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七原則實踐
- (日)村田忠嗣
- 2533字
- 2021-04-30 12:37:00
第五節 加強防守的同時發起進攻

注:本書中的圖只是示意圖,所列百分比和圖的實際比例可能有出入。
觀察老師的經營手法可以看出,他采用的是“邊進攻邊防守,邊堅實防守邊強力進攻”的方式。
打個比方,在足球比賽中,即便前鋒不停地得分,但如果后防線薄弱,對方射進的球比己方多,就會輸掉比賽。只攻不守會失敗,不過,如果只顧防守,哪怕防守得滴水不漏,也無法在比賽中獲勝。
不論是攻還是守,只要過于偏重一方而忽略另一方,都無法保持平衡而招致失敗。在企業經營中不落敗是關鍵。因為,老師的經營目的是保障全體員工的生活,一旦落敗,不是一句“我已經盡力了,但還是破產了,對不起”就可以完事的。因此,老師的經營特點是,防守做得遠比其他企業扎實。
實際上,老師的經營既強調進攻又注重防守,防守可謂如銅墻鐵壁。那是怎樣的經營呢?就是保持高收益,并將稅后利潤存起來,不隨意浪費,因此老師的企業有豐厚的內部留存。用資產負債表加強防守,用利潤表勢如破竹地猛攻。用利潤表進攻,體現在與銷售額對應的經常利潤率至少達到10%;用資產負債表防守,則體現在自有資本比率至少達到50%,否則就談不上牢固。在老師看來,如果自己的企業自有資本比率達不到70%,就談不上是令人放心的經營?,F實中,像京瓷這樣的大企業,自有資本比率竟然超過了80%。
利潤表(ProfitandLossStatement,P/L)是計算企業盈虧的報表;資產負債表(BalanceSheet,B/S)是把代表財產的正資產與代表負債的負資產分列左右進行對照,看是否相等,即查看資產平衡的報表。
老師認為需要密切關注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并以“聽見停滯的收益發出呻吟”和“看見消瘦的自有資本正在哭泣”的擬人化手法,強調保持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穩定、健康的必要性。
但是,一般來說,日本企業和美國企業不同,日本企業往往不是通過募資或融資經營,而是通過銀行貸款經營,因此報表中銀行貸款之類的“他人資本”占比較高。其實,應該從自己的資本金或賺取的利潤中扣除稅金和分紅,將余下的稅后利潤存起來,這才是經營的王道。
利潤表的結構如圖2-1所示,銷售額減去成本,得出毛利。舉個例子,果蔬店的一根蘿卜售價為200日元,減去進貨成本50日元,毛利為150日元。然后,從毛利中減去人工費和其他各種費用,還有銀行的貸款利息,剩余的就是經常利潤。通常,經常利潤都是稅前利潤,用該利潤乘以企業所得稅比率,繳納稅金后余下的金額就是稅后利潤,即凈利潤。

圖2-1 利潤表
另外,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如圖2-2所示,正中一條豎線將圖分為左邊的正資產和右邊的負資產。通過這個圖,我們可以輕易地看出左邊的資產合計金額與右邊的負債合計金額的差值,明確實際資本的狀況,因此它被稱為資產負債表。在資產多的情況下,用資產減去負債所余的差額全部屬于自己的資產,就是凈資產。因為都是自己的錢,所以也叫自有資本。假如資產合計為1000,凈資產為500,用500除以1000,就得到自有資本比率,即50%。

圖2-2 資產負債表
從利潤表得出的稅后利潤(凈利潤)將自動逐年累加到資產負債表中的自有資本(凈資產)當中。然而,當決算虧損時,反而會從凈資產中減去虧損的部分??傃灾?,自有資本是該企業自成立以來,每年稅后盈利或凈虧損的合計。
我曾聽出身于某大銀行的咨詢顧問說過,負責監管日本銀行的金融廳在審查各金融機構時有一套審查企業財務報表的要點:
(1)銷售利潤(經常利潤)多。
(2)合計資產少。
(3)貸款少。
(4)自有資本多。
這和老師看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的思路是一致的。
在這里容易產生一個疑問:為什么“合計資產少”反而好呢?因為一般來說,資產較多的企業大多是通過貸款建造企業的辦公樓或工廠,所以資產會變多,這種情況比較普遍。相反,用自有資金建造工廠或購入設備的企業可謂鳳毛麟角。用自有資本投資另當別論。但是,用貸款擴張的資產在還清貸款之前,都不能算作自己的資產。
衡量企業財務體質的數字指標有:收益能力、安全性和成長性。利潤表反映的是企業的收益能力,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資產的安全性,成長性則反映在利潤表、資產負債表的數字增長及如何增長上。
但是,成長不同于膨脹。在不斷增強利潤表、資產負債表質量的同時規模變大,這才叫成長。罔顧收益能力和安全性,一味擴大銷售收入或資產規模,這只能叫膨脹。
接下來我解釋一下,企業為什么需要高收益,即至少10%的經常利潤。
舉個例子,假設企業的經常利潤率為10%。日本的稅率是50%,那么稅后利潤率為5%,用于還貸款的錢只有這5%。假設貸款金額為1億日元,經常利潤為1000萬日元,稅后利潤只剩一半,即500萬日元。每年還款500萬日元,也要20年才能還清。而且,賺來的錢都拿去還貸款了,沒有剩余,因此,既無法投資設備廠房,也沒有資金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沒辦法給員工漲工資。這樣前景黯淡的企業,留得住人嗎?
經常利潤率達10%的企業尚且如此,如果只有5%,那么同樣情況下還清貸款,則需要40年??墒?,40年后經營者都退休了,“經營”也就變成了一場笑話。
但是,如果企業持續成長,銷售收入翻番,即使經常利潤率只有5%,稅后利潤也是原來的兩倍,那么20年就能還清貸款,這就是企業的成長性。盛和塾塾生的企業中也有不少是靠擴大規模的方式成長的。不過,只有先提高收益能力,再提高成長性,企業才能變強大。
為什么企業需要高收益
老師列舉了企業需要高收益的六個理由,我給大家羅列一下,作為參考。
(1)強化和鞏固企業的財務體質。
(2)使企業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期經營穩定。
(3)開拓新事業和新市場。
(4)進行并購。
(5)提升股價。
(6)給股東分紅,回報股東。
只要了解了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的要點,就能看懂財務報表,還能看懂上市企業的財報。有的企業銷售利潤看似很高,實際上經常利潤很少;有的企業經常利潤多,但自有資本比率低,等等。我們能夠從財報中看清該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
在本書附錄B的案例中,我們通過比較日航(JAL)與全日空(ANA)以及KDDI與軟銀(SB)的財務報表,試著練習用數字解讀企業的經營實態。
[1] 圖中右邊的“凈資產”即中國財務報表中的“所有者權益”?!g者注
[2] 參考本節開頭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關系圖?!g者注
[3] 這是日本金融廳發布的保障企業健全性的指導意見?!g者注
[4] 在日本,經常利潤是指用銷售收入減去成本和費用及非銷售損益(如利息)后得出的利潤。經常利潤再減去特別損益就是稅前利潤。——譯者注
[5] 這是老師稻盛和夫開始從事經營時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