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從自身獲取幸福感和安全感

2004年,尚在讀高中的我,跟著媽媽一起看完了一部單身女性追求愛與幸福的電視劇《好想好想談戀愛》。后來我才知道這部劇是美版《欲望都市》的本土化作品,添了點文藝氣息,本土化得很成功,但是結尾卻令人大失所望。
電視劇的結尾借最崇尚自由、不受現實羈絆的毛納之口說了這么一句話:“一個女人再無法無天,她的法是男人,天也是男人,這是和宇宙一樣無法更改的,你得安于這種至上的安排。女人是男人應運而生的。”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女人只有與男人結婚才能幸福,才能找到自己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今天,這句話可能會引起大部分女性的不適,不論是單身的還是已婚的。
不只是女性,所有人都應該明白這一點,我們不可能從另一個人身上獲取安全感和幸福感。安全感只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它來自我們對自己的信心,來自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來自我們對自己命運的掌控。而幸福感是以安全感為基石,自內心生出的滿足和喜悅。
很多正在戀愛或已婚的女人曬幸福的時候,總愛說對方讓她很有安全感和幸福感。這種所謂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概緣于對方的回應滿足了你的期待。但是,你要明白,一個人再愛你,也會有回應不及時或者滿足不了你的期待的時候。而且你的期待不會一成不變,這次得到了滿足,下一次你會期待得更多。如果你不會從自身獲取安全感和幸福感,那么對方曾經給過你多大的安全感,也會給你帶來多深的不安全感。
在別人身上找安全感和幸福感本來就是個無解命題,然而,有些人非要經歷過痛苦才能明白這個道理。
表妹安妮被求婚的時候,我也被當時她的男朋友喬要求參與其中。喬精心設計,親自布置,給表妹來了一個童話般的求婚現場。突然被求婚的時候,安妮感動得眼淚嘩嘩的,當天還在朋友圈曬了自己1克拉的大鉆戒,并大方表白,喬就是她的全世界。
婚后不久小兩口就鬧婚姻危機了,安妮帶著行李離家出走,來到了我家。問她原因才知道,喬因為工作需要去香港出差,她要求他每天跟她報備行程,并且要求他微信必須零秒回復,喬雖然很無奈還是答應了她。但是安妮還是不放心,她偷偷在淘寶下單了GPS追蹤器,趁喬不注意安裝到了他的手機里。
雖然這期間并沒有出什么實質性的問題,但是安妮裝在喬手機里的追蹤器被喬發現了。喬覺得,為了滿足安妮的安全感,自己已經做得好于身邊大部分男士了,他沒想到自己的另一半竟然這么不相信他,他開始質疑婚姻的意義。而安妮覺得,自己無非就是在喬的手機里裝了個追蹤器,想看看他對自己是否忠誠,喬就這樣質疑他們來之不易的婚姻,她甚至懷疑喬是不是本來就不想跟她在一起。
小兩口吵得越來越來勁,說出口的話越來越傷人。冷靜下來的時候,安妮自己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于是她跑來問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我表示了對她的理解,畢竟因為父母早年離異,她從小就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同時我也指出她的問題,自身缺乏安全感,不會從自身獲取安全感和幸福感,而把所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都寄托在對方身上,太以對方為中心,把愛情當作生活的全部。
安妮做了深深的反思,兩人冷靜下來長談了一次。喬拉著安妮的手回家了,我提醒安妮,如果還是把安全感和幸福感都寄托在喬身上,類似的問題,未來會有一大堆。
安妮回家后,買了一大堆關于親密關系和自我認知方面的心理學書,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每天埋頭看書,目光不再總盯著喬。她還報名參加了心理咨詢師的考試,成功拿到了證書,安全感和幸福感倍增。她發現,只把愛情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后,愛自己和愛對方同等重要,內心不再空虛,反而變得豐盈起來。喬不再被“監視”,兩人不再互相消耗,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努力工作,專注于提升他們這個小家的生活質量,兩個人過得越來越幸福。
對于身邊有固定伴侶的人,學會從自身獲取安全感和幸福感,情感上不過分依賴,相互成就,而不是互相消耗,這才是成熟的親密關系的保證。對于單身的人,擁有從自身獲取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能力,獨立,不依賴他人,是一個人面對生活酸甜苦辣的底氣。
如今的女性更懂得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的重要性,更明白安全感和幸福感其實取決于自身。
貝殼找房發布的《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顯示,女性購房者的比例已經與男性購房者比例近乎持平,且30歲以上大齡單身女青年在女性購房者當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甚至高于平均值。這個結果一度引發熱議,登上了微博熱搜。
其實,這不足為奇,很多優秀的獨立女性,都擁有經濟獨立與精神獨立的自覺追求。她們通過自身努力搏出了亮眼的工作成績,她們熱愛生活,即使一個人,也把生活安排得豐富有趣。雖然外界輿論總是對她們不甚友好,但對她們來說,比起結婚生小孩,穩定的收入、小有成就的事業和自己的房子,更能給她們安全感和幸福感。
總之,不論男女,不論是單身還是有固定的伴侶,保持“單身的能力”,學會從自身獲取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攀附、不依賴,做最好的自己,人生便處處都是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