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史志的特征

  • 怎樣編史修志
  • 姜自力
  • 5896字
  • 2021-04-28 15:54:18

一、鮮明的時代特點

方志是中央集權制國家形成的產物,是中央政權要了解掌握下屬政區區情的載體。《新編地方志工作暫行規定》中指出:“編纂具有時代特點和豐富內容的社會主義新方志,是我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1840年以來的160多年歷史,經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三個不同時期。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各不相同,各有特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封建專制主義同官僚資本主義的結合,它的政治、經濟、文化無不帶有封建的、買辦的、官僚的色彩,這是其時代的特點。新民主主義社會政治上是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經濟上是國有經濟為主導,節制資本,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文化上是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社會主義社會在政治上是人民民主專政,在經濟上是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多種經濟并存,在文化上是為人民大眾的,首先是為工農兵的。我們所說的時代性是記述內容的時代性。時代性體現著不同的社會制度,史志記述內容上如沒有時代特點,不同社會制度的不同事物就不能充分體現,時代特點就是一句空話。

應當充分反映中國共產黨創立以來的革命斗爭、社會變遷和社會主義時代的歷史與現狀為主體內容。黨領導我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革命先烈、英模人物和人民大眾建立的豐功偉績可歌可泣,這便是當代史志的時代特征。

時代特征體現在史志的方方面面,主要是指導思想詳近略遠,謀篇布局詳獨略同,資料裁剪詳主略次,事實記述詳本略末,遣詞造句詳實略虛,數據羅列詳動略靜,專篇內容詳事略數,人物取舍詳民略官,風俗選載詳新略舊,藝文附錄詳精略雜。充分記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核心作用,反映黨委的重大決策活動;記述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活動,反映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記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狀況與改革開放的實事,反映當今時代的特點。

二、獨特的地方特色

方志,顧名思義,“方”是指地方、區域,志是記述、記載。史志的地方特點就是指地方的特殊性,也稱地方特色。一般性指不同事物所共有的普遍性質,它決定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特殊性指一事物區別于它事物的個別的、特殊的性質,即有各自的特點。一般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各個事物內部不但包含著特殊性,而且也包含著一般性。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表現一般性并豐富一般性。如全國的地方史志都體現出一般性,但各個縣的史志就反映出特殊性。

史志必須把握時代特點,反映事物的共性,同時還必須研究區域的個性,事物的個性,反映地方特點。通過對特殊性的研究,進一步把握一般性,使地方性與全局性、整體與部分達到辯證的統一。

首先要在篇目上反映地方特點,因地制宜地獨立設篇章。如產棉大縣將棉花獨立設篇,在志書中重點記述。《什邡縣志》將“曬煙”升格為篇,重點記述當地這一重要特色產業。《敦煌市志》將敦煌石窟上升為篇和文化篇并列,充分記述敦煌這一中外聞名的文化寶庫。《蕭山縣志》將圍墾升格設篇,重點記述了圍墾40余萬畝的重大舉措。國內著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戶縣,將農民畫升格設篇,反映了當地特色。著名的眉戶劇鄉眉縣,將眉戶劇升格立篇,反映了本地這一文化獨特現象。著名的中國枸杞之鄉中寧縣,將枸杞升格設篇,詳細記述了當地枸杞栽培的歷史與現狀。如此等等。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反映地方特色。

其次要反映相同事物在當地變化發展的不同特點。如,同是歷次政治運動,各縣就表現得很不一樣,側重點也不同。

所以說,地方史志要反映地方特色,不能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是因為各自都有著自己特殊的質的規律性和量的限度。如別人那樣寫,你也那樣寫,只是書名不同,絕無實質區別,失去特殊性就體現不出一般性。應當唯我獨有的濃墨重彩,大書特書,從特殊性中體現出一般性。承認一般性、寫好一般性是不容忽視的前提,但絕不能用一般性代替特殊性。一部史志能否體現地方特色、時代特點,歷來是賴以傳世的地位和價值所在。要從地理位置、氣候、土壤等不同條件出發,體現地域特點。同是自然環境篇,南方的志書翻開后給人以“青山綠水”的感覺,北方的志書翻開后給人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感覺,就是因為地域特色不同。各縣都有山脈、河流、湖泊,但各縣的山脈、河流、湖泊又都各不相同,就是同一條山脈、同一條河流,它在各個縣境內那一段的情況也各有異同。同樣是工業、農業,但各縣的興衰起伏情況也不完全一樣。把這些不同點寫出來,就是突出了特點。同時,一地的劣勢也是一地的特點,對一地的發展有較大影響的劣勢,也應加以記述。總之,地方志要做到縱向比較述發展,橫向比較述地位,詳載新異述特點,錄輯典型述深化,著述求“是”述規律。

史志的地方特色,要靠地方的重大事件、事物的重大變化和人物的重要活動來反映。做到地方特點的時代化,時代特點的地方化,把時代風貌和地方特色融為一體。特別是大事記,要緊扣當地特點展開,突出當代,突出特點,統貫古今。事涉全國的大事,只記對本地有影響的,這樣就可以回避一般記述,無失于地方特色。

深刻反映地方特點應包括反映地方的優勢和劣勢。有的縣以川區為主,有的縣以山區為主,有的縣山川各半,有的地方土匪多,有的地方游擊隊多、革命烈士多,有的地方貧窮落后,有的地方經濟文化發達。與別人共有的事物簡述,我有人無的事物詳記。只有準確地、詳細地記述一個地方的優勢和劣勢,才能反映出本地的特色,不能機械地面面俱到,樣樣求全,湮沒自己的特色,要做深入的資料排比、調查分析,提煉內在特色,貫穿于各篇章內容之中。從總體設計、篇目制定、搜集資料到編纂成書,都必須一環扣一環地高度重視反映地方特色,如脫離了本地的歷史和特點,不著邊際地照搬照套,就顯示不出地方特色。

總之,要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地方志寫地方之事、記地方之物、載地方之人、表地方之俗,做到體裁格式的特殊性、表述方法的多樣性。不能輕視非“升格”、非“土特”內容的記述,造成某些地方事物共性化;不能忽視“同中求異”,防止“同詳異略”傾向;不能對一地主要特點挖掘不夠,反映地方特點缺乏深度。要正確理解“突出地方特點”,妥善處理“升格”與非“升格”內容之間的關系;堅持從實際出發,妥善處理借鑒與創新的關系;重視抓主要矛盾,妥善處理主要特點與次要特點的關系。民族聚居地要注意反映地方民族特性。斯大林在《馬克思主義與民族殖民地問題》中說過:“每一個民族,不論其大小,都有他自己的、只屬于他而為其他民族所沒有的本質的特點、特殊性,這些特點便是每一個民族在世界文化寶庫中所添的貢獻,補充了他,豐富了他。”

三、全新的編寫內容

史志之新,表現在諸多方面。其主要是觀點新、材料新、體例新、方法新。探明這四方面的內涵外延、地位作用,并處理好相互關系,是史志能否展現新時代風貌的前提。

(一)觀點新

所謂觀點,簡單說就是編史修志的觀點,就是指史志的指導思想及其理論基礎。時代變了,編史修志的觀點也發生了變化。封建時代的史志觀不能用來指導編著社會主義新史志。就是在同一時代里,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即使是先進的觀念和思想也處于不斷豐富和完善之中。有些觀點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中是完全正確的,隨著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又需要充實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的治國理政理論就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如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精準脫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等。這些思想和理論,不但是對傳統的舊史志觀的揚棄,也是對史志指導思想的完善和豐富。編史修志的觀點,要重點從以下五點來把握。

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觀點。實事求是,就是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從事實中探求出正確的東西、合理的東西,即客觀規律。在選材上,服從于資政、存史、教化的需要,體現出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是堅持思想解放的觀點。編纂史志,要反映幾種不同社會形態的歷史。因此,必須站在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立場上,揭露反動和黑暗,記述人民群眾的奮斗歷程,謳歌輝煌的業績和取得的偉大成就。記述歷史上的事件和人物,要做階級分析,要反映當時的實際情況,要公正合理。

三是堅持以生產力為標準的觀點。毛澤東說過,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這是不可抗拒的歷史規律。因此,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成為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也成為史志工作者編史修志判斷功過是非的尺度。史志以經濟建設為重點,既能體現當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實際,也能以此去檢驗長期以來以政治代替經濟的歷史,同時又是區別于舊史志的標志之一。要以黨的最新路線、方針、政策為依據,充分反映政治、經濟、機構體制改革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正確性和必然性,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依據。

四是堅持歷史的觀點。記述事件和人物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要把問題放到當時的形勢和環境之下,歷史地去看、客觀地去看。可以用今天的觀點去觀察、分析乃至記述、評價歷史事件和人物,但不能用今天的思想覺悟、認識水平去苛求前人應當如何去做。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既不能執古以繩今,也不能執今以律古。社會歷史發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和邏輯行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定歷史范圍,有一定歷史范圍的具體情況,不能拿前一個歷史范圍去要求后一個歷史范圍,也不能用后一個歷史范圍去要求前一個歷史范圍。否則,史志記述就不是客觀歷史,而是主觀歷史。

五是堅持改革開放的觀點。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旗幟。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后出臺了多項重點改革文件和改革舉措。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投身改革,匯聚起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譜寫了改革新篇章。改革開放是社會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自我完善,是推動一切工作的動力。因此,史志要如實反映歷史與現狀,就必須充分記述改革開放。史志如果沒有或沒有充分反映改革開放,就失去其時代特點。除地理、方言等篇外,其他行業都有改革內容可記,即使是改革成效不大,也不應略而不提。要記述各行各業改革開放的實事、改革開放的形式、改革開放的目的、改革開放的經驗教訓,就要求史志編寫人員必須有改革開放的觀點。

(二)材料新

史志選用新材料是指那些真實的、本質的、全面的、系統的、有價值的材料。選用新材料,首先要選用舊史志中未曾載過的材料。這類材料往往在新史志中占有絕對優勢。其次是舊史志下限后的全部史料,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史料,是新史志記述的重點,舊史志中的資料新史志中根據行文需要可做改動或調整,并進行嚴格的重新審查。

舊史志中記載不全、材料零碎或使用不恰當的,新史志要拾遺補缺,盡量達到完整無缺。記載不準、模棱兩可的,要重新核實、補充完善。記載錯誤乃至反動的,要糾謬正誤,還歷史本來面目。記載屬于微觀的、孤立的、靜態的材料、觀點有錯誤的材料,則要求我們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新觀點、新手段加以改造和更新,經過再整理、再加工,使之具備系統性、科學性。這樣,用的雖然是舊資料,但升華出了新的意義和價值,具有了新的含義。

資料的新與舊,不能絕對地從年代上去劃限,也不能單從數量上去判別。年代久遠不一定舊,現實的也不一定都是新的,數量多寡也不是標準,主要體現在資料的質量上。質含本質不是表象,質含真實不是虛假,質含主流不是支脈,質含價值不是無用。舊史志中的資料存有精華,新時代的材料中并非沒有糟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一些檔案材料、報刊書籍乃至口碑資料就有真有假,有的半真半假,要做到新史志材料新首先要做到材料真。

史志的材料新,主要體現在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人口、社會生產力狀況、計劃經濟和商品經濟、經濟體制和城鄉體制改革、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要注意收集和吸收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反映近百年來人民群眾的革命斗爭。

(三)體例新

我國編史修志歷經幾千年的演變,經過求實創新,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格局與樣式。在體例上有繼承、有借鑒、有創新,形成了別具一格,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新史志體例。

這就要求史志內容更加豐富,門類更加齊全,正如董一博先生所說,“它既增加了內涵,也擴張了外延”,在體例上有擴展性,在結構上有創新性,對原有體例進行大的改動,以綱統目,體例嚴謹,邏輯嚴密,層次清楚,“鉤玄”提要,總攬全局,領屬分明,具有整體性、連貫性、著述性。

全國各地編寫的黨史大事記,就是新時代史體的集中體現。大事記源于舊史志的大事年表,新編黨史大事記在原有的體例上增加了新的內容,有了重大突破,形成了統一整體。在記述上史綱主線分明,脈絡清晰,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各行各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經驗教訓。

舊方志在篇目上設有節婦、烈女等章節,對孝義的理解也不全面不準確,新方志要有新的體例。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和探索,新志體例日臻完善。在篇首設大事記,在志體中增加了史體,使之史志合一。增加了概述,給新方志帶來了新面貌。為改革開放新事、新績設章立節,為改革精英樹碑立傳,設經濟篇,為各類專業戶、重點戶設立章節。加大了經濟方面的記述,反映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編修思想。采用篇章節目結構形式,強化了結構方面的合理和嚴謹。從自然到社會,從經濟到政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從物質到精神,從現實到歷史,編排體現邏輯順序和科學規范。按事物類、種、屬性橫排豎寫,在橫不缺項上體現志,在豎不斷線上體現史。篇與篇、章與章、節與節之間是平等關系、兄弟關系,篇章節目是統屬關系,父子關系。加強了宏觀性、整體性,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特征。

(四)方法新

在語體方面,應采用語體文即白話文,行文中不文白相雜。做到語言準確、樸實無華、言簡意賅、文筆清雅、文字流暢、結構嚴謹、生動鮮明、以事取勝、以事系人、文情并茂。

舊史志多系私人撰寫,新史志則是黨委領導、政府主持,各部門參與,專家編修,對自然和社會、歷史與現狀進行空前規模的省情、市情、縣情大普查。無論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都是史無前例的,充分展示了盛世之壯舉。縣級以上單位成立了史志機構,對編史修志的指導思想、規模格式、時間字數都進行宏觀控制。在基本原則確定之后,采取靈活的工作方法、工作步驟,先修部門史志、行業史志、廠校史志,后修縣史志、市史志、省史志。史志機構將編著任務分解承包到人,實行崗位責任制,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在篇目上不強求一致,因地制宜,在字數篇幅、成書時間上不一刀切,所以說編著新史志不但有新觀點、新材料、新體例,也采取了新手段和新方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泉县| 河津市| 朝阳区| 墨玉县| 金寨县| 华亭县| 益阳市| 普兰县| 凤庆县| 边坝县| 旅游| 林芝县| 渝北区| 临武县| 醴陵市| 永善县| 柳州市| 兰考县| 广河县| 崇阳县| 固镇县| 临沧市| 桑日县| 瓦房店市| 达拉特旗| 郸城县| 绿春县| 红河县| 仙桃市| 富阳市| 南昌市| 阳原县| 大英县| 西平县| 大埔县| 漯河市| 霍林郭勒市| 海城市| 吉林省| 会昌县|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