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依法執政
- 江必新 程琥
- 2682字
- 2021-04-30 18:52:11
四、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包括諸多內容,其中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是全方位的。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黨形成了一套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在當時條件下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現在這些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已不適應或不完全適應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需要。改革這些不適應或不完全適應新形勢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具有全局性作用,也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局。
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首要任務。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能否順利完成,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沒有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改革,其他改革就不可能深入。例如,決策機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而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本身就是一個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問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政府職能定位和分工問題,而政府職能定位和分工又取決于黨委,取決于黨委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從制度上保證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而能否做到這一點,取決于黨委領導下的人、財、物管理體制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是切實擴大黨員和群眾對干部選拔任用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而這些改革又都與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改革息息相關;監督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監督,加強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的監督,而這些監督的落實又都離不開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改革。由此可見,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決策機制、行政管理體制、司法體制、干部人事制度、監督體制等改革的深化。
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首先要明確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政治領導,就是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政治方向的領導;思想領導,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黨員干部,指導各項工作;組織領導,就是堅持黨管干部的方針,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要善于把三者統一起來,在各個領域充分發揮黨對改革和建設的領導作用。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主要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來實現。黨委應把主要精力放在謀全局、把方向、管大事上,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該管的一定要管好,不該管的要充分放手,支持各方獨立負責、步調一致地開展工作。
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必須處理好黨委與人大、黨委與政府、黨委與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黨同政權機關的性質不同、職能不同,不能簡單地理解黨委同人大、政府、政協之間的關系。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按照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規范黨委與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關系。對人大,要支持其依法履行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能,經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并對他們進行監督。對政府,要支持其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行政。對政協,要支持其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對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要支持他們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開展工作,成為黨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是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重要途徑。在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和黨所處歷史方位的變化,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的執政能力的高低,關鍵取決于兩點:一是各級領導干部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二是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且這些變化還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進一步展開。要做好各項工作,把黨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掌握主動,就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從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1]. 段紅柳:“依法執政的法理解讀”,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年第4期。
[2]. 李君如:《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新認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頁。
[3]. 《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88~289頁。
[4]. 呂澄、王國田主編:《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問答》,紅旗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184頁。
[5].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06年7月1日,第2版。
[6]. 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載《人民日報》2006年7月1日,第2版。
[7]. 段紅柳:“依法執政的法理解讀”,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年第4期。
[8]. 求是雜志社總編室編:《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大參考》,紅旗出版社2004年版,第73~75頁。
[9]. 馮秋婷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頁。
[10]. 馮秋婷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頁。
[11]. 馮秋婷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195頁。
[12]. 馮秋婷等主編:《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探析》,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頁。
[13]. 張恒山:“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觀念基礎”,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年第3期。
[14]. 張恒山:“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觀念基礎”,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年第3期。
[15]. 張恒山:“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觀念基礎”,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年第3期。
[16]. 張恒山:“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觀念基礎”,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年第3期。
[18]. 《列寧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4頁。
[19]. 《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1頁。
[20]. 《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65頁。
[21]. 張恒山:“中國共產黨依法執政的觀念基礎”,載《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