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問題的提出

中國目前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城市化過程中農村中青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進一步加劇了農村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背景之下,我國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態引起了學界的關注,老年人群體通過不同的“問題化”路徑進入學者的研究視野。從目前學界研究的情況來看,對農村老年人問題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種問題化進路,即貧困問題、留守問題與倫理問題。

1.老年人的問題化路徑:三種研究視角

第一,在貧困視角之下,老年人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老年貧困問題。老年貧困可進一步區分為經濟貧困與社會貧困,前者強調老年人經濟收入的缺乏,后者強調老年人“可行能力”的缺乏(阿瑪蒂亞·森,2004)。學界圍繞老年貧困的成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宏觀層面,有學者從人口轉變的視角探討了社會和家庭層次的人口轉變與老年人貧困之間的關系(楊菊華,2007)。在中觀層面,一些學者從農村老年貧困場域的生成切入,認為原生性形塑因素(微薄的家庭經濟收入、失衡的農村家庭財富支出結構、不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和次生性建構因素(孝道文化的式微、“養兒防老”社會風俗的固化、“代際互惠”的依賴型養老心理)的共同作用(孫文中,2011;慈勤英,2016)、宏觀的社會背景與農村微觀實踐的共同形塑是貧困場域生成的結構性因素(仇鳳仙、楊文建,2014)。在微觀層面,一些學者將老年貧困放置在個體的整體生命跨度內,認為老年貧困是個體生命歷程中弱勢積累的結果,或者源于個體的早期經歷和事件(胡薇,2009)。

第二,留守視角認為,留守問題是城市化的產物,社會轉型與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這兩大背景是農村留守老人出現的主要原因(夏小輝、張貝,2006)。“留守”是相對于“流動”而言的,在城市化背景下中國農村傳統的家庭結構被拆分為“流動家庭”與“留守家庭”,家庭原有生活軌跡發生變動,導致留守老人的問題化,留守老人在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時回應(葉敬忠,2009;賀聰志、葉敬忠,2010)。通過“留守”的視角來分析當前農村老年人問題的學者普遍認為,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難以為繼,老年人的生活缺乏穩定保障,留守老人的生活狀態堪憂。老年留守問題因而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

第三,一些學者認為,當前農村老年人危機的本質是倫理危機,因此應該主要從轉型時期農民家庭倫理觀念的變化來分析。梁漱溟指出,傳統中國社會具有“倫理本位”的特性,“父子一體”和“兄弟一體”的倫理規范有效地保證了家庭的凝聚力(梁漱溟,2011)。家庭養老建立在代際倫理責任之上,贍養老人是子代必須履行的義務,因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能夠獲得較好的保證。然而,在國家力量和市場力量的共同改造下,中國的家庭制度發生了很大的變遷,并具體表現為家庭結構核心化(王躍生,2007)、家庭關系離散化和家庭倫理弱化等多個方面(閻云翔,2006)。其中,倫理弱化被視為當前農村老年人危機形成的主要原因。“倫理危機”是農村老年人危機的重要維度,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前農村老年人危機的深刻性。不過,倫理危機的視角也存在簡化之嫌:通過價值系統的變遷分析替代了老年人危機生成的具體分析,因而以家庭中的價值變遷統攝了家庭再生產中其余變量對老年人危機的影響,忽視了價值系統所嵌入的家庭再生產結構。

2.文獻述評:回到“家庭”

貧困問題、留守問題和倫理危機反映了既有研究描述和解釋老年人問題的三種視角,即經濟視角、社會視角和價值視角,形成了老年人“問題化”的三條路徑。在上述三種視角之下,老年人主要被視為養老的對象與客體。老年人問題在本質上轉化為老年人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獲得物質支持和子代照顧的問題,因而,“贍養危機”成為當前老年人問題的一般表述,也成為學界理解老年人問題的主要框架。

贍養危機反映了家庭養老的理想與現實的反差,這一認識植根于與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比較。當子代照顧因為各種原因缺位,老年人的贍養問題則外化為社會問題,贍養危機自然被理解為家庭系統的“失靈”,并進一步轉化為社會保障不足與社會救助缺失等問題。由此可見,由于忽視了家庭運行機制的自主性和家庭轉型路徑的獨特性,基于貧困問題、留守問題和倫理危機等形態的老年人問題被建構為一個寬泛的社會問題,其生成邏輯與化解之道均被歸結為外部社會系統。然而,社會問題的視野沖淡了農村老年人微觀且具體的生活處境,遮蔽了老年人危機生成過程的復雜路徑,因而也忽視了老年人危機背后的家庭機制。

“社會問題化”的分析進路根源于對中國農民家庭能動性的忽視。在中國的社會文化語境中,“個人—社會”的關系并不是社會學研究的基本軸,在農民個體與社會之間橫亙著富有活力的“家庭”,從而形成了“個體—家庭—社會”的三層結構,并表現為“家庭本位”。家庭具有相對于個體和社會的自主性,且構成了農民與外部社會溝通和互動的媒介。老年人不僅是社會中的年齡群體,而且也是家庭生活中的能動主體,最為重要的是,老年人之所以為老年人,正是來自家庭再生產的形塑過程。家庭以及家庭再生產過程是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展開的基本結構和框架。因此,只有立足于老年人危機生成的家庭脈絡,才能真正理解當前農村老年人危機的系統性與結構性。在此意義上,對老年人危機的理解要強調“家庭”的視角,而“回到家庭”的核心在于將農村老年人危機從社會問題轉化為家庭轉型中的問題,并且立足于家庭再生產過程理解農村老年人危機的生成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郁南县| 灌南县| 任丘市| 晋宁县| 肃宁县| 枣强县| 车致| 怀仁县| 尤溪县| 南城县| 田林县| 班戈县| 伊宁县| 永德县| 邯郸市| 曲麻莱县| 融水| 马尔康县| 闽清县| 土默特左旗| 敦化市| 永嘉县| 疏附县| 防城港市| 义乌市| 定西市| 肇庆市| 石楼县| 宝应县| 兴文县| 军事| 沙洋县| 洛浦县| 安图县| 政和县| 潮州市| 五峰| 海安县| 平山县| 南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