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

◆1999年6月11日公安部令第41號發布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正確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安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執法過錯是指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故意或者過失造成的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或者其他執法錯誤。

第三條 追究執法過錯責任,應當遵循實事求是、有錯必糾、過錯與處罰相適應、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 在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工作中,公安業務部門、法制、督察、人事等部門應當互相支持,積極配合。

第五條 對于及時發現、制止、糾正公安機關的執法過錯有突出成績的單位和人民警察,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范圍和認定

第六條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執法過錯責任:

(一)違反法律規定,對應當立案或者撤銷的刑事、行政案件不予立案、撤銷,對不應當立案或者撤銷的案件予以立案、撤銷的;

(二)在辦案中弄虛作假、逼供、騙供、誘供、逼取證人證言的,或者因為在勘驗、檢查、鑒定中出現重大失誤、疏漏而造成案件錯誤處理的;

(三)因辦案人員的主觀過錯導致案件主要犯罪事實錯誤,檢察院不予批捕、不起訴或者人民法院判決無罪的;

(四)應當報捕而未報捕導致檢察院在審查批捕時增捕重大犯罪嫌疑人的;

(五)呈報勞動教養、少年收容教養、收容教育,因辦案人員的主觀過錯導致案件主要事實錯誤,審批機關或有關部門不予批準的;

(六)因辦案人員的主觀過錯導致案件主要事實錯誤或者嚴重違反法定程序,被人民法院、復議機關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

(七)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證據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采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刑事強制措施,或者超過法定期限辦案情節嚴重的;

(八)違反法律規定,作出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或者采取勞動教養、少年收容教養、收容教育等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辦理保外就醫、所外執行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征收財物、收取費用的;

(十一)違反法律規定,使用警械、武器,情節惡劣或造成嚴重后果的;

(十二)違反法律規定,阻礙當事人行使申訴、控告、聽證、復議、訴訟和其他合法權利,情節惡劣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

(十三)不履行辦案協作職責,或者阻礙異地公安機關依法辦案,情節惡劣或者造成嚴重后果的;

(十四)錯誤執行或者拒不執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行政裁判、復議決定和其他糾正違法的決定、命令,造成嚴重后果的;

(十五)拒絕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

(十六)其他故意或者過失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予以追究的執法過錯。

第七條 公安機關發生執法過錯的,應當根據人民警察在辦案中各自承擔的職責,區分不同情況,分別追究案件審批人、審核人、辦案人、鑒定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八條 辦案人、審核人、審批人都有故意或過失造成執法過錯的,應當分別承擔責任,其中審批人承擔主要責任。

第九條 審批人在審批時改變或者不采納辦案人、審核人的正確意見造成執法過錯的,由審批人承擔全部責任。

第十條 違反規定的程序,擅自行使職權造成執法過錯的,由直接責任人員承擔責任。

第十一條 因辦案人或者審核人弄虛作假、隱瞞真相,導致審批人錯誤審批造成執法過錯的,由辦案人或者審核人承擔主要責任。

第十二條 因鑒定人提供虛假、錯誤鑒定結論造成執法過錯的,由鑒定人承擔主要責任。

第十三條 下級公安機關按照規定向上級公安機關請示的案件,因上級公安機關批復、決定錯誤造成執法過錯的,由上級公安機關有關責任人員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改變案件定性、處理的,不追究人民警察的責任:

(一)法律規定不明確或者有關司法解釋不一致的;

(二)因不能預見或無法抗拒的原因致使錯誤發生的;

(三)執行上級命令的;

(四)按照辦案協作規定協助辦案的。

第三章 對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處理

第十五條 對執法過錯責任人員,應當根據其違法事實、情節、后果和責任程度分別追究行政責任、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對于發生執法過錯的責任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規定,作出以下處理:

(一)辭退;

(二)限期調離公安機關;

(三)停止執行職務;

(四)延期晉級、晉職;

(五)通報批評;

(六)取消評選先進的資格;

(七)離崗培訓;

(八)責令作出書面檢查;

(九)減發或者停發崗位津貼、獎金。

第十七條 執法過錯責任人員有違法違紀行為,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及公安機關有關規定給予處分。

第十八條 執法過錯責任人員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法移交有關部門辦理。

第十九條 公安機關依法承擔國家賠償責任的案件,除依照以上規定追究執法過錯責任外,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第二十條 公安機關發生執法過錯案件影響惡劣、后果嚴重的,除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外,還應當依照《公安機關追究領導責任暫行規定》,追究公安機關領導責任。

第二十一條 發生嚴重的執法過錯或者多次發生執法過錯的公安局、派出所和辦案單位,本年度不得評選為先進集體。

第二十二條 對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處理情況應當作為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考核、定級、晉職、晉升的重要依據,記入檔案。

第二十三條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或者免予追究執法過錯責任:

(一)由于輕微過失造成執法過錯的;

(二)主動承認錯誤,并及時糾正的;

(三)執法過錯發生后能夠配合有關部門工作,減少損失、挽回影響的;

(四)情節輕微、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追究執法過錯責任:

(一)因貪贓枉法、徇私舞弊、刑訊逼供、蓄意報復、陷害等故意造成執法過錯的;

(二)阻礙對執法過錯責任進行追究的;

(三)對檢舉、控告、申訴人打擊報復的;

(四)連續多次發生執法過錯的;

(五)情節惡劣、后果比較嚴重的。

第四章 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程序

第二十五條 追究執法過錯責任,由發生執法過錯的公安機關負責查處;上級公安機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查處下級公安機關發生的執法過錯案件。

第二十六條 公安法制部門負責執法過錯案件的檢查和認定,并提出糾正意見。

公安業務部門對本部門發生的執法過錯案件,應當主動檢查和糾正。

對于需要追究執法過錯的紀律責任的,由法制部門或者業務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督察或者人事部門,由督察或者人事部門研究決定后,報公安機關行政首長審批。

第二十七條 被追究執法過錯責任的人民警察不服追究執法過錯責任決定的,可以向本級或者上級公安機關申訴;接受申訴的公安機關應當在30日內作出答復。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辦法。

第二十九條 本規定由公安部法制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1]條文主旨為編者所加,下同。

[2]確定特種行業的依據是法律、法規。目前列入特種行業的主要有:旅館業、刻字業、印刷業、舊貨業(包括廢舊金屬收購業、信托寄賣業、典當業、拍賣業)等。

[3]“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既包括中國公民(含港澳臺居民),也包括外國人和無國籍人。對于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以及無國籍人、港澳臺居民符合留置條件的,可以依法采取留置措施,但必須報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批準,并嚴格遵守法定條件和時限。

[4]本條規定的留置對象既包括犯罪嫌疑人員,也包括違法嫌疑人員。留置對象經留置盤問后,未對其依法刑事拘留或者行政拘留的,當事人不服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被盤問人依法采取刑事拘留或者行政拘留的,其留置時間不予折抵。“留置”,現統一改稱為繼續盤問。

[5]本條規定的“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采取保護性約束措施”包括使用警繩、手銬等約束性警械。

[6]“具有政法工作經驗”是指具有在公、檢、法、司、安全等政法部門或者在黨委、政府中擔任主要領導職務以及主管過政法工作的經歷。

[7]依照本條規定,上級公安機關發現下級公安機關在進行偵查活動、治安管理或者其他公安行政管理等執法工作中作出的處理或者決定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安部制訂的規范性文件規定的,應當及時向下級公安機關指出,該下級公安機關應當自行撤銷或者變更原處理、決定;下級公安機關如果仍堅持原處理或者決定,應當向上級公安機關寫出書面報告,上級公安機關審查后仍確認有錯誤的,應當以“決定”的書面形式予以撤銷或者變更。

[8]為了避免有違法違紀行為的人民警察不聽制止、可能利用職權繼續危害公共安全、公民人身安全以及國家、公民利益,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經批評教育無效的人民警察,可以停止執行職務:(1)泄露國家秘密、警務工作秘密的;(2)弄虛作假,隱瞞案情,包庇、縱容違法犯罪活動的;(3)刑訊逼供或者體罰、虐待人犯的;(4)敲詐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賄賂的;(5)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的;(6)其他有必要采取停止執行職務措施的。對有違法違紀行為,不聽制止的人民警察,有下列行為之一,可以對其禁閉:(1)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的;(2)毆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的;(3)酗酒滋事,擾亂公共秩序的;(4)其他有必要采取禁閉措施的。停止執行職務的期限為15天至3個月。對被停止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應當收繳其槍支、警械和有關證件等,不準穿警服和佩帶警用標志,不準上崗執行職務。禁閉的期限為1至7天。對被禁閉的人民警察,應當收繳其槍支、警械,在禁閉室由專人負責看管。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設禁閉室。停止執行職務和禁閉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執行。對被采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措施的人民警察,應當填寫停止執行職務、禁閉登記表,連同隨后作出的處理意見一并報上一級紀檢監察部門備案。對于采取禁閉措施的,應當通知其家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汾西县| 贡山| 边坝县| 静海县| 满城县| 红原县| 增城市| 德安县| 长宁区| 沛县| 蒲城县| 维西| 晋中市| 车致| 柘城县| 临朐县| 巧家县| 承德县| 阳江市| 鄂托克旗| 历史| 安平县| 弥勒县| 德昌县| 卓资县| 大厂| 台中市| 中超| 瑞丽市| 济南市| 丰镇市| 宝丰县| 贡觉县| 灯塔市| 黄平县| 巴中市| 甘谷县| 长葛市| 苏尼特左旗|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