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司法公平,是中國人自古的追求。戰國時期的荀子更是明確提出“公生明,偏生暗”的觀點,指出公平公正和政治清明、百姓幸福有密切關系。后世還有“公平”“中和”“不偏不黨”等類似的表述和追求。張釋之的名言“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公共也”,可以理解為兩大含義: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守法;二是法律對以天子為代表的權力所有者的限制要更多一點。權力所有者比普通人強大有力,對他人、對法律的潛在侵害更嚴重,所以法律更要限制權力所有者。執法當以法律為準繩,而不屈從于君主的旨意,這在君主專制體制下是非常可貴的品質。張釋之冒著丟官舍命的巨大風險,捍衛法律的嚴肅性,規范有序地適用法律,被譽為中國理想循吏典范,為后世效仿。

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深受愛戴的執法者形象,比如唐朝的魏征、北宋的包拯等,張釋之可算是第一個得到官民并尊的司法偶像。我們梳理這些青天的傳說,會發現他們都有逆著皇權堅持法律、追求公正的故事。魏征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諫唐太宗;包拯在開封府沒少懲治親王和國舅,最后把太后和皇帝也給得罪了,用鍘刀鍘了駙馬爺。而他們之所以功成名就,也離不開當時寬容、接納他們的皇帝。張釋之的成功,其實也有提拔、包容他的漢文帝劉恒的一份功勞。

然而,當漢文帝駕崩、漢景帝劉啟繼位后,張釋之就陷入了不安之中。漢景帝劉啟就是當年張釋之在司馬門硬攔下來,不允許乘車長驅直入的太子。經過此事后,劉啟和張釋之的關系鬧得很僵。如今,兩人成了君臣,張釋之如何自處?張釋之假稱生病不上朝,一度想要辭職離去,又擔心招致誅殺,最后選擇主動去向漢景帝劉啟謝罪。這其實是張釋之的妥協。他并沒有做錯什么事情,為什么要向漢景帝謝罪呢?作為皇帝,漢景帝并沒有處罰張釋之。但兩人的關系,注定不會是漢文帝時期那般的君臣相得。

漢景帝即位一年后,張釋之就被免去了廷尉的職位,外放淮南國國相國相:兩漢封諸侯為王,其封地為王國,不設太守,而設國相長官民政。。國相之權位,遠不如廷尉。張釋之實際上是被貶官了。他郁郁寡歡,最后死在了任上。這位后世效仿的理想法官,并沒有如魏征、包拯那般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也沒有倍及哀榮的待遇。張釋之的兒子張摯,曾經出任大夫,也因不善迎合權貴,不容于當世,辭官去職后默默而終。

公平與正義是人類社會的終極追求,更應深植每個法律人的良知。張釋之倡導“法者,天子所與天下共同”“法不阿貴、刑無等級”,體現了樸素的獨立平等的司法理想。歷代將張釋之奉為秉公執法的楷模,不僅在于其理念,更在于他用實際行動維護法律公正、執法獨立。張釋之剛正不阿,置生死于不顧,多次與漢文帝發生沖突,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張釋之典型的樹立,離不開漢文帝劉恒。同樣,古代鐵面無私、公正司法的典型,如董宣、魏征、狄仁杰、包拯、海瑞、湯斌等,之所以能夠被后世傳頌,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同時期皇帝的包容與自我約束。在君主政體中,皇帝是最高統治者,行政執法往往“取舍在于愛憎、輕重由乎喜怒”。漢文帝能夠尊重獨立公正的司法,抑制個人好惡和情緒,哪怕侵犯到自身的威嚴乃至利益,這不是一般皇帝所能做到的。張釋之和漢文帝,君臣相得,共同書寫了歷史上獨立公正司法的佳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棣县| 琼中| 广平县| 桃园市| 江华| 东莞市| 仪陇县| 水富县| 台前县| 旬阳县| 福泉市| 旬阳县| 三亚市| 清水县| 黑水县| 界首市| 洛浦县| 九江县| 陵川县| 武乡县| 霸州市| 玛多县| 广丰县| 恩施市| 镇原县| 常熟市| 巴林右旗| 石嘴山市| 通江县| 辽阳市| 齐齐哈尔市| 如皋市| 鄱阳县| 茶陵县| 舞钢市| 星子县| 自贡市| 伊宁市| 涡阳县| 武安市| 饶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