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我國城市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狀況分析作者名: 趙一紅等本章字數: 3315字更新時間: 2021-04-23 12:56:15
二 本課題調查的基本問題與方法
(一)調查需求分析
目前我國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老齡化日趨嚴重,養老的社會服務無法滿足需要:另一方面,受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傳統文化的制約,我國的養老模式依然以居家養老為主,大部分老人需要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給予照顧與支持。這反映出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養老服務的責任結構需要厘清,社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養老是一個社會問題,同時也存在責任分擔問題。政府應積極制定相關養老制度的法規和政策以發揮其引導和監督作用;社會組織應積極協助政府充分發揮養老服務的功能與作用;社區及家庭應充分發揮其參與養老服務的積極性與責任感,上述可歸納為以上各方的責任。在責任結構中,政府責任應該是主導,即在我國養老體系的建立過程中,積極倡導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和體系,在此情況下本課題對城市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狀況進行調查,尤其是對我國目前存在的幾種養老模式之一的社區服務體系支持下的居家養老模式在需求與供給方面的情況進行深入探討。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目前國家養老服務尤其是養老的服務體系、養老服務模式、養老服務設施、養老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便為國家相關政策部門提供解決以上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二)本調查解決的主要難點和問題分析
1.主要難點
(1)搜集整理與國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有關的重要法規、政策以及國外和我國港澳臺地區養老服務的基本情況,分析和提取相關服務規范標準和政策文件中的關鍵指標。
(2)圍繞多種養老模式的個性與共性,形成城市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聯動機制。
(3)養老服務設施中的資源配置與政府相關政策的獲得。
(4)城市社區養老服務水平中常態管理與專業服務相結合的績效考核標準。
(5)城市社區服務體系支持下的居家老年人生活質量標準。
2.問題分析
(1)針對政府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和政府政策與資金投入問題。
政府對于養老服務設施布局的規劃與政策和資金投入對于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關鍵作用。
(2)針對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問題。
建立標準和評估體系,有利于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服務水平和專業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3)針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服務責任監管與服務保障問題。
(4)針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與制度體系問題。
(5)針對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落實與硬件設施配套問題。
(6)針對高齡、獨居、失能等困難老人的需求問題。
(三)調查實施的基本框架與內容
圍繞城市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的設施配置、管理、服務、評價等幾個方面,以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設施配置技術與標準的研究為切入點,以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與制度體系為研究重點,以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責任監督與服務保障為支撐,開展養老需求與供給調查,著重調查政府養老設施布局與規劃,包括政府政策與資金投入、社區養老服務資金落實與硬件設施配套、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服務內容與質量、城區困難老人需求等問題,努力探討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標準化建設,從而研究和總結中國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與養老服務模式。具體調查框架與內容如圖1-1所示。
圖1-1 我國城市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狀況調查基本框架
(四)城市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狀況調查的基本任務
任務一,重點調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包括影響需求的方式、供需雙方的差距。
任務二,調查城市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的現狀、問題和需求。
任務三,調查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方式,著重調查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組織體系、服務監督、服務保障、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情況。
任務四,調查城市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城市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的現狀及其發展前景,從而提高服務效率。
任務五,調查政府養老政策與資金投入及其養老布局規劃,從而明確政府在養老問題上的責任,為建立合理的養老體系提供政策與建議。
(五)調研方法與樣本選取
1.調研方法
(1)文獻搜集
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文件、國內外相關論文和研究報告、統計報表信息和數據,這些材料是我們訪談時的參考資料,部分文獻的內容在本書中也有所呈現。
(2)訪談和焦點小組訪談
通過個別訪談和焦點小組訪談,了解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的利益相關者(老年人、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人員、服務人員、政府部門相關人員)對社區養老服務的認識,對供給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定性分析。訪談對象如下:
①社區養老服務管理人員訪談和焦點小組訪談。分別對社區養老服務提供方的負責人、主要管理人員進行訪談。將不同機構的管理者組成4個焦點小組,進行訪談。
②社區養老服務人員訪談和焦點小組訪談。分別對每一個社區的養老服務人員進行訪談。將不同社區的養老服務人員組成4個焦點小組進行訪談。內容包括養老服務的種類、數量和質量,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利用情況,養老服務人員的數量和技術水平,社區養老服務發展中的問題等。
③政府官員訪談和焦點訪談。對政府相關部門和人員(包括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衛生局醫改處、社區衛生站、老干部、街道干部等)進行訪談,形成1個焦點小組,了解近些年關于養老的政策和舉措、實施的狀況以及面臨的困境等。
(3)問卷調查
主要獲取相關城市社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基本情況、生活現狀和養老需求等方面的資料,以分析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需求及其人口學特征、家庭情況、經濟狀況、健康水平、社會交往情況等對需求的影響。
調查對象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
①抽樣方法: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由社區居委會相關人員召集60歲及以上的老人來填答問卷,每個社區的樣本量為20人。
②調查工具:工具為老年人社區需求評價調查表,根據老年人社區需要評估工具、結合我國城市現狀編制而成。通過對調查問卷的預調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對調查表進行修改、定稿。
③調查表內容由基本信息、家庭和朋友、住所和出行、經濟狀況、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力、社區養老服務需求七部分組成。
(4)社區養老服務提供方問卷調查
主要用于獲得社區養老服務提供方的組織建設、人員、服務、運行情況等相關數據,分析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情況及影響因素,并對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服務效率進行評價。
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包括:
基本情況(包括興辦主體、主管部門、服務資質、啟動時間、人員規模等)。
服務設施(服務用房的數量、種類,以及娛樂、健身和醫療設施的數量、種類等)。
工作人員情況(人員數量、構成、學歷、技術水平、培訓情況等)。
養老服務情況(服務的內容、提供的方式、服務的數量等)。
服務對象情況(接收服務老人的人數、年齡構成、健康狀況、慢性病患病情況、費用支出方式等)。
財務運行情況(包括年收入、收入來源、年支出、收費標準等)。
從方法上來說,問卷調查的結果作為我們了解社區養老服務供給和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基本情況,訪談的資料是我們分析的重點。因此,本研究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為輔。
2.調研的技術線路
圖1-2 我國城市社區綜合養老服務體系狀況調查的技術線路
3.調研地點及樣本選取
調研組采用目的抽樣的方法選取樣本。抽樣依據三個原則:一是代表性,二是前瞻性,三是調研的可操作性。首先,調研地點的選擇要能夠比較全面地反映我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狀況,具有代表性。依此原則,調查選擇了北京、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城市,以及中部地區宜昌、恩施、襄陽等市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西寧、蘭州。其次,所選擇的調研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狀況和具體做法等應該能夠預示今后城市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方向。上海市和北京市近些年在養老政策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與運行方面有很多的改革和創新,而深圳近些年依托社會工作的推進也有諸多的創新,湖北三市和西寧則反映中等發達和欠發達地區的改革動向。最后,調研地點的選擇要考慮到地方相關部門對調研的配合,從而保證調研數據獲取的便利性和真實性。對于訪談對象和問卷調查對象(老年人、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管理人員、服務人員、政府部門相關人員)的抽樣主要考慮到便利性,由相關政府官員、社區居委會負責人或高校教師予以安排。因此,該抽樣不是概率抽樣,不具有推論總體的意義。據此三個原則,確定并調查了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廈門市、無錫市、揚州市、西寧市、蘭州市、杭州市、襄陽市、宜昌市、恩施市等地共34個社區,訪談和問卷調查的對象達一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