奧·達·諾利(Bartolomeo da Noli)在葡萄牙的資助下發現了佛得角。從那時起,佛得角群島一直充當著葡萄牙奴隸貿易的前哨站。教皇詔書將分界以西的世界劃給了西班牙,分界以東的土地歸葡萄牙所有。
詔書還規定:假如西班牙或葡萄牙碰巧發現了一片由基督教統治者管轄的土地,那么兩者都不能占有這塊土地。然而,這一規定不但沒有解決葡萄牙和西班牙之間的爭端,反而激化了兩國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它們爭相挪動分界線,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它們為了爭奪新大陸和控制世界貿易路線展開激烈的競爭。兩國一直為分界線的位置爭吵不休。最終,雙方決定派出外交官,在位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小鎮托爾德西里亞斯會面,商定一個折中方案。
在托爾德西里亞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代表同意遵守教皇劃分世界的構思,畢竟該構思看似同時保護了兩國利益。與此同時,葡萄牙代表勸說西班牙代表將分界線向西移動270里格,也就是說,新的分界線(3)位于佛得角群島以西370里格。按照現在的計算方式,它的位置大約在西經46度30分。這條新的分界線在大西洋中間,大約在佛得角群島和位于加勒比海的伊斯帕尼奧拉島(4)之間,它給了葡萄牙人充分的空間,讓他們能夠從水路進入非洲大陸。更重要的是,它讓葡萄牙人得以占領新發現的巴西土地。但是兩國關于分界線的爭議拖延數年之久,因兩國位置而對帝國提出的索償要求也持續了多年。
1503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去世。1506年,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繼位后同意兩國分界線的變更方案,《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終于落地。這份條約是無數次妥協的結果,它所產生的問題遠超它解決的問題。分界線的位置根本無法確定,因為當時的宇宙學家并不知道如何劃定經度。即便是兩百年后,他們也對這個問題束手無策。還有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即該條約并沒有明確規定這條分界線是劃分整個地球還是僅把西半球一分為二。當時人們對海洋和陸地的地理位置知之甚少,縱然人們相信地球真的是圓的,自然科學界和人文科學界也已同意這一觀點,但是1494年的世界地圖與我們今天所了解的地球大相徑庭。他們將地理學與神話混為一談,不僅對真實存在的大陸視而不見,而且大肆宣揚虛幻的大陸,他們繪制的世界地圖也與實際嚴重不符。
在哥白尼之前,世人普遍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陽在內的其他圓形星球都在固定軌道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如果把這些軌道想象成一個鳥窩,地球就位于這個鳥窩的正中央。即便是最精細的地圖,也讓當時宇宙學的局限性顯露無遺。在地理大發現時代,宇宙學屬于專業學術領域,它側重描述世界的形象,不僅要研究海洋和陸地,還要研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宇宙學家在大學里擁有崇高的地位,深受歐洲王室器重。盡管許多宇宙學家都是技藝高超的數學家,但他們通常只專注于被認為是天文學分支的占星術,因此他們得到了那些既缺乏安全感又想在亂世尋求慰藉的統治者的青睞。然而這門學科的變化速度超出宇宙學家的預期。
整個16世紀,盡管新發現已經推翻長久以來的假設,但宇宙學依舊以古希臘和古埃及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的運算方式和理論為基礎。宇宙學家不僅不承認真正意義上的科技革命已近在眼前,而且企圖用修改和歪曲主題的方式應對這項挑戰,尤其是歪曲經典宇宙學體系,該體系由希臘裔埃及人、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克羅狄斯·托勒密(5)(Claudius Ptolemy)于公元二世紀創立。托勒密曾做過大量的數學和天文學運算,但他的研究成果在隨后的十幾個世紀里都沒得到重視。1410年,這些匯編資料重見天日。
中世紀,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以他們對《圣經》的字面理解為基礎的,這種理解通常帶有某種神奇色彩。經典學說的復蘇徹底將中世紀的觀點晾在一邊。然而,盡管托勒密的數學計算方法比僧侶們對宇宙的幻想復雜了許多,但他對地球的描述依然與事實存在巨大差距。歐洲宇宙學家仿照托勒密的做法,他們沒有在地圖上畫出覆蓋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太平洋,同時根據一些傳說和謠言畫出不完整的美洲大陸。托勒密這一不經意的疏忽反而激勵了后人勇于探險,因為他筆下的世界看起來比實際更小,更適合航行。假如他準確預測了地球的大小,那么地理大發現時代也許不會到來。
在這混亂的局面下,兩種地圖應運而生:一種是船舶領航員憑借實際觀測繪制的“波多蘭”航海圖,這種圖簡單而精確;另一種是宇宙學家繪制得較為精細的地圖。航海圖只顯示如何從一個點航行到另一個點,宇宙學家則試圖將整個宇宙都涵蓋在圖表中。宇宙學家主要靠數學計算描繪地圖,領航員則依賴經驗和觀察。領航員的航海圖上有港口和海岸線,而宇宙學家的世界地圖充滿了虛無縹緲的推測,對實際航行毫無用處。總之,這兩種地圖都無法將《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的條款很好地應用于真實世界。有人認為領航員應該與宇宙學家密切合作,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領航員是船主雇來的打工者,社會地位較低,很多領航員是文盲,他們依靠簡單的航海圖以及自己對風向和洋流的判斷航行,那些地圖中描述的海岸線和港口都是他們熟悉的。宇宙學家看不起領航員,稱其為“粗魯之人”,認為他們“見識短淺”。在海上風里來雨里去的領航員則將宇宙學家視為不切實際的空想家。事實上,海上探險家要同時擁有兩項技能,他們既要有宇宙學家的靈感,也要具備領航員的執行力。
雖然《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挑戰了原有的宇宙方法論,但它終究是以錯誤假設為前提的,注定要土崩瓦解。在對世界產生巨大誤解的基礎上,西班牙和葡萄牙競相建立自己的全球帝國,因為《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劃分的不僅是全世界的陸地,還有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