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法律知識學習手冊
- 七五普法圖書中心
- 958字
- 2021-05-12 17:51:05
直接撫養方自行禁止另一方探望子女的行為合法嗎?
案例分析
珊珊年僅3歲,她的父母就離婚了。母親江某取得了珊珊的撫養權,父親喬某每月按時來看望珊珊。一次,喬某被診斷為患有很嚴重的傳染病,久治不愈。喬某很想念女兒便按照約定的時間來看望女兒,但是珊珊的母親江某因怕喬某將疾病傳染給珊珊而拒絕讓喬某見珊珊。喬某很生氣,他覺得是江某無理地剝奪了自己的權利,自己只是想看一眼女兒。那么,江某可以自行禁止喬某探望珊珊嗎?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一)》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當事人在履行生效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的過程中,請求中止行使探望權的,人民法院在征詢雙方當事人意見后,認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權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其恢復探望權的行使。”第二十六條規定:“未成年子女、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對未成年子女負擔撫養、教育義務的法定監護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權的請求。”
據此可知,直接撫養未成年子女方有向法院提出中止另一方行使探望權的權利,但直接撫養方不能單方禁止另一方來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撫養方實施單方禁止的行為,是對另一方合法權益的侵犯,是法律所不允許的。本案中,喬某患有很重的傳染性疾病,來看望女兒珊珊極有可能傳染給珊珊,江某得知此事時,不應當私自禁止喬某來看望珊珊,而應當向法院提出中止喬某行使探望權的權利。
法律條文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在履行生效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的過程中,請求中止行使探望權的,人民法院在征詢雙方當事人意見后,認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權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其恢復探望權的行使。深度解析夫妻雙方離婚后,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義務協助有探望權的一方實現探望權,直接撫養方不能擅自禁止、阻礙另一方接觸子女,更不得以犧牲子女的需要為代價“懲罰”對方。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直接撫養方才可請求法院中止另一方的探望權。對于中止探望的條件,《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其探望子女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