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譯者序

《圍爐夜話》,清代王永彬著,全書原文(含標點)不到萬字,由于文章深入淺出,文筆可觀,一向廣受歡迎。有人將本書與《小窗幽記》(即[明]陸紹珩纂輯《醉古堂劍掃》)、[明]洪應明《菜根譚》并稱為“處世三大奇書”,從為人處世的角度來說,本書配得上這樣的稱號。

根據王洪強、周國林發表在《文獻》2012年第1期上的《族譜中關于〈圍爐夜話〉作者王永彬的資料考述》,簡要介紹作者如下:

王永彬(1792—1869),字宜山,出生于清朝荊州府枝江縣城西十五里石門村(今屬湖北宜都),為縣學廩生,后多次參加鄉試未中,加之家道中落,于是開門授徒,道光廿三年(1843年癸卯年)以恩貢就教職,在籍候選教授終身,并未真正做官。他在當地積極主持或參與救災、防亂、修志等社會事務,加上人品和學問俱佳,門生弟子眾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鄉賢。《圍爐夜話》之外,他還撰有《音義辨略》、《六書辨略》、《禊帖集字楹聯》、《朱子治家格言》、《先正格言集句》、《歷代帝統年表》、《孝經襯解》等著作。

《圍爐夜話》主要講教育后輩與修養自身之道,這本是儒家傳統教育的主要內容,本書第一條就說“教子弟于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于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要教育晚輩正大光明,自己也需要勤奮用功,教育與修身,本來就是緊密關聯的。他教人“本分”,這種本分自然是在儒家“仁學”框架下的本分;他提醒自己反省,這也和理學思想對“心”的思辨一脈相承。

作者身處八股取士的時代,思想中卻并沒有特別迂腐的成分,本書第一百七十五條說:“儒者多文為富,其文非時文也;君子疾名不稱,其名非科名也”,可見他對八股文與科舉的認識還是比較通達的。偶爾,他會透露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冷峻:“世風之狡詐多端,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末俗以繁華相尚,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本書第八十九條)更多的時候,他就像是一位溫和的長者在爐火邊向你娓娓道來,說的多是平常的道理,但對于浮躁的晚輩來說,這些道理懂了以后,總可以更好地應對自己的人生。他并不是那種能夠創造一種的新的哲學觀念的厲害人物,他擅長的是將先賢的道理用朗朗上口的方式表達出來,有些話,可能會在一瞬間讓你明白前行的方向。比如:“矮板凳,且坐著;好光陰,莫錯過。”(本書第一百四十三條)

本次譯注,因本書并未發現清代刻本,所以原文用的是通行本,個別字參照其他版本做了修正,注釋、譯文及評論均力求簡明,目的是幫助讀者最近距離接觸這位溫和的儒者,感受他爐邊談話的智慧,并能在自己心中發現前行的方向。若真能實現這樣的目標,也算是譯注者的積德行善了。

注釋時使用的工具書主要為《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謹致謝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昂仁县| 长丰县| 鄯善县| 社会| 宣恩县| 洱源县| 靖远县| 北票市| 花莲县| 荆门市| 鹿泉市| 舟曲县| 内乡县| 册亨县| 隆安县| 永修县| 偃师市| 金坛市| 兰西县| 本溪市| 八宿县| 泸西县| 正镶白旗| 盐津县| 永嘉县| 晋中市| 清涧县| 上栗县| 阿拉善左旗| 岚皋县| 上高县| 宣城市| 河曲县| 彰武县| 从江县| 甘孜县| 彭阳县| 阿拉善左旗| 南安市|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