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500:寶刀不老
很多人一直指責S&P500指數在科技股過分高估、已接近于泡沫破裂的時候,還將像捷迪訊光電(JDS Uniphase)和雅虎(Yahoo!)這樣的“新經濟”股票納入指數,以至于在錯誤的時間錯誤地估計了成長股的前景。盡管這些指責不無道理,盡管指數本身也并非無懈可擊,但畢竟瑕不掩瑜,卓越的長期業績絕對可以讓這些原本嚴重的問題顯得無足輕重。實際上,從市場在2000年年初達到頂點之后,S&P500指數的收益率僅有一年低于大盤(2000年),三年與市場幾乎持平,三年排名前1/4(2003年、2004年與2006年)。我猜想,這樣的業績肯定會讓絕大多數基金經理欣喜若狂。
由此可見,基金市場不僅沒有侵蝕世界上的第一只指數基金——今天的先鋒500指數基金(Vanguard 500 Index Fund),反而在它的輝煌歷史上又增添了一筆華彩。我們不妨具體地看一下:2006年9月20日,在慶祝基金上市30周年的晚宴上,有一位貴賓曾經在當年擔任基金承銷人的顧問,當時,他按每股15.0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1 000股原始股,也就是說,他的最初投資是15 000美元。在宴會上,他不無驕傲地告訴大家,到目前為止,這筆投資的價值已經達到了461 771美元。我想,這個數字也就不需要我們再多說什么了。不過,我還是想再補充一句,在先鋒基金誕生時存在的360只股權基金中,目前僅有211只尚存。
因此,這個長期的驕人業績顯然可以證明:通過最具多樣性的指數基金擁有美國企業,在邏輯上是合理的,這些最難以置信的收益率就是最好的證明。同樣不可忘記的依然是“奧卡姆的威廉”那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不要一窩蜂地和別人湊熱鬧,投資者似乎總喜歡不辭勞苦地去挑選股票,希望找到能給自己帶來意外之喜的市場寵兒;或是試圖搶先一步,未卜先知,猜測股票市場的前景。總之,這也是絕大多數投資者最喜歡做,但卻是最徒勞的兩件事情。事實上,我們只需要所有方案中最簡單的一個——買入并持有市場組合。
(1)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研究方法論上常見的一種錯誤,也就是說,只根據少數成功案例的歷史來了解成功的原因,而沒有對所有的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進行系統性對比。——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