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官司學習讀本(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系列)
- 七五普法圖書中心
- 3578字
- 2021-04-30 19:42:11
第九節 特別程序、督促程序與公示催告程序
80.選民資格案件的含義是什么?選民資格案件由哪級法院管轄?
答:選民資格案件是指公民對選民資格有爭議,向選舉委員會申訴后,不服其決定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案件。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公民不服選舉委員會對選民資格的申訴所作的處理決定,可以在選舉日的五日以前向選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起訴。”所以,選民資格案件由選區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管轄。
81.宣告失蹤、死亡的案件的起訴條件是什么?
答: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二年,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失蹤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書應當寫明失蹤的事實、時間和請求,并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于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以上為宣告失蹤案件及其起訴需要滿足的條件。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公民下落不明滿四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滿二年,或者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其死亡的,向下落不明人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書應當寫明下落不明的事實、時間和請求,并附有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機關關于該公民下落不明的書面證明。”以上為宣告死亡案件及其起訴需要滿足的條件。
82.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如何起訴?
答:由于某些患有精神疾病的公民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書面申請,要求人民法院認定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法院依照特別程序審理并作出相應的認定,即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申請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由其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向該公民住所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書應當寫明該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事實和根據。”公民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進行起訴。
83.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的,如何起訴?
答:認定財產無主案件是指人民法院根據申請人申請對所有人不明或不存在的財產查明屬實后,作出將其收歸國家或集體的判決的民事案件。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的規定,申請認定財產無主,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財產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書應當寫明財產的種類、數量以及要求認定財產無主的根據。
84.什么是確認調解協議案件?如何起訴?
答:確認調解協議案件是指對于涉及當事人之間民事權利義務的糾紛,經人民調解組織和其他依法成立的具有調解職能的組織調解達成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的協議后,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的一種新的案件類型。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四條規定:“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依照人民調解法等法律,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一般是在調解協議達成生效后,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30日之內申請司法確認。
85.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答: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五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調解協議、調解組織主持調解的證明,以及與調解協議相關的財產權利證明等材料,并提供雙方當事人的身份、住所、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如果當事人未提交上述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當事人限期補交。
86.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在什么情況下法院會不予受理?
答: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五十七條的規定,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一)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的;(二)不屬于收到申請的人民法院管轄的;(三)申請確認婚姻關系、親子關系、收養關系等身份關系無效、有效或者解除的;(四)涉及適用其他特別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程序審理的;(五)調解協議內容涉及物權、知識產權確權的。此外,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后,發現有上述不予受理情形的,應當裁定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87.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含義及起訴條件是什么?
答:實現擔保物權案件是指當債務人應當履行債務而不履行時,擔保物權人經法定程序向法院申請通過將擔保標的物折價抵付、拍賣、變賣等方式,使擔保物權人的債權得到(優先)受償的案件。擔保物權最重要的效力體現就是擔保物權的實現,這也是擔保物權人最主要的權利。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申請實現擔保物權,由擔保物權人以及其他有權請求實現擔保物權的人依照物權法等法律,向擔保財產所在地或者擔保物權登記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具體規定參照《物權法》《合同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
88.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答:擔保物權,是與用益物權相對應的他物權,指的是為確保債權的實現而設定的,以直接取得或者支配特定財產的交換價值為內容的權利。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六十七條的規定,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申請書。申請書應當記明申請人、被申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具體的請求和事實、理由;(二)證明擔保物權存在的材料,包括主合同、擔保合同、抵押登記證明或者他項權利證書,權利質權的權利憑證或者質權出質登記證明等;(三)證明實現擔保物權條件成就的材料;(四)擔保財產現狀的說明;(五)人民法院認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89.債權人申請支付令,符合什么條件時,基層人民法院應該受理?
答: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二十九條的規定,債權人申請支付令,符合下列條件的,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在收到支付令申請書后五日內通知債權人:(一)請求給付金錢或者匯票、本票、支票、股票、債券、國庫券、可轉讓的存款單等有價證券;(二)請求給付的金錢或者有價證券已到期且數額確定,并寫明了請求所根據的事實、證據;(三)債權人沒有對待給付義務;(四)債務人在我國境內且未下落不明;(五)支付令能夠送達債務人;(六)收到申請書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七)債權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請訴前保全。
此外,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支付令申請書后五日內通知債權人不予受理。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申請支付令案件,不受債權金額的限制。
90.債務人收到支付令后未提出異議而向其他法院起訴,支付令還有效嗎?
答: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債務人在收到支付令后,未在法定期間提出書面異議,而向其他人民法院起訴的,不影響支付令的效力。”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債務人在收到支付令后,不按法定期限提出異議而向其他法院起訴的,不會影響支付令的效力。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根據該第二款的規定,債務人超過法定期間提出異議的,視為未提出異議。
91.債務人的口頭異議有效嗎?
答: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債務人的口頭異議無效。”因此,債務人的口頭異議是無效的。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債務人對債務本身沒有異議,只是提出缺乏清償能力、延緩債務清償期限、變更債務清償方式等異議的,不影響支付令的效力。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92.公示催告的含義是什么?如何申請公示催告?
答:所謂公示催告,是一種特別程序,是指在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被盜、遺失或者滅失的情況下,持有人向法院提出申請,以公示的方式催告處于不明狀態的利害關系人在法定期間內申報權利,否則將由法院作出宣告票據無效的判決程序。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按照規定可以背書轉讓的票據持有人,因票據被盜、遺失或者滅失,可以向票據支付地的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依照法律規定可以申請公示催告的其他事項,適用本章規定。申請人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書,寫明票面金額、發票人、持票人、背書人等票據主要內容和申請的理由、事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四十四條對前述條款加以補充,該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八條規定的票據持有人,是指票據被盜、遺失或者滅失前的最后持有人。”因此,票據被盜、遺失或者滅失前的最后持有人可通過向人民法院遞交申請書的方式申請公示催告。
93.公示催告申請人應在什么時間提出撤回申請?
答: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五十五條規定:“公示催告申請人撤回申請,應在公示催告前提出;公示催告期間申請撤回的,人民法院可以徑行裁定終結公示催告程序。”據此可知,公示催告申請人撤回申請的,需要在公示催告前提出。
- 非訟法理在訴訟程序中的適用
- “宿說”辯護策略:30年刑辯之路與案件評析
- 中國保險訴訟裁判規則集成:保險訴訟經典案例判詞邏輯分類匯編(下冊)
- 新行政訴訟法實施十大熱點問題研究
- 中國司法改革背景下審判責任制度研究
- 社會轉型中的糾紛解決
- 刑事辯護的中國經驗:田文昌、陳瑞華對話錄(增訂本)
-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合同卷三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2017年版)
-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基礎課系列刑事訴訟法學(第3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注解與配套(2017年版)
- 常見民商事糾紛裁判規范指引(用益物權卷)
- 民間借貸糾紛600問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注釋本:最新修正版
- 民事審判爭點歸納:技術分析與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