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疑難問題

1.消費者向負有處理質量申訴職責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訴后,該機關不作處理或者消費者認為其給予違法行為人的處罰太輕,消費者對此不服,是否具有原告資格提起訴訟?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規定,原告的資格條件是與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之間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被侵害人是否與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之間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行政訴訟法》頒布以來,對此一直爭議較大。

傳統的觀念認為,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指具體行政行為生效后,將使其權利義務增加或者減少,或將來可能取得的權利得到認可或者不能取得。具體行政行為是針對被處理人作出的,不是針對被侵害人作出的,因此不可能影響到被侵害人的合法權益,所以被侵害人不具有原告的資格,不能提起訴訟。我國現行法律中,絕大多數都未規定被侵害人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提起訴訟。但也有法律中規定被侵害人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法提起訴:《商標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有本法第五十二條所列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之一,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愿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施行以前,絕大多數人民法院僅僅認定這兩類案件的被侵害人具有原告資格。對法律未作明確規定的被侵害人一般認定為不具有原告資格。對法律未作明確的被侵害人一般認定為不具有原告資格,因此將被侵害人排除在行政訴訟之外。

行政機關對侵害人應當受到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處罰過輕或不予處罰,除了不能起到對侵害人的教育、防止其今后再實施違法行為的作用外,同時不能消除對被侵害人的精神壓力,不利于避免侵害人再次對被侵害人加害行為的發生,未能起到保護被侵害人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作用。為了充分保護被侵害人的合法權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96年3月17日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賦予被害人在檢察機關不提起公訴的情形下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權利,改變了原先被害人對檢察機不起訴行為無可奈何的狀況。同時也說明被害人與檢察機關不起訴行為之間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行政法中的被侵害人與刑事訴訟中的被害人處于相同的地位,僅僅是侵害違法行為的程度不同。為了保證法律之間的一致性,行政法中被侵害人與行政處罰、不予處罰之間存在著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其應當具有原告的資格。

現在市場上假冒偽劣產品泛濫,與一些地方的行政機關對制售偽劣產品不處罰或者處罰太輕不無關系。現在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不是對制售偽劣產品處罰太重的問題,而是行政機關不作為和處罰太輕的問題。據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中明確規定,被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行政處罰決定或不處罰行為,要求主管行政機關追究加害人法律責任的,可以依法提起訴訟。但是,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法院受理被侵害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很少,個別法院至今仍不受理這方面的行政案件。

2.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產品存在缺陷,生產者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有關產品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只是產品所應達到的最低標準,而產品缺陷的認定標準往往有更高的要求。一個產品雖然符合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但在客觀上仍然可能存在潛在的不合理的危險,如果對消費者的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產品的生產者仍然應當承擔責任。

3.消費者購買不符合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食用后造成傷害,能否要求損害賠償?

農產品質量是有固定的標準的,并且具有強制性,必須執行,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商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如果消費者購買此類農產品造成損害的,有權要求生產者、銷售者進行損害賠償。

4.消費者因為虛假廣告的誤導購買了質量不合格的產品并導致人身損害的,應該怎樣尋求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八條規定,(1)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虛假仍設計、制作、發布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2)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服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連帶責任。因此,消費者因為虛假廣告誤導購買了質量不合格的產品,應當以虛假廣告的經營者、發布者,產品銷售者、產品生產者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要求賠償。

5.消費者對于因為產品不符合認證標準給消費者造成的人身損害,應該怎樣尋求賠償?

我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七條規定,產品質量認證機構對不符合認證標準而使用認證標志的產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認證標志資格的,對因產品不符合認證標準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因此,消費者因為產品不符合認證標準而造成的人身損害,可以以產品質量認證機構、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作為共同被告提起訴訟,要求其承擔連帶責任。

6.企業生產偽劣產品,財產不足以支付對受害人的賠償以及罰金時的責任如何承擔?

企業生產偽劣產品,造成消費者人身、財產損害,并構成生產偽劣產品罪,其需同時承擔對消費者的侵權責任以及生產偽劣產品罪的刑事責任,如果其刑事責任被判處罰金,且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對受害人的賠償以及罰金時,對受害人的侵權責任優先于罰金承擔。

7.產品責任義務主體如何判斷?

產品責任的義務主體,即產品責任的責任主體,是產品責任的承擔者。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運輸者、倉儲者對此負有責任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有權要求賠償損失。”《侵權責任法》也基本沿襲了這一規定。根據這一規定,受害人可以向產品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或者生產者與銷售者共同請求賠償,而不得向有責任的運輸者、倉儲者請求賠償。也就是說,運輸者、倉儲者不是產品責任的直接責任主體,生產者、銷售者向有責任的運輸者或倉儲者請求賠償損失,主要屬于《合同法》調整。我國《產品質量法》關于產品責任的責任主體的規定與《民法通則》的規定基本一致。總之,缺陷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均為承擔產品責任的主體,受害人可選擇其中之一或者二者作為被告請求賠償。至于銷售者、生產者之間的內部責任劃分及追償,不影響受害人選擇被告。


[1]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6年第6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源县| 鄂托克前旗| 临江市| 芜湖市| 凤庆县| 嵊泗县| 盐津县| 安国市| 页游| 上饶县| 阳江市| 惠水县| 新疆| 宁河县| 荣昌县| 石城县| 湖口县| 通州市| 翼城县| 秦皇岛市| 鄂尔多斯市| 夏河县| 城固县| 安岳县| 长宁县| 南川市| 龙泉市| 葵青区| 陆河县| 张家港市| 贵定县| 绍兴县| 稷山县| 舞阳县| 沙河市| 吉水县| 林芝县| 左权县| 南丰县| 黄梅县| 会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