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基因
- (日)竹內薫 丸山篤史
- 592字
- 2021-04-22 15:29:44
壽司基因(Bp1689)
準確地說,這個基因并沒有被研究者命名,但《自然》雜志發表的一篇論文曾經加以報道(2010年4月8日刊),本書也將對此加以介紹。
我們之所以能夠從食物中獲取營養,是因為體內能夠分泌消化酶。消化酶只能夠分解特定的物質。例如淀粉酶,就是能夠把淀粉分解為蔗糖的消化酶。不具有相應消化酶的物質(例如膳食纖維),會直接通過腸胃排出。然而,當腸內細菌缺少消化酶時,就無法分解食物、獲取營養。以上這些是關于消化酶的基礎知識,還請諸位讀者繼續往下看。
實際上,歐美人的腸內細菌中,缺少一種能夠從海草中攝取營養的消化酶(Bp1689蛋白質)。而Bp1689基因只在日本人的腸內細菌中存在。
◆關于消化酶

消化酶擁有立體結構,能夠分辨不同的分子,只分解特定的分子。例如,人體內并沒有纖維素酶,因此無法直接從纖維素(膳食纖維的同類)中獲取營養。
※圖中酶的形態為概念圖
更準確地說,海洋微生物為了分解海草,獲取營養,都擁有這種基因。而只有日本人的腸內細菌有這種基因的理由,也許是因為日本人的飲食生活特點。
也就是說,因為以壽司為代表的海產品生食文化,日本人長期食用擁有Bp1689基因的海洋微生物,腸內細菌與海洋微生物之間自然發生了異種間的基因重組(很驚人對吧)。論文中也因此提到了壽司基因。
多虧了自然發生的基因重組,日本人才能夠從海草中攝取營養。反過來說,對于歐美人而言,海草則是零卡路里食品。那么,從健康飲食的角度來看,究竟哪種情況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