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投資的賭注押在企業經營上
在這個行業里摸爬滾打了55年,我依然對如何預測投資者的心理一無所知。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與我有同感。我還沒聽說有誰能憑借其對投資者心理的預測而成為股市上的常勝將軍。事實上,過去70多年的市場研究已經毫無爭議地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好在投資的算術規則還算非常簡單,這讓我可以對長期投資走勢作出較精確的預測。原因何在呢?很簡單,決定我們這個股票市場收益的,歸根到底還是美國企業所創造的收益和股利。換句話說,盡管幻覺(我們為購買股票所支付的價格)常常與現實毫不相干,但長期內的主導力量依然是客觀現實。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設想投資是由兩種不同游戲構成的。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院長羅杰·馬丁(2)這樣說:
“一個是真實的市場,無數巨型上市公司在這里廝殺對抗。真實的公司花著實實在在的錢,生產和銷售著真正的產品與服務,只要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技巧,就可以獲得實實在在的利潤,向股東支付實實在在的股利。當然,這場游戲同樣也需要實實在在的策略、決心和技能;還要有腳踏實地的創新與遠見。”
與此幾乎毫不相干的則是另一個市場:預期所形成的市場。在這里,“價格并不依賴于銷售利潤或是凈利潤。在短期內,當投資者預期膨脹的時候,股價便會上漲,而此時的銷售額、毛利潤或是利潤卻未必增加”。
為了認識兩者之間的天壤之別,我還要補充一點:預期市場不僅是積極型投資者預期的產物,還取決于積極型的投機者,他們總是想猜測投資者的預期是什么,猜測投資者會對市場上的每個新消息作出怎樣的反應。預期市場的本質就是投機,而真實市場的實質則是投資。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唯一符合邏輯的結論就是:股票市場就是一個巨大的干擾器,它把投資者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些轉瞬即逝、起伏不定的投資預期上,而不是去關注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投資回報只能源于企業經營收益的長期積累。
因此,我送給投資者的建議是,忽略反映在金融市場上那些心理因素造成的噪音,關注企業經營的長期生產狀況。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它就像一個白癡講的故事,盡管有聲有色,但卻空洞無物”,他說的也許就是紛繁喧鬧的股票市場,股票價格每時每刻、成年累月地跌宕起伏,讓人無所適從,難以琢磨。成功的投資之路就是擺脫股價預期市場的喧囂,把你的賭注押在企業真實的經營與生產上。
(1) 回歸均值(Reversion to Mean,簡稱RTM):回歸均值是指股票收益率隨時間推移而回復到長期標準的趨勢——偏高收益期之后一般會出現偏低收益期,反之亦然。——譯者注
(2) 羅杰·馬丁(Roger Martin):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院長,曾于Monitor Company擔任顧問達十三年之久,客戶涵括全球知名企業,同時也是監測大學(Monitor University)的創辦理事長。此外,馬丁也在《哈佛商業評論》《時代周刊》及其他報章雜志上,發表文章。并被《快企業》(Fast Company)雜志提名為最有影響力的“變革推動者”之一。——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