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薩市東嘎鎮的發展與變遷
- 多慶
- 952字
- 2021-04-23 12:53:20
總論
“東嘎”為藏語音譯,意為“白山坡”或“白臉樹”,因該鎮轄區內有一棵白色古樹而得名。
東嘎鎮位于青藏公路與拉貢公路交叉路口,地處堆龍河下游與拉薩河交匯處,東連城關區當巴鄉,西接羊達鄉,北依林周縣和城關區娘熱鄉,南與乃瓊鎮隔堆龍河相望。極點直線距離東西5.5公里、南北7.6公里,總面積57.81平方公里,距拉薩市中心12公里,為堆龍德慶區的駐地鎮。
明代,帕竹地方政權在東嘎設有1個宗。民國時期,西藏地方政府在東嘎設有東嘎宗堆,作為當時在堆龍地區的三大宗谿之一。民主改革后,拉薩市建立西郊區政府,管轄包括東嘎區在內的3個區,東嘎區駐地設于羊達村。1960年2月,拉薩市政府撤銷西郊區,將包括東嘎區在內的3個區并入堆龍德慶縣,堆龍德慶縣人民政府搬遷至東嘎區。1987年10月,全縣開展撤區并鄉建鎮工作,經拉薩市人民政府批準,由原東嘎區3個鄉組建成立東嘎鎮。截至2013年,全鎮常住人口5728人,下轄3個行政村、17個自然村、9個網格、335個聯戶單元。
隨著《拉薩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年)》的實施,如今東嘎鎮已發展為東嘎新區,境域內興辦東嘎水泥廠、水泥預制廠、藏龍家具廠、天龍陶瓷廠、康達汽貿城、堆龍漁莊、林瓊崗漁村等鄉鎮企業。按照城市總體規劃提出的“一城兩岸三區”城市空間布局,東嘎新區建設有序推進,農村居民住宅建設基本納入城鄉建設規劃之中,東嘎新區將打造成生態文化宜居新城、面向南亞及中國西部的物流和進出口加工基地、產業服務集聚區、新拉薩特色展示區。東嘎傳統民居的土木結構住宅逐步被磚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代替,全鎮人均住房面積近40平方米。東嘎鎮有縣辦完全小學、縣辦完全中學和北京韓建集團及姜昆、黃小勇投資修建的希望小學以及桑木村小學、縣醫院、防疫站、鎮衛生所、縣影劇院、蒲公英國家級兒童文化活動中心等。鎮所轄各村基本普及了電視、電話。鎮內古跡主要有13世紀由希布西繞修建的嘎東寺等。[1]
20世紀以來,東嘎地方的政治和社會發展經歷了幾次大的變遷,在歷史的動蕩中受各方的影響,基層社會形成了一種新的秩序,基層村民的身份也得到新的塑造。本書以東嘎歷史變遷的動態過程為出發點,將20世紀中葉以來東嘎經歷的政治和社會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并具體從東嘎鎮的社會歷史、民主改革、經濟、社會事業、人口與家庭多個層面來回顧其變遷歷程,分析影響東嘎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及其歷史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