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中國應用語言學會
- 1257字
- 2021-05-11 17:44:09
五 總結
鐘嶸《詩品序》中說:“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詩歌雖然是一種極具個性的創作方式,但“會”和“群”往往成為其內在動因,因而通過研究詩人的社交狀況,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詩歌創作動機及發展線索。本文從社交網絡的角度對唐代詩人及其創作進行研究,通過抽取社交關系及構建社交網絡圖譜,對核心社交人物、不同時期的社交狀況、交游活動與文學流派的關系、交游活動對文學創作的影響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究,呈現與傳統交游詩研究不同的視角。
本文工作也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在后期工作中進行改進和提升。第一,社交關系提取基于數據挖掘,雖經人工校對,仍存在召回率問題,因而現有的社交網絡尚須結合唐詩人名考證研究做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第二,構建社交網絡時將詩人之間交游詩歌總數作為關系權重,如果加入方向性特征,將對詩人的社交屬性和社交狀況有更為細致的了解;第三,限于篇幅,僅對各時期的社交概況進行分析,社交數據中蘊含很多有價值的詩歌研究線索,值得結合詩人作品對社交群體類型及特征展開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陳尚君.唐代文學叢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203-215.
[2]尚永亮.開天、元和兩大詩人群交往詩創作及其變化的定量分析[J].江海學刊,2005,2:177-183.
[3]湯吟菲.中唐唱和詩述論[J].文學遺產,2001,3:49-58.
[4]陳鐘琇.唐代和詩研究[D].臺北:秀威出版,2008.
[5]岳娟娟.唐代唱和詩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
[6]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83-104.
[7]趙樂.元白唱和詩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90-96.
[8]趙樂.試論韓孟的唱和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80-87.
[9]李建崑.韓孟詩人集團之詩歌唱和研究[J].1996,http://nchuir.lib.nchu.edu.tw/handle/309270000/91643.
[10]李福標.皮陸唱和的心理分析[J].學術研究,2002,4:126-130.
[11]Brin S,Page L. The Anatom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xtual Web Search Engine[M]. In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World Wide Web,1998:107-117.
[12]Bastian M,Heymann S,Jacomy M. Gephi:an open source software for exploring and manipulating networks[J]. In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ICWSM Conference,2009,8:361-362.
[13]陶敏.全唐詩人名匯考[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6.
[14]羅鳳珠,白璧玲,廖泫銘,等.唐代詩人行吟地圖建構:李白,杜甫,韓愈[R].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014,40(1):4-28.
[15]Blondel V,Guillaume J,Lambiotte R et al. Fast unfolding of communities in large networks[J]. 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Theory and Experiment,2008,10:10008.
[16]高棅.唐詩品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8.
[17]郭英德.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71.
[18]孟二冬.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31.
[19]王世貞.藝苑卮言[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52-53.
[1] 《全唐詩》第788~794卷專收“聯句詩”。
[2] 作者不詳指作者為佚名、無名氏、某某宮人、某某鬼怪等,或作者不明確,詩文中包括“一作某詩”“又見《某集》”等信息;與主題不相關則包括郊廟歌辭、樂府雜曲、橫吹曲辭、相和歌辭等卷目中的詩作。
[3] 唐代常用官職名包括:侍御、少府、太守、尚書、明府、使君、長史、仆射、拾遺、郎中、員外、常侍、秀才、中丞、駙馬、評事、判官、秘書、參軍、主簿、司馬、少尹、書記、司戶、校書、錄事、功曹、侍郎、舍人、給事、正字。
[4] 參見Gephi PageRank:https://github.com/gephi/gephi/wiki/PageRank。
[5] 郭英德.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