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游戲”是一個再普通不過卻又存在復雜解釋的詞。在兒童世界里,游戲是快樂的源泉和成長的伙伴;在家長眼中,游戲是把雙刃劍,甚或價值批判的重點目標;在制造商那里,游戲是娛樂產業的明珠;在媒介生產者那里,游戲是博取大眾注意力的砝碼;在哲學家眼中,游戲是人類本性的折射;在文化人類學那里,游戲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而在林語堂那里,游戲是思考中國閑適哲學和生活藝術的對象,與幽默感同行。也正是這些多維視角和不同認知,暗示著游戲無處不在,卻又如此重要。如果將游戲視為一種理論話題,那么游戲被共識為人類誕生以來的伴隨現象,這至少意味著游戲的歷史和文化意義;從媒介和傳播研究的立場出發,游戲蘊含的人類主體性特質與相當長時期內傳播研究的功利性取向正好相對,這至少意味著游戲是當前傳播研究轉型的一條線索和脈絡;從比較的視角來看,民族與本土的游戲資源以及歷史與現實的傳承或關聯是一種文化自我認知和定位的路徑,其理論沿襲或創新也是媒介變革以及生活方式變遷的縮影?;谶@樣的考慮,我們需要回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去尋找營養,透過繁雜的現象描述游戲背后的運行規律,結合社會和文化的歷史語境回到“人”的問題上去進行思考。

因此,本書從梳理游戲理論和發展脈絡出發,將中國傳統游戲和西方傳統游戲不同歷史時期的游戲觀念和理論進行整理和對比,以期在比較研究中厘清游戲和社會、文化之間的關系;著重論述了當代游戲在媒介技術和新興社會形態下的變化,討論了游戲時間和空間的當代轉向,尤其是游戲和媒介之間的關系;最后,將游戲重新置于歷史發展的語境中總結游戲演變和運行的基本邏輯,從個體成長系統、社會符號、權力結構以及文化模式等層面所呈現的價值來綜合思考游戲意味著什么。研究認為游戲是一種媒介的力量,這不僅是當代社會的特征,而且是游戲自古以來的特質,但是它在當代以及未來社會將會獲得越來越重要的媒介價值,因為新媒介所呈現的網絡社會特征,已經為它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大眾消費和娛樂以及社會的制度和文化等層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尤其是當我們超越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從全人類的角度出發來觀察豐富多彩的游戲形態,從明君臣之禮的禮射到充滿權力斗爭和階層流動色彩的板球游戲,從全球流行的狂歡節到某些部落特有的散財宴,等等,它們不僅是社會變遷的隱喻,而且與文化存在共生關系,這意味著游戲具有調和以及重組社會發展方式的可能,可被視為一種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至少作為一種調節中樞,它所展現的媒介力量使其不僅成為社會的延伸,而且影響著社會的內核。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而言,透過游戲觀念和理論的演變,可以窺視整個社會的變遷。而直至今天,在新媒介不斷解構和重組時空以及日趨形成網絡社會的語境下,滲透到社會各個層面的游戲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探索它的價值演變趨向,這不僅有益于個體成長和社會發展,而且有益于人類文明的進程。

如今,媒介變革語境下游戲研究方興未艾,例如游戲學的學科提法表明了研究者對研究規范、水準以及學科獨立性的一種期許。然而,游戲學離學科建立尚存在一定距離,因為至少在游戲命名層面并未達成共識,但游戲研究依然如此迷人。從媒介這個側面而言,媒介的參與和介入促進了游戲社會化滲透與產業發展,反過來游戲也成為媒介滲透日常生活的渠道。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游戲對媒介內容的“降解”和媒介對游戲的“變形”同步完成,這兩方面的融合暗示著媒介和游戲的關聯地帶或許可以成為游戲學研究的一個極佳切入點,不僅可以從側面解圍,而且智能技術與人體的結合使游戲或許可以新的形態重新喚醒身體的價值,這不但涉及各種極具討論價值的議題,也不斷拓展著研究者想象力的空間?;谶@樣的思考,本書對游戲與媒介的關聯地帶進行了探索,不過只是當下的一種嘗試,尚無法看清更為遙遠的未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鄂伦春自治旗| 宁陕县| 利辛县| 平远县| 汉源县| 中山市| 科技| 东安县| 保康县| 延边| 扶绥县| 健康| 清徐县| 陵水| 龙里县| 栖霞市| 黄陵县| 酒泉市| 崇礼县| 洛宁县| 裕民县| 武强县| 越西县| 麟游县| 张家川| 三门县| 库伦旗| 崇明县| 黔东| 肇源县| 湟源县| 横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临泽县| 贡山| 治县。| 吴桥县| 汉寿县| 贺兰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