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nèi)經(jīng)說什么》系珍藏版套裝(全七冊)
- 徐文兵 梁冬
- 2758字
- 2021-05-07 19:03:26

春姑娘一把脫下了我的秋褲
我很小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一個事,同樣的溫度下,比如說15℃,在春天的時候,秋褲你就穿不住了,而在秋天的時候呢,這個秋褲你穿著正合適。那時候,我只覺得這個現(xiàn)象很有趣,也不深想。隨著慢慢長大才發(fā)現(xiàn),哦,原來這個現(xiàn)象背后真的有很大的學問。
什么學問呢?原來,人的氣是有內(nèi)外出入的。春天,我們身上的陽氣由內(nèi)向外散發(fā),所以就會覺得穿秋褲會勒得人難受,而到了秋天,陽氣是由體外向體內(nèi)收斂的,所以你就覺得秋褲雖薄,卻能擋風祛寒。
我又再問了自己一個問題,為什么長大之后,這個變化我就不那么敏感了,小時候怎么就能很快感覺到。后來,和徐文兵徐爺聊到《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中的“四氣調(diào)神大論”,以及其他諸篇的時候,他反復講到的一個話題,才又重新喚起了我對這件小事的思考。
原來,我們正在慢慢地變成一個無覺的人。對自然的變化沒感覺,是我們文化傳承下的最大的毛病,小的時候,我們是如此敏感,我們可以迅速地知道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蛋,這個人對我們會不會有幫助;我們會第一時間知道天氣是冷還是熱,這個食物是不是自己喜歡吃的。
比如,在我走進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就能飛快地察覺到哪一個小朋友喜歡我,我也喜歡或不喜歡哪一個小朋友。但這些從生理到心理,從物質(zhì)到情感的諸多自然感受,隨著我們的成長變得越來越麻木了。我們變成了一個時時充滿了“應該”而沒有“活該”的人。
什么叫“應該”?應該就是你有道理,有知識,有經(jīng)驗,所以你按照諸多老師教的或者自己后來慢慢學的,自己總結(jié)的道理、知識、經(jīng)驗,去形成一套生命中慣性的邏輯,然后就按照這個慣性去活。
很多時候,我們結(jié)交一個人,首先覺得應該跟他成為好朋友,因為他有錢、有權(quán),或者因為他可能對我的事業(yè)有幫助。而孩子不這樣,孩子是“活該”的思維,我活著我就該跟他成為好朋友,或者我就不該帶他玩,這叫“活該”。
我發(fā)現(xiàn),人生許許多多的痛苦,或者許許多多讓我們覺得不舒服的人,其實都是滿嘴說應該的人,許許多多讓我們覺得糾結(jié)的處境,皆是因為一種“我覺得應該怎么樣”的心態(tài)造成的。
現(xiàn)在,許多人在應該的方面上走得很錯,比如說他覺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來了,我應該投身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全然不管自己是不是適合在這一類行業(yè)里面去做。也許他一輩子做一個手工匠人是最舒服的狀態(tài),但是他覺得應該,于是他就去做了。
許多人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說我應該考一個好的學校,哪怕專業(yè)不對口,結(jié)果上學后糾結(jié)、痛苦。
如果你覺得你應該去做某一種工作,而你又不喜歡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在被工作強奸。這就是我們成長的代價。
什么叫天真?天真就是回到“活該”的狀態(tài),承認一切就是這個樣子,然后用自己的身體,用自己的情緒,認真地、誠實地、敏感地去理解那種“活該”的狀態(tài),然后全然接受它,并按這種方式去做。慢慢慢慢地,我們就發(fā)現(xiàn):原來那個“應該”就是道家所講到的“識神”,那個“活該”就是道家所講到的“元神”。
我和徐文兵老師共同的老師張至順道長告訴我們說,人這一輩子就是前半段識神壓住元神,如果你有修行,你想很好地成長的話,你要學會把你的識神拿走,重新讓你的元神抬頭,重新在你的身體里面充滿,如此,你就會變成一個快樂的人。
許多人在這一輩子得了很多嚴重的疾病,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識神壓住了元神,他用“應該狀態(tài)”取代了他身體天生的“活該狀態(tài)”。
在同樣溫度的春秋兩季里,為什么孩子能夠迅速地感受到穿秋褲舒服還是不舒服呢?因為孩子還沒有一個關(guān)于溫度的標準刻度,沒有看見別人判斷的一個結(jié)果。
一個孩子摔倒在地上,很少骨折,因為他就像動物一樣,輕輕地就滾過去了。為什么一個成年人摔倒就很容易骨折呢?除了骨骼本身的原因之外,我相信是因為成年人身上那種像動物一樣的敏感性沒有了。我很感謝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有機會和徐老師聊天對話,向他請教上古時期人們真正的生活智慧——《黃帝內(nèi)經(jīng)》到底說了些什么?《黃帝內(nèi)經(jīng)》說的就是一個中國人,你起碼應該保持一個人的活法,起碼要保持一種動物的活法,你連動物都沒活成,你活什么人?你連人都活不好,你活什么中國人?這是有次第的。
有讀者問我:你覺得你和徐老師兩個人講的這個《黃帝內(nèi)經(jīng)》對話版跟《黃帝內(nèi)經(jīng)》別的版本區(qū)別在哪里?
我說:為什么《黃帝內(nèi)經(jīng)》本身要有黃帝和岐伯對話?因為兩個人在對話的時候,他們所產(chǎn)生出來的思想不是某一個人的,它是和合而成的,這就是“做愛”和“打飛機”的區(qū)別。
當兩個人互動的時候,會產(chǎn)生一種相互的刺激和激發(fā),最后徐老師講的話,他自己回頭聽,也覺得這是我說的嗎?太精彩了吧,為什么?有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對著空氣說話,和你對著一個有反應的人說話,是完全不一樣的。這里面有無窮的韻味和正能量。
我有一個朋友說,好女人和好車是一樣的標準,就是你按它它會響。如果按這個女人她不響,那他就不會產(chǎn)生感覺,沒感覺就不會有激情,他就不會形成回路,于是他就不會有神來之筆。所以,《黃帝內(nèi)經(jīng)》這個對話版也是如此。
另外,我發(fā)現(xiàn)對話所產(chǎn)生出來的叫什么呢?叫“中”的力量。孔子說,“中”是什么?中就是兩個人拿著一個杵去舂那個面的過程,兩個人拿著杵一起舂,這個時候就形成了兩個人共有的節(jié)奏,它超越了個人。
美國《連線》雜志的創(chuàng)始主編凱文·凱利寫了一本書叫《失控》(Out of Control),成了像Facebook創(chuàng)始人、馬化騰這樣人的心頭最愛,書里講,所有的人,不管是無意識或有意識互動,會產(chǎn)生一種超越個體的共有之力,這種共有之力稱為“神”。
所以,我認為這套《黃帝內(nèi)經(jīng)》對話版是一套有“神”的書,它超越了個人的判斷,成為兩個人的共有之神的內(nèi)容。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以徐老師為主,我只不過提供了一個肯定而善良的眼神。
還有讀者追問:這套對話版《黃帝內(nèi)經(jīng)》跟以往所出的各種解讀《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版本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呢?很多人把《黃帝內(nèi)經(jīng)》講成一本,你們?yōu)槭裁匆x這五本來講?
我回答:最大的區(qū)別就在,這是一套有歡樂能量,并且真正向上古智慧致敬的書。同時,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什么叫“經(jīng)”,“經(jīng)”是每一個字都值得推敲的書。所以我們認為一篇文章至少要拿一本書的容量來講。至今,我們都認為這套書還不夠精細。
以前陳寅恪先生在講課的時候,一首二十個字的五言詩,他能講一個學期。什么是微言大義,一就是一切,每一個筆畫,每一個字里面,都蘊含了上古真理。我們只不過是通過不同字的解讀,不同句子的解讀,一遍又一遍的,恢復到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里去。
本來,我們在最小的地方就可以獲得最大的快樂。極大和極小是統(tǒng)一的。但我們往往忽略了極小處的快樂,而去追求自以為更宏偉的快樂。其實大的沒得到,小的也隨風而逝。
我們活著,真的應該以小見大,這樣才為之“中”。
春天來了,我想到有一次讀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的時候,幾乎熱淚盈眶,因為那一霎那間,同樣一句詩句就涌上了我的心頭:春姑娘你就輕手輕腳地來吧,我閉著眼睛都知道該什么時候脫掉秋褲。

2013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