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身體·歷史·審美:虹影小說的女性空間危機研究作者名: 唐湘本章字數(shù): 5字更新時間: 2021-04-23 17:52:50
第三節(jié) 河母
一 子宮:身體的內(nèi)化空間
盡管在小虹影的眼中長江險惡凄冷如斯,但她卻始終記得五歲半時沿著長江在雨中奔跑,一身泥濘地追尋母親的一幕。江河在波濤洶涌的險惡表象之下,像母親一樣孕育著江邊的代代黎民百姓。江河的包容和繁衍的線索,暗藏在前文剛剛提到的一個細節(jié)中,即人們通過江上流尸的仰俯姿勢,判斷他們的性別。此時,尸體的社會性別(Gender)已經(jīng)毫無意義,只有生理性別(Sex)是人們所關(guān)注的。她的關(guān)注并不純粹出于孩童的好奇,更是蘊含著對男女身體根本區(qū)別的性啟蒙,以及男女結(jié)合(男上女下的傳統(tǒng)姿勢)的隱喻。
陳染在《與往事干杯》中曾以唯美詩意的語言描繪了女主人公肖濛性意識的萌芽:
她在海洋上漂蕩,她變成了一條美麗的白魚,潮涌而來的海水撫弄著她的面頰,撞擊著她肌膚,她浸泡在黑暗的陽光里。黑暗中她把一種不曾命名過的感覺吸進體內(nèi),從此便有了一種東西不再朦睡。[94]
兩相對照,虹影的浮尸與陳染的白魚,都是女性軀體對于性意識的發(fā)端,但虹影的對象客體顯然面目可憎,帶有她一貫的格調(diào)。這種傷痕累累的情緒只有在母親子宮的安撫下才能喚回安全的體驗。就像小虹影流產(chǎn)之后,在公共浴室里令她備感溫暖的水流,溫暖了她冰冷的身體,流過她平坦而空蕩蕩的小腹,流入下水道,最后匯入江中。水像母親一樣安撫著她,她想象自己漂浮于母親子宮的羊水中,不僅舒適安全,而且是對她所失去的胎兒的一種道歉:她化身為胎兒,代替胎兒感受“母親”的溫暖。此時,她既是胎兒的母親,又是母親的女兒,這是對創(chuàng)傷的巨大包容,是雖斷猶連的代際繁衍,是對人類最古老愿望的回應(yīng)——“對于活著穿越死亡的希冀”[95]。用文學(xué)的語言來表達,那就是陳染筆下肖濛面對懷孕的喬琳時,堅信除了物質(zhì)化的家園外,人們的內(nèi)心所渴望著的“另一個精神的家園”[96]。
這時的胎兒想象,還可以視作虹影對自己在胎兒期的一種情感彌補。虹影始終認為她的出生是一種缺失,作為胎兒的她被動地出生,生在一個饑餓的年代,生來就帶有不該出生的私生女的“原罪”,生父與母愛的缺席等,這一切的缺失她毫無選擇的權(quán)利。現(xiàn)在她選擇流產(chǎn)胎兒,雖然對于胎兒來說同樣被剝奪了權(quán)利,并且這種選擇權(quán)的轉(zhuǎn)移依舊是痛苦而無奈的,但小虹影從被動出生上升到了主動流產(chǎn)的位置,她的女性力量隨著她的成長在不斷增加。這股女性對自己身體處置權(quán)的爭奪之力,可以看作女性成年后“故意”對童年、少年時代曾無力對抗的社會和家庭的一種反抗,并且這與她下一步離家出走的決定是互為促進、密切相關(guān)的。
進一步假想,小虹影的流產(chǎn)喻示著一種痛苦地“放空”自己的方式,她把胎兒放棄了,意味著她把歷史老師作為“父”的替代物的希望徹底割絕了。她空出來的子宮意味著孕育新生命、新生活的可能性,所以接著她決定要離家出走。并且,空出來的子宮也意味著向戀父情結(jié)的暫時“告別”,由缺父—尋父—拒父構(gòu)成的“父”的階段向“母”的階段過渡和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