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媽媽怎么辦
- 杜紅春編著
- 1177字
- 2021-04-30 21:57:00
看電視坐得住,那不叫注意力集中
安楠在陶芝的盛情邀請下,去參加了一個飯局。
安楠推開包間的門時,看到了陶芝還有她可愛的兒子果果。安楠走到果果面前,蹲下來和果果打招呼。果果頭一次看到安楠,有點膽怯。但之后發生的事情,讓安楠感到有點擔憂。
在等待朋友到來的期間,五歲的果果有點坐不住。果果的舅舅掏出手機,給他播放《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當動畫片播放的時候,果果就安靜地坐在凳子上看動畫片。陶芝對果果說:“果果,你叫一下阿姨呀。”但果果完全無動于衷,眼睛一直盯著手機屏幕。陶芝對此嘆氣,說:“哎,果果就是這樣,一看動畫片就自動‘屏蔽’外界干擾,這么坐得住,他對電視的專注力讓我有點害怕。”
其實,陶芝的擔憂很多父母都有。那兒童對電視的專注是不是注意力集中的表現呢?
人的注意分為兩種: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覺地、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無意注意是自然發生、沒有目的和不加任何努力地注意。
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他的注意主要是無意注意,他不是自覺地、有目的地去注意,而是會被外界的信息所影響,且該注意會因為信息刺激的強弱而起伏,強度越大,越容易引起嬰兒的無意注意。
伴隨著身心的發育,孩子的有意注意能力會不斷發展,比如3個月大的寶寶能短暫地集中注意力去看身邊人的臉、去聽身邊的聲音。此后,隨著身心的不斷發展,孩子會越來越多地出現有意注意。幼兒園大班的孩子(5~6歲)已經能集中注意力15~20分鐘了,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20分鐘左右,四年級到五年級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25分鐘左右,初中生大概能集中注意力30~40分鐘。孩子的主動注意能力就是這樣一點點發展起來的。
在以上案例中,果果在看電視時,是無意注意占據主導,是電視的聲光感官刺激將其注意力吸引過去的,不需要孩子自己付出努力去關注(這也是很多孩子一看動畫片或是玩游戲就如此專注的原因)。
如果孩子長期看電視,習慣了電視的動態畫面,到了幼兒園階段或者進入小學之后,就無法做到安靜地聽老師講話。
相對于被動注意,主動注意是學習中所需要的一種能力。學習相對于電視或者游戲,對孩子的刺激較小,這也是有的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為了讓孩子能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就需要讓孩子擁有更強的主動注意能力。
人的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兒童的注意力處于發展階段,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大多為被動注意力,那么,其能分配到主動注意力上的精力必然會減少,進而影響其主動注意力的發展,于是就會出現以下常見現象:
上課時不認真聽課,容易走神;
課堂上喜歡和同學說“悄悄話”;
一首簡單的七言古詩,背了十多遍還是沒背下來;
英語單詞總是記不住……
所以,看電視很專注不僅不能說明孩子注意力品質高,反而要引起警惕,如果沒有很好地規范和引導,孩子很容易就沉迷看電視難以自拔。作為家長,要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給孩子立下規矩,盡量減少其看電視的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