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美好的記憶很重要
- 定制時代
- 進擊的笨鳥
- 2118字
- 2019-08-21 12:16:44
何錦心茫然搖搖頭:“我沒聽說象山鎮有姓宋的,不認識此人。”
宋潮不禁有些失望,看來她沒有保留宋漫的記憶。
更準確地說她此時已經是宋漫,只是沒有記憶,并不知道在另一個世界中,自己擁有另一個人生。
像這樣沒有帶記憶的登陸,實際上毫無痕跡,就如同一個游戲角色被占用,她本人毫無知覺。
這樣的設定無疑少了一份游戲的樂趣,但是退出這個世界時留下的記憶和感受無疑更加真實。
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宋潮的猜測,父母建造這些世界不是為了玩樂。
這時從屋內走出一個中年男人,正是何大師,他一邊抱拳一邊笑道:“這位公子是要找人嗎?”
何大師四十多歲,中等身材,精壯結實,眼睛很有神,蓄發留須讓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稍大。
不過干這行沒有個道髻和長須,就像演員上臺不化妝。
他穿著長衫,外面又罩了件對襟開衫,穿著相當隨意混搭,不過也因此有了點大師風范。
一打照面,何大師立刻認出了宋潮:“這不是吳廟鎮楊大少爺嗎?您怎么到這來了?”
葬禮是活人的戲,楊家老爺只是最關鍵的道具,主角是長子楊澤熙,配角是一眾親屬,何大師當然一眼就認出他來了。
宋潮早就想好了,這次出來就是找宋漫的,要找那就光明正大地找,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只有以找人為借口,接近這父女才比較合理。
宋潮也拱手回禮,一副訝異的模樣:“原來是周大師,沒想到在這碰上您。”
然后他編了一套瞎話,因為家中某件特別的事,急著要找一個叫做宋漫的人,目前只知道這人住在象山鎮城外,于是他就來尋訪。
家里喪事期間就出來找的人,當然很重要,可能涉及財產等事宜,周大師當然不便多問緣由。
不過他的話與何錦心差不多,象山不足萬人,他是本地人,雖然年少出門學道,可前后在此地生活了也有二十年,從未聽說有個叫宋漫的。
他的營生接觸的人多,經常看人家譜,比一般的公差都了解本鄉本土。
雖然都這么說,宋潮還是一副不死心的模樣,詳細打聽了周邊村落、農莊的位置,然后告辭何家父女,出門尋找。
周大師留他吃飯,宋潮婉拒了,不過也留下活話:“眼下找人要緊,回程有時間的話,再來叨擾。”
其實這個時代通常一日兩餐,此時并非飯點,一個富家公子也不可能吃義莊的飯菜,何大師完全說的客氣話。
不過宋潮可不是和他客氣,他還真的按照周大師的指點,騎著馬在周圍的村落、農莊轉悠,隨口打聽叫宋漫的人,十分入戲。
等到夕陽西下時,他又轉回了何義莊。
何錦心正在廚房做飯,看到宋潮返轉更加驚訝,叫道:“爹,楊大少爺又來了!”
何大師從房內奔了出來,比何錦心還意外:“楊大少爺沒找到人?”
他意外的當然不是找不到人,而是宋潮居然真的又來了。
像他們這樣的義莊,平日里基本不可能有這么體面的人到來,何況即將入夜。
宋潮一面抱怨人不好找,一面從背囊里掏出十幾個銀元:“看來我晚上得在這過夜,明天接著找,沒別的意思,何大師義莊做的是慈善接濟,這些錢聊表心意。”
何大師住在前院,后院的確住著七八個孤老,平日里除了大戶接濟,不足部分的吃穿用度都是父女二人出去賺來,有人布施當然是求之不得。
不過何大師卻沒有馬上接過錢,他明白許多大戶人家的少爺見識有限,現在收了錢答應留宿,等會一看條件簡陋,莊后甚至停著幾副棺材,翻起臉可就不好看了。
十幾塊大洋,夠在鎮里的客棧包吃包住一個月了。
“楊大少爺,不是我不識抬舉不留您,往前兩里路就進象山,客棧既舒服又便宜,我這可是義莊……”
宋潮擺擺手:“何大師不可妄自菲薄,我知道義莊是做什么的,人莫不有生老病死,何必介意。”
說著將銀元塞在何大師手里:“這也是做一件功德。”
何大師恭敬不如從命,于是宋潮就這么留了下來,處理手法雖然不算圓潤,至少看上去不像沖著何錦心來的。
其實整個下午宋潮騎在馬上都在胡思亂想,何錦心沒有記憶,那么這件事好像成了對他一個人的考驗。
所以事情發展到現在,宋潮必須想方設法照顧好何錦心,這樣退出這個世界后,宋漫才能滿意。
現在退出已經來不及了,劇情結束后,姐姐會記得某年某月,楊大少爺向何錦心打聽過宋漫,說明他進來后保留了記憶,然后卻沒了下文,很明顯是不上心。
宋潮懷疑這是宋漫刻意安排的考驗,所以他才一個人保留了記憶。
所以接下去他能做的只有好好表現,還得注意分寸。
如果這真是只是一個考驗,那就未免太殘酷,辛辛苦苦在這個世界許多年,只為了退出時向姐姐證明姐弟情深?
以宋潮對姐姐的了解,她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宋漫從來就不是個缺乏自信的人。
實際上宋潮已經不可能貿然退出,他不愿意宋漫留下在這個世界的底層痛苦掙扎、艱辛謀生、甚至嫁人生子的人生記憶,那實在是非常糟心。
大少爺下榻,何大師把最好的房間收拾好,盡量弄得干凈爽潔。
另外還特地殺了一只雞,不然晚餐真沒什么像樣的菜。
看著忙碌的何錦心,宋潮很自然就想起四維村里的姐姐,有強烈的熟悉感和親近感。
坐在義莊的堂中,他有種回到家的錯覺。
吃飯時何錦心沒有上桌,這是規矩,另外她還得照顧后院的幾個老人。
桌上準備了一壺酒,何大師端杯時,宋潮注意到他的手有些顫抖,酒差點灑了出來。
何大師換成左手端杯卻又很穩,看來他的右手有些麻痹。
宋潮很敏感,詢問他是否身體不適。
可何大師并不當回事,說是老毛病,兩個月前就有了,是冬末時受了寒。
宋潮懷疑不僅如此,以現代人的觀念這可能與心腦血管有關,提醒他不可飲酒。
可何大師很高興,并不當回事。
于是二人把酒言道,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