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服務走基層實踐與調研紀實
- 韋志中
- 2264字
- 2021-09-10 17:22:16
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的三個階段
我在座談會上提出:創新突破,“三位一體”,也就是說社會治理體系建設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干預與預防,第二個階段是教育與服務,第三個階段是文化與信仰。每一個階段都有具體的目標和任務。這一部分我要單獨拿出來說,因為實在是太重要了。
“西平模式”已經在第一個階段的干預層面做到了最大化,從源頭上治理把可能發生的社會不良事件扼殺在搖籃中。比如,對全縣所有離婚人群跟蹤服務和信息分析,找出可能會出現“后遺癥”及不良社會行為的人,進行單對單、多對單的干預,全面降低由于離婚等社會事件而導致的社會不良行為發生,這就是從源頭上治理的具體工作及體現。其次就是在“陣地”上堅守,把具體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比如信訪工作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陣地”,架起溝通的橋梁,全面傾聽民眾聲音,真誠開放,迎難而上,尋找信訪工作的新突破、新方法,堅守陣地,堅決不后撤,堅決“不迂回”,這就是最好的證明,是社會治理干預階段最好的體現。
這種初級階段的效果最大化,保證了“西平模式”的典型和成功。除此之外,第一階段的預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網格化的設計,自下而上的宣傳推進,專業隊伍的培訓,一批批專家進入指導,一群群考察隊伍的到來,都對整個社會進行了有力的宣傳,這種宣傳式的預防普及,也起到很大效果,給人一種儀式感。但需要強調的是,宣傳不是教育,宣傳是外部影響促進認知改變,教育是內部啟發導致文化自覺。
我認為第一個階段的干預和預防沒有得滿分,因為還有提升的空間,可以再在科普宣傳和教育上做更足的工作。比如,讓心理科普支援隊伍的專業素養更扎實,然后通過“村村通”的方式進行全面的普及和宣傳,做到全縣人民生活心理的“全覆蓋”,這樣就實現了第一階段干預和預防的整體全面效果。
社會治理的第二個階段是教育和服務。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痹唬骸凹雀灰?,又何加焉?”曰:“教之。”當今中國社會正處于全面實現小康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社會教育任務尤其重要。
人們在經濟生活提升到一定階段的時候,需要在精神自我上進行更新和建設,這種工作要通過教育才能實現。所以,第二階段的任務就是要提升人們的心理和文化素養,服務老百姓新的階段的需求和期待。我認為,這也是“西平模式”下一個階段升級換代的新任務、新挑戰。比如,可以根據本地區具體的社會文化和心理狀況,開設線上線下的“心理夜?!保\用互聯網技術,實現全體人民“拿學分”的機制,進行“新的民智教育”,課程圍繞老百姓急需的“家庭管理”“家庭理財”“親子教育”“房間美化”等。這些新時代的新需求,一方面提升人民的素養,另一方面服務和滿足了現階段人民的需要。這就是社會治理第二階段教育與服務的重要方向和任務。
我在2019年5月的社會工作高峰論壇中就產生了一個強烈的念頭:西平模式的推動者們內心都有一種強烈的渴望,渴望突破瓶頸。第一階段的干預階段和防護階段,西平縣已經做得很好了,接下來就要進入第二階段,這就是王興書記說的瓶頸期。這個階段,就急需心理學、社會學等不同的學科參與進來。
就拿信訪接待工作來說吧,在信訪局我們會遇到不同類型的上訪人員,怎樣創新性地把這些人員的問題解決掉,是現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西平模式的體系已經建設完成了,信訪的接待流程也都非常完善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信訪工作人員的工作效果就要比過去好很多才行,比如說以前一個月100人來上訪,現在還是100人來上訪;以前的解決問題的成功率是50%,現在還是50%,這可是不行的!這時信訪工作人員的壓力就會很大,要減少上訪量,就要在教育上下功夫;要增加成功率,就要在技術服務上下功夫。所以,現階段西平縣就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這一點我特別理解。
所以這個階段要進行技術的創新,同時對各個階層的教育體系進行創新,這就是社會心理生態體系建設。由于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剛剛提出,心理學界的研究者——高校中的智庫還停留在“是什么”“為什么”的階段。一些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還停留在臨床思維的視角,沒有了解清楚社會心理服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大家的不斷摸索中,政府部門尤其是像西平這樣的地方,已經是迫在眉睫了,但學界的人沒有跟上去,社會上的工作人員也沒有跟上去,這就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斷層現象。
但是西平縣的問題是等不得的,它要想方設法地克服困難,就會去邀請學者來指導。學者可能會覺得給出指導之后,這個地方肯定會有一些改觀的。但事實并不是如此,他們分析了一大堆原因,但沒有說明怎么辦,西平縣現在不需要那么多道理,“怎么辦”才是現階段最急需的。
社會治理的第三個階段是文化與信仰。當我們完成了第一個階段的任務和工作之后,就要進入第二個階段,之后自然會到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需要干預的問題,相當一部分是社會心理和心態的問題,而導致心理和心態的問題又有一半以上是文化的問題引起的。比如說,一個小女孩受到了犯罪分子的性侵,回到家之后被母親責備:“你怎么還有臉回來,你不知道我們的臉面都被你丟盡了嗎?”小女孩在晚上自殺了。這種問題就是文化問題,是由于媽媽內心扭曲的性價值觀超過了作為一個母親的人心和愛而導致的“文化致命”的問題。
社會治理進行到一定的深度,就要在文化和信仰層面下功夫了。雖然我們說的三個階段,主要是為了要有科學、系統、全面的思維和布局,但是在社會治理的實際工作中是要相互促進和推動的,不然就會出現王興書記說的那樣,很多模式最后都沒有了下文。因為不系統,不科學,所以不能持久,甚至從一開始這套系統和模式就不能升級,只能把“1.0版本”做到最后就再也不能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