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多維概述
- 張桂聲 趙志仁 張峰編著
- 13766字
- 2021-12-30 19:58:39
B
4.BBC英語
[詞語] BBC English
[含義] 英國廣播公司英語
[趣釋] 【參考知識】 BBC英語,就是英國廣播公司電臺廣播使用的英語。BBC是英國廣播公司 (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的英文名稱縮寫。英國廣播公司是憑皇家特許狀經營的英國公立廣播組織,成立于1922年10 月。1955 年英國獨立電視臺 (Independent Television) 和 1973年英國電臺成立之前, BBC 是全英唯一的電臺、電視廣播公司。它從電視開創之日到1954年一直擁有電視廣播專利權,對無線電廣播的專利權經營到1972年才停止。公司總部設在倫敦 (London)。英國廣播公司的資金來源于電視機和收音機擁有者所付的每年牌照費。它提供4套無線電廣播網、2個全國性頻道。它也向全世界廣播節目。根據特許狀,它不得播廣告或廣播有人資助的節目。它不得對時事和公共政策廣播自己的任何意見,對有爭的問題必須保持不偏不倚的態度。除了媒體業務,BBC還提供書籍出版、報刊、英語教學、交響樂團和互聯網新聞服務。
BBC播音員播音時使用“通用發音” (Received Pronunciation),簡稱RP。由于英國有很多方言,這些方言在語音上有一定的差異。英國英語 (British English)①以倫敦 (London)、牛津(Oxford)、劍橋 (Cambridge) 三個地區的發音為基礎,英國南部受過教育的人,尤其是受過“公學”(Public School) 教育的人的發音稱為“通用發音”。BBC World Service (英國廣播公司對外廣播) 是BBC從英國政府承包的一個項目。經費由英國政府負擔,編輯方面的決定完全由 BBC 自行作出,政府不得干涉。BBC最早成立的宗旨是為英國大眾提供高質量的電臺廣播服務。
今天,電臺節目依然是BBC產品中重要的一部分。BBC的中文部成立于1941 年5 月。每天有 6.5 小時的普通話節目和0.5小時的粵語節目。此外,還有1小時的《時事一周》。2011年3 月,BBC正式結束其長達70年的普通話廣播,但BBC粵語和英語廣播不受影響。“BBC中國網”成立于2006年1月,主要介紹英國教育、生活、娛樂、英國足球、英語教學以及留學等最新信息。2009年8月,改名“BBC英倫網”(BBC UK CHINA)。內容不涉及中國的敏感內容,自網站設立以來,中國網民可以自由正常游覽。“BBC英語教學頻道”(BBC Learning English) 與“愛思英語網”(24en. com) 深度合作,共同推出“BBC英倫網英語教學”,每周的教學節目有:星期二“商務課堂”(Business Class)、“小測驗”(Quiz)、“綠蔭場外”(Off Pitch);星期三“英國問答”(Ask about British)、“地道英語”(Authentic English)、“英語特快” (Express English);星期四“商務課堂”、“隨身英語”(Take Away English);星期五音頻精選 (Audio Pro grammes)、“都市掠影” (On the Town);星期六“媒體英語”(Media English)、“你問我答”(Q & A of the Week)。每個教學節目中的主要英文標題、內容要點、詞組短語都在網頁列出。可歸納為4個欄目:1.潮流英語 (English Now); 2.考試必備(Study and Exams); 3.商務英語 (Work and Business); 4.英國生活 (UK Life)。
5.巴洛克文學
[詞語] baroque literature
[含義] 巴洛克文學
[趣釋] 【文學知識】 巴洛克文學 (baroque literature) 是西方文藝復興 (The Renaissance)①后期的一個文學流派。“巴洛克”(baroque) 一詞源自葡萄牙語 (barocco),意為“形狀不規則的珍珠”。巴洛克文學產生于16世紀下半葉,在17世紀初達鼎盛時期。巴洛克文學和古典主義文學 (classical literature)②、清教徒文學 (puritan literature) 并稱17世紀三大文學。
巴洛克文學從一開始就被判為“教會與封建的文化運動”,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獲得平反,認定它是一種貴族形式主義文學,多為主張文學為少數有文化教養的人創作。有意在藝術上精心雕琢,內容上多具濃厚的家教和哲理色彩,語言晦澀浮夸而不失神韻,是夸飾 (describe exaggeration) 文學流派。巴洛克文學作品慣用的主題是宗教的狂熱、靈與肉的沖突以及人在上帝面前的無能為力。多寫帶神秘色彩的生死、哀怨,借鑒中古文學中的象征、寓意、夢幻手法,刻意雕琢、追求怪異,用支離破碎的方式、夸張的語言表達悲觀頹廢的思想,并具有巴洛克藝術華麗的浮夸、動感強烈、側重表現幻想的統一特色:怪癖、極端和雜亂無章。
巴洛克文學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詩人賈姆巴蒂斯塔·馬里諾 (Giambattista Marino) 是意大利詩壇“馬里諾詩派”的創始人,代表作有長詩《阿多尼斯》;西班牙詩人路易斯·德·貢戈拉 (Luis de Gongora),作品堆砌夸張的辭藻,充滿晦澀難懂的詞句,是“貢戈拉主義”(Gongorism) 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孤獨》《萊爾馬公爵頌》等;德國小說家漢斯·雅各布·克里斯托夫·馮·格里美豪森 (Hans Jakob Christoffel von Grimmelshausen),代表作有《癡兒歷險記》《女騙子和女流浪者庫拉舍》等;法國貴族“沙龍文學”的代表、喜劇作家莫里哀 (Moliere),代表作有《偽君子》《答爾丟夫》等;德國學者馬丁·奧皮茨 (Martin Opitz),代表作有《德國詩歌》;英國玄學派詩歌 (metaphysical school of poetry) 的代表約翰·多恩 (John Donne),其代表作有《歌與十四行詩》(Song and Sonnets)、《挽歌》(The Elegies) 等,據說他的另一代表作《離別詞:節哀》也被認為具有巴洛克風格。
6.悲劇
[詞語] tragedy
[含義] 悲劇
[趣釋] 【文學知識】 悲劇 (tragedy) 是一種以主題嚴肅、語言典雅、結局不幸為特點的戲劇形式。悲劇起源于古希臘人的酒神祭典 (Dionysia orgies),由“酒神頌歌”(dithyrambs) 衍變而來,并逐步完善成悲劇。古希臘的悲劇 (ancient Greek tragedy) 是整個西方戲劇的起源。
古希臘有三位主要悲劇詩人:歐里庇得斯 (Euripides),代表作有《美狄亞》(Medea);索福克勒斯 (Sophocles),代表作有《俄狄浦斯王》(Oedipus,the King)、《安提戈涅》(Antigone);埃斯庫羅斯(Aeschylus),代表作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Bound)、《阿伽門農》(Agamemnon)。古羅馬最重要的悲劇作家有:塞尼加(Seneca),代表作有《特洛伊婦女》(Trojan Women) 等;恩尼烏斯(Ennius),代表作有《薩比尼亞女子》、《安布拉基亞》(Ambracia)等;帕庫維烏斯 (Pacuvius),代表作有《帕烏路斯》。
中世紀歐洲宗教劇占統治地位,人們幾乎不知道古希臘羅馬有悲劇存在。中世紀之后的歐洲,悲劇不再是戲劇的一種,而是指地位顯赫的人由于不幸或自身的錯誤而身敗名裂的特定敘事文學形式。經典題材大多是男女相戀卻不能結合;英雄悲壯一生,家庭破碎;社會問題和國家覆滅;等等。16世紀至17世紀英國莎士比亞 (Shakespeare) 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 (Hamlet, Price of Demark)、《麥克白》(The Tragedy of Macbeth)、《李爾王》(King Lear) 和《奧賽羅》(Othello, the Moore of Venice) 是英國的文學瑰寶,法國的悲劇大師高乃依 (Corneille) 的代表作《熙德》(La Cid)、《西拿》(Cinne)、《波利耶克特》(Polyeucte)等在法國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法國的另一名悲劇作家讓·拉辛 (Jean Racine) 的代表作《阿達莉》,開創了悲劇中無人死亡的先例。19世紀后期的悲劇作家代表人物是挪威劇作家易卜生(Ibsen),代表作《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 是一部標準的當代悲劇作品,對歐美現代悲劇有著示范性的影響。現代悲劇通過個人悲劇來批判社會制度。
7.悖道
[詞語] paradox
[含義] 悖道
[趣釋] 【修辭知識】 悖道 (paradox) 是似非而是的雋語,又稱反論、逆說。雋語是警語 (epigram)①中的一種,其表面看似自相矛盾或有悖常理,而細加分析卻隱含某種哲理和真實性。paradox一詞源自希臘語paradoxon,意為“與預期相反的”“難以置信的”。通常,構成悖道有以下因素:一是顯而易見的自相矛盾,有時甚至違背公認價值標準;二是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背離,往往令人驚訝、懷疑;三是蘊含潛在真理或解決辦法,常常會被認為不可接受或驚世駭俗。
悖道一旦為人們理解和接受,人們在驚愕之后會禁不住由衷地贊嘆其內容的深刻,因而往往會產生精警的修辭效果。例如:
More haste,less speed. (欲速不達。) 直譯:走得越快,到得越慢。
The only thing that is certain is uncertainty of the final outcome. (唯一可以肯定的事,便是最后結局的不確定性。)
Survival will be the twin brother of anihilation. (存活是毀滅的孿生兄弟。)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動物都是平等的,而一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His main feature is his featurelessness. (他的主要特點,就是在于他的沒有特點。)
古羅馬著名哲學家、悲劇作家塞尼加 (Seneca) 有一句雋語流傳至今,值得人們記取:A small debt makes a man your debtor, a large one makes him your enemy. (借人小錢你不過多了一個債務人,借人大錢卻反倒替自己制造了一個敵人。)
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 (Alexandre Dumas pere) 認為:All for one,one for all. (萬有歸一,道一貫之。)
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 在其著名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and Juliet) 中的一段經典臺詞把對立的概念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其蘊含的內在思想更加耐人尋味、難以忘懷。My only love sprung from my only hate! / Too early seen and unknown,and unknow too late! (我唯一的愛來自唯一的恨,早已相見卻不曾相識,而今相知又已太遲!)
8.比較句的翻譯
[詞語] translation of comparative sentences
[含義] 比較句的翻譯
[趣釋] 【翻譯知識】 英語比較句 (comparative sentences)包括相等句、超越句、差遜句,以及表示倍數、數量增減等幾方面的句子。
表示相等 (equation) 關系的比較。常用句型有:as... as... (像/如同……一樣),be of the same... as... (……與……相同) 等。例如:
Her face is as round as a child's. (她的臉圓圓的,跟孩子一樣。)
Zhengzhou is as important an industrial centre as Xi'an. (鄭州是同西安一樣重要的一個工業中心。)
Dutch is of the same origin as Old English. (荷蘭語與古英語同出一源。)
This dictionary is not so useful as you think. (這本字典不如你想象的那樣有用。)
You must pull as hard with your left hand as you do with your right hand. (你左手拉東面使的勁,必須和右手使的勁一樣。)
The army is to the people as fish is to water. (軍民關系猶如魚水關系。)
Food is to the body what reading is to mind. (讀書對于精神如同食物對身體一樣。)
相等比較也可以含有否定意義。no more / better than (同……一樣不……), not more / better than (不比……更……):
I'm no more fond of playing poker than she is. (我同她一樣,都不喜歡玩撲克。)
He is no more a writer than a painter.譯文:他既不是畫家,也不是作家。
I'm not more fond of playing poker than he is.譯文:我并不比他更喜歡玩撲克。
表示超越 (surpass) 關系的比較。常用動詞或動詞短語有:surpass (超越,勝過)、overtake (趕上,超過)、transcend (勝過,超越)、excel (優于,勝過) 等。例如:
The result surpassed all our expectations. (結果超出我們的一切預料。)
Beauty of mind excels beauty of appearance. (心靈美勝過外表美。)
超越關系的比較,還可以動詞以外的其他詞類表示。例如:
Mending the world economy, however, must go beyond mere bilateral talks. (修復全球經濟,需要的不僅僅是雙邊會談。)
This plan is far superior to the original one. (這項計劃和原來的計劃比起來要完備得多。)
Poverty is preferable to ill-health. (貧窮總比不健康好。)
表示差遜 (be inferior) 關系的比較。常用的詞語有:less... than (……比……少), shorter...than (……比……短), weaker... than (……比……弱) 等。例如:
A doubtful friend is worse than a certain enemy. (一個可疑的朋友比一個肯定的敵人更壞。)
The child was less hurt than frightened. (那孩子與其說是受傷,倒不如說是受驚嚇。)
As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ome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lag behind in industry by scores of years. (和發達國家相比,有些不發達國家在工業上落后幾十年。)
The church spire is 9 feet shorter than the cloud - kissing skyscraperin its vicinity. (教堂尖塔比它附近的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要矮9英尺。)
實際上,表示差遜關系的比較還有其他多種方式。例如:
She missed the airline by two minutes. (她只差兩分鐘沒趕上飛機。)
She lost by 0∶3 in women's singles.(她在女子單打中以0∶3敗北。)
His energy lessens gradually with age. (他的精力隨著年紀的增大逐步衰退。)
表示倍數 (multiple) 關系的比較。常用的詞語有:...times more than... /...times as many as...,...times the size of (……是……的幾倍,或……比……大幾倍)。例如:
The output for our factory has increased four times since 2010. (2010年以來,我廠產量增加到4倍。)
The hall is 5 times bigger than our classroom. (這個大廳比我們教室大5倍。)
This rope is twice longer than that one. (這根繩子比那根長兩倍。)
The box is one-thirds bigger than that one. (這個箱子比那個大三分之一。)
He earns five times more money than he did ten years ago. (他現在掙的錢比十年前掙的多5倍。)
The earth is 49 times the size of the moon. (地球的體積是月球的49倍。)
There are 6 times as many people as we expected. (到的人是我們預計的6倍。)
The length of railway is four times what it was three years ago. (鐵路的長度是三年前的4倍。)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in our school has increased by 4 times compared with 2009. (我們學校的學生人數比2009年增加了4倍。)
表示倍數關系比較的方式還有again, much again (大一倍或多一倍) 等多種。例如:
My Aunt is old again as I am. (我姑姑年齡比我大一倍。)
I have only200, but I need much again to buy a digital camera. (我只有200美元,而我買數碼照相機需要400美元。)
The industrial output of last year in our factory was 35% up on that of 2009. (我們工廠去年的工業產量比2009年增加了35%。)
值得提及的是,英語比較句除了用于比較,還常常用作比喻。這時,就不能一律機械譯作“比……更……”,而要根據上下文來仔細斟酌譯文。例如:
The university is really not less beautiful than this photo. (那所大學真像這張照片一樣美麗。)
Your composition could be better. (你的作文應該更好。)
You got more nerve than brains. (你膽兒挺大,頭腦簡單。)
She couldn' t have come at a better time. (她來得正是時候。)
9.比較文學
[詞語] comparative literature
[含義] 比較文學
[趣釋] 【文學知識】 比較文學 (comparative literature) 是一種跨文化與跨學科的文學研究。它從歷史的角度研究兩種以上民族文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異同;研究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及其他意識形態的相互關系。“比較文學”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法國學者于1816年出版的《比較文學教程》一書中,但該書的兩位作者諾埃爾 (Noel) 和拉普拉斯 (Laplace) 并未在書中談及比較文學的方法與理論。巴黎大學教授、法國文學批評家弗朗索瓦·維爾曼 (Francois Villemain) 在講授中世紀 (Middle Age) 和18世紀法國文學課時,多次使用比較文學和比較分析術語。1865年后,比較文學作為專門術語被普遍接受。
1886年,英國學者哈奇森·麥考利·波斯奈特 (Hutcheson Macaulay Posnett)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論專著《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用法國學者基亞 (M. F. Guyard) 的話說,“它標志著比較文學時代正式開始。”目前,比較文學研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影響研究。主要認識不同民族文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幫助人們了解每種民族文學如何借鑒和吸收它種文學。另一類是平行研究。主要探討并無直接關系的不同民族文學在主題、題材、風格、體裁、人物形象特點等方面的異同。幫助人們以更廣泛的視野看文學現象及其普遍規律,加深對本民族文學的認識。
比較文學研究初期,法國居中心地位,法國學者注重影響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學者將平行研究引入比較文學。其后,蘇聯學者開始努力綜合這兩方面的研究。如今比較文學作為一門國際人文學已有100多年歷史,它在全世界的影響正日益擴大。歐美國家的許多大學早就有了十分正規的比較文學系。在我國,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許多著名大學也先后成立了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當今及未來多元文化主義時代,比較文學如何適應時代與社會條件,向著縱深方向掘進。
10.比較狀語從句
[詞語] adverbial clauses of comparison
[含義] 比較狀語從句
[趣釋] 【語法知識】 比較狀語從句 (adverbial clauses of comparison) 是性質相當于副詞的從句,它修飾主句的形容詞或副詞,主要表示主句比較的對象或范圍。比較狀語從句是肯定句,并且盡量省略與主句相同的成分。在上下文明確的情況下,有時甚至省略整個從句。引導比較狀語從句的是從屬連詞。
1.比較狀語從句的引導詞。引導狀語從句的從屬連詞有as, than兩個。as主要用在as...as...(和……一樣), not so/as...as...(和……不一樣) 的句型之中;than主要用在more / less...than...的句型中。例如:
He works as fast as a skilled worker. (他干得像熟練工人一樣快。)
Jack does not write so neatly as John. (杰克寫得不如約翰工整。)
She looks older than she is. (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老。)
There is less mistakes in it than you imagine. (里面的差錯比你想象的要少。)
2.比較狀語從句要點。比較狀語從句的難點重點如下:
(1) 兩者原級比較。在 (not) as...as...句型中,第一個 as是副詞,后面必須緊跟被修飾的形容詞、副詞,第二個as是從屬連詞,連接省略了的比較狀語從句。如果形容詞前有不定冠詞a,應將a調整到形容詞之后;如果有數詞表示倍數,應放在第一個as前。例如:
This table is as long as that one. (這張桌子和那張一樣長。)
This is not as good a dictionary as that one. (這本詞典不如那本好。)
This room is twice as big as that one. (這個房間是那個房間的兩倍大。)
原級比較可以表達“最高級”的意思。例如:
No one sings so well as she in her class. (在她班里,沒有人唱得跟她一樣好。) 其意是:在她班里,她唱得最好。
(2) 兩者比較級比較。在more / less than...句型中,than連接省略了的比較狀語從句。要注意:比較的對象要一致,要排除與自身比的可能性。由于many,mach,few,little這類表示數量多少的形容詞不能作表語,還要力避它們作表語的情況出現。例如:
This book is much thicker than that one. (這本書比那本厚得多。)
He walks less fast than his brother. (他走得沒有他弟弟快。)
He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 (他比班上的其他學生都高。) 如果不在than引導的比較狀語從句中加other (其他的),就不能排除他與自己比的可能性。
There are more books in your library than in ours. (你們圖書館的書比我們圖書館的多。)
此句如按中文直譯,就可能出現more作表語的情況。為了避免這一情況出現,改成“你們的圖書館”與“我們的圖書館”比較,比的對象一致。
另外,比較級的前面加以倍數、分數等修飾語。例如:
This room is four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ne. (這個房間比那個大4倍。) 這是個歧義句,也可譯為這個房間是那個4倍大。
This room is one third less large than that one. (這個房間比那個小三分之一。)
He arrived five minutes earlier than I. (他比我早到5分鐘。)
比較級比較也可以表達“最高級”的意思。例如:
No one sings better than she in her class. (她班里沒人唱得比她好。) She sings better than any other one in her class. (她唱得比班里其他人都好。) 這兩句話的意思都是:在她班里,她唱得最好。
3.“The+比較級,the+比較級...”句型。在這個英語句型中,前一部分 the是連接副詞,引導比較部分,后一部分 the是指示副詞。但這種比較關系常含有程度、比例的意味。例如:
The harder we work,the better we shall serve the people. (我們工作越努力,就會越好地為人民服務。) 這類分句也可以放在另一分句之后,意思不變:We shall serve the people better the harder we work.
The older he grew,the more cautious he became. (他年紀越大,做事越謹慎。) He became more cautious the older he grew.
這種比較分句,著重因果關系。as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則著重時間關系。例如:
He bacame more cautions as he grew older. (隨著年紀增大,他做事越來越謹慎。)
在“The..., the...”句型中,一些詞語常常被省略。如:
The sooner (he comes), the better (it will be). (他來得越快越好。)
The higher the grounds(is),the cooler the air(will be). (地勢越高,氣候越涼爽。)
注:有學者認為,這一結構前一部分是一個比較狀語從句,由連接副詞the引導,后一部分是主句,由普通副詞the開頭。實際上,這一句型往往不單純表示比較,而含有程度、比例的意味。
11.閉音節的讀音
[詞語] closed syllables
checked syllables
blocked syllables
[趣釋] 【語音知識】 閉音節 (closed syllables) 是以一個或幾個輔音字母 (r除外) 結尾,前面只有一個元音字母的音節。它是英語6種常見音節類型之一①。這種音節由于在發元音字母音時受阻停頓發其后的輔音字母音,因而又被稱作受阻音節(blocked syllables) 或停頓音節 (checked syllables)。
閉音節的結構和讀音。閉音節的結構是“元音字母+輔音字母”在重讀閉音節中的元音字母讀作短元音。
元字母a讀 [?] 音。如pat [p?t] (輕拍), map [m?p] (地圖), bag [b?ɡ] (包), sad [s?d] (悲哀的) 等。
元字母e讀 [e] 音。如bed[bed](床),pen [pen] (筆), pet [pet] (寵物), get [ɡet] (得到) 等。
元字母i讀 [i] 音。如:tin [tin] (錫), fish [fi?] (魚), sit [sit] (坐), swim [swim] (游泳) 等。
元音字母o讀 [?] 音。如:not [n?t ] (不), box [b?ks] (盒子), sock [s?k] (短襪), shop [??p] (商店) 等。
元字母u讀 [?] 音。如bus [b?s] (公共汽車), cup [k?p] (杯子), much [m?t?] (許多), jump [j?mp] (跳躍) 等。
元音字母在閉音節與在開音節的區別。在開音節中的元音讀長音 (字母音),在閉音節中的元音讀短音。如:tape [teip] (帶子), tap [t?p] (輕拍); Pete [pi∶t] (彼得), pet [pet] (寵物); slide [slaid] (滑動), slid [sid] (滑動slide的過去分詞); note [n?ut] (筆記), not[n?t](不);tube [tju∶b] 管子, tub [t?b] (木桶)。
注意幾個元音字母的特殊讀音。元音字母a、i、o在下列情況下不按重讀閉音節的一般規律讀音。
元音字母 a。在 [w] 音之后一般讀 [?] 音,如:want [w?nt] (想要),what[w?t](什么),watch[w?t?] (手表),quality [′kw?liti] (品質) 等;在字母f、t、w、sk、ph、sp、ss、st、th前讀 [a∶] 音,如:after[′a∶ft?](在……之后),plant[pla∶nt](植物),graph [ɡra∶f] (膠版), ask [a∶sk] (問), grasp [grs∶sp] (抓住), glass[gla∶s] (玻璃), fast [fa∶st] (快地), father [′fa∶e?] (父親) 等。
元音字母 i。在字母 nd、ld、gh 之前讀 [ai] 音,如:find[faind] (發現), child [t?aild] (孩子), light [lait] (燈光), high [hai] (高) 等。
元音字母 o。在字母 st, ld 之前讀 [?u] 音,如:most [m?ust] (最), postcard [′p?ust′ka∶d] (明信片), old [?uld] (老的), cold [k?uld] (冷的) 等。在字母m、n、v、th 前讀[?] 音,如:come [k?m] (來), monkey [′m?nki] (猴子), love [l?v] (愛), mother [′m?e?] (母親) 等。
12.表現主義
[詞語] expressionism
[含義] 表現主義
[趣釋] 【文學知識】 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是20世紀初流行于法國、德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流派。1901年,法國一名畫家為表明自己的繪畫有別于印象派作品而首先使用此詞。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表現主義在德國和奧地利流行最廣。它首先出現在美術界,后來在音樂、文學戲劇和電影界得到重大發展。到20世紀30年代,它成了盛行于歐美一些國家的文學藝術流派。
表現主義文學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怪誕、詭異的特色,具有原創性和開拓性,是一種反傳統的現代主義 (modernism)①流派。表現主義具有鮮明的理論主張和美學特征:提出藝術不是現實,而是精神、是表現,而不是再現的口號。表現主義文學流露出一種普遍的抽象化傾向,作品往往具有濃郁深厚的象征意蘊。表現主義是通過大量主觀的幻覺、夢境和錯覺,以及扭曲變形手法來表現生活。在語言風格上常常表現出一種冷漠旁觀與平淡冷靜的客觀態度。用電報式的簡潔、冷漠的語言進行描寫,很少抒情、議論。作品中常常使用新奇的語言,奇特的倒裝、定冠詞的省略、詞語的重復、扭曲的句子結構等方式,形成一種過于緊張急促的節奏,借以表現人物內心激烈狂熱、喧囂不安和非理性的情感情緒。
表現主義文學的鮮明特點是:憑借主觀精神進行內心體驗,并將體驗結果化為一種激情;舍棄細節描寫,追求事物的深層“幻象”構成的內部世界;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種類型代表或某種抽象本質代替有個性的人;情節不連貫,發展線索不清晰;以怪誕的方式表現丑惡和私欲的“瘋人院”式的人世罪孽和無窮痛苦。
表現主義文學以戲劇成就最高,小說也有建樹。表現主義文學代表人物有:德國劇作家恩斯特·托勒爾 (Ernst Toller)、喬治·凱澤 (George Kaiser),詩人約翰尼斯·貝歇爾 (Johannes Becher) 和奧地利詩人喬治·特拉克爾 (George Trakl)。英語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有美國劇作家尤金·奧尼爾 (Eugene O'Neill)、艾爾默·賴思 (Elmer Rice),詩人羅伯特·鄧肯(Robert Duncan) 和愛爾蘭劇作家肖恩·奧凱西 (Sean O'casey)等。奧地利小說家弗蘭茲·卡夫卡 (Franz Kafka) 的英文小說《變形記》(The Metamorphosis) 被認為是典型的表現主義文學作品之一。
13.并列句
[詞語] compound sentence, the
[含義] 并列句
[趣釋] 【語法知識】 并列句 (the compound sentence) 是指含有兩個或更多相互并列的主謂結構的句子。換句話說,并列句由兩個或更多并列的簡單句構成,各個分句依靠并列連詞、逗號或分號來連接。通常兩個分句之間用分號或連詞連接;3個分句以上各分句之間,前面用逗號連接,最后用連詞連接。并列句的各個分句之間存在著連接、選擇、轉折和因果等4種邏輯關系。
1.連接關系。連接關系并列句是表示兩個等同概念的并列句。
主要連詞有:and (和、并且), nor (也不、也沒有), not only...but also...(不但……而且……), neither...nor...(既不……也不……),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一方面……另一方面……), when (這時), while (而) 等等。例如:
They were happy and they deserved their happiness. (他們是幸福的,他們也應該得到幸福。)
not only...but also...連接兩個分句時,第一個分句要倒裝;neither..., nor...并列兩個分句時,兩個分句都要倒裝。例如:
Not only was he a singer,but also he was a painter. (他不僅是歌唱家,他還是畫家。)
Neither did I hear of that thing,nor did I care. (我既沒有聽說過這件事,我也不在意。)
2.選擇關系。選擇關系并列句是表示在兩者或兩者以上的事物中選擇其中之一的并列句。主要連詞有:or (否則、不然),either...or...(不是……就是……), or else (否則、要不然), otherwise (否則) 等等。例如:
You should hurry up, or you'll miss the train. (你得快一點,要不然你會誤了火車。)
Wear your coat or else you will be cold. (把衣服穿上,否則你會感到冷的。)
在這種關系的并列句中,or,or else, otherwise連接的第一個分句常用陳述語氣陳述事實來表示隱含的虛擬條件,第二個分句用虛擬語氣,表示虛擬結果。例如:
I set off late,otherwise I would have caught the train. (我動身遲了,否則我就可以趕上火車了。) 第一分句相當于隱含虛擬條件句If I had set off a bit earlier (如果我早一點動身)。
I have got the book, otherwise I should go to the library to borrow it tomorrow. (我已經買到這本書,要不然我得明天去圖書館借這本書。) 這相當于一個錯綜虛擬條件句。條件句相當于現在事實相反。If I had not the book,主句與將來事實相反。
3. 轉折關系。轉折并列句是表示語意由一個方面轉向另一個方面的并列句。主要連接詞有:but (但是), while (但、而), yet (然而),以及till (盡管如此), however (然而), nevertheless (盡管如此、仍然) 等等。例如:
Honey is sweet, but the bee stings. (蜜是甜的,但蜜蜂都會蜇人.)
He went out while I stayed at home. (他出去了,而我卻待在家里)。He is poor,yet he is honest. (他雖然貧窮,但他誠實。)
I agree with you, but yet I cannot consent. (我同意你的意見,但是我仍不能允諾。)
由于still, nevertheless實際上是連接副詞,however是從屬連詞,連接并列句時,前面通常要用表示并列的分號,或與其他并列連詞連用,nevertheless和however還常常用逗號與所連接的分句隔開。例如:
She is seriously ill; still there is hope for her recovery. (她雖病得很重,然而她仍有康復的希望。)
The room is small; however, it is comfortable. (房間雖然小,卻很舒適。)
The job is difficult; nevertheless,we will try to finish it in time. (工作很困難,盡管如此,我們會設法及時完成。)
4.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并列句是表示分句之間存在著原因和結果邏輯關系的并列句。主要連詞有:so (所以), for (因為), therefore (因此) 等等。例如:
I did the work, so he would not need to. (我把工作做了,所以他就不必做了。)
注意:并列連詞so不能與for, because同時用于一個句子。例如:
We must get rid of carelessness, for it often leads to errors. (我們一定要改掉粗枝大葉的毛病,因為它常常引起差錯。) 連詞for不能用于句首,不能回答why提出的問題。for連接的分句是對前一分句的解釋和說明,語氣較為正式,多用于書面語。
He was very busy; therefore he could not come. (他很忙,因此他來不了。)
I have never been to that place, and therefore I know little about it. (我從未去過那地方,因此對它一無所知。) therefore是連接副詞,連接分句時前面要用表示并列的分號或是與其它并列連詞連用。
14.不定代詞的主要用法
[詞語] indefinite pronouns
[含義] 不定代詞
[趣釋] 【語法知識】 不定代詞 (indefinite pronouns) 是只指出對象,但不是特指的代詞。傳統語法中的不代詞包括許多不同性質的代詞,造成其界限模糊。著名荷蘭語言學家克魯辛加 (E. Kruisinga),在他的1932年出版的語法巨著《當代英語手冊》(A Handbook of Present-day English) 中,稱不定代詞為語法上的“雜物間”(lumberroom)。
1.常用的不定代詞分組。根據不定代詞的用法、性質和構成,可以歸為以下幾組:
用于一個的不定代詞有:one (一個人、一件物或事)。
用于兩者的不定代詞有:both (兩者都), either (兩者中的任一個), neither (兩者都不)。
用于三者或以上的不定代詞有:all (全都), any (任何一個), none (全都不)。
具有否定義的不定代詞代詞有:no one (沒人), none (沒物或人), neither (兩者都不), little (幾乎、沒有,用于指代不可數名詞), few (幾乎沒有,用于指代可數名詞)。
合成不定代詞有:everybody (人人), everyone (每人), everything (所有的事、每件事), someone (某人、有人), somebody (某人), something (某事), no one (沒人), no body (沒人), nothing (沒事)。
運用合成不定代詞作主語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none不能單獨作主語,作主語時必須和of sb.短語連用;no one可單獨作主語,但不能和of sb.連用。
合成代詞someone, everyone可單獨作主語,但不能和of sb.連用;只有分開寫成some one, every one才能和of sb.短語連用作主語。
everybody和somebody可以單獨作主語,但不和of短語連用,也不能分開寫。例如:
None of all my friends is so clever as George. (我朋友中沒有一個像喬治那樣聰明。)
No one but you can do the work. (只有你才能干那樣工作。)
Someone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有人在敲門。)
Everybody is working with great enthusiasm. (人人都在熱情地工作。)
Every one of us has faults. (我們人人都會有錯。)
Some one of his friends will help him. (他的朋友中有人會幫助他。)
2.不定代詞的用法比較。下列不定代詞易混,運用要注意區分。
(1) one、some、any的比較。one可以泛指任何人,還可用在形容詞或指示代詞后面代替前面提到的人或物。one的所有格是one's或his,反身代詞是oneself或himself。例如:
He is not the one to bow before difficulties. (他不是一個向困難低頭的人。)
I don't like coloured envelopes. I like white ones. (我不喜歡有彩色的信封,我喜歡白色的。)
One should do one's work by oneself。 (自己的工作應該自己做。)
some用于復數名詞前,意為“一些”。如some persons (一些人); some用于單數名詞前,意為“某一個”。如some person (某個人); some用于數詞前,意為“大約”。如some sixty大約60個。some一般用于肯定句;any 意為“任何”或“任何一個”,主要用于疑問句、否定句或條件狀語從句。例如:
Some men were standing outside and some inside. (一些人站在外邊,一些人站在里邊。)
He went to some place in Africa. (他到非洲某地去了。)
Does any of you know Mr Smith? (你們中有人認識史密斯先生嗎?)
There isn't any water in the bottle. (瓶子里沒有一點水。)
表示邀請或請求,預期得到肯定答復的問句中要用some不能用any。例如:Would you like some tea? (你喝茶嗎?)
(2) every和each的比較。兩者都有“每”的意思。each可以在句中充當主語、賓語、定語、同位語。一般用在兩者或三者以上,意義強調“個別”; every-實際是形容詞,只作定語。但every能和其它詞合成的不定代詞,如everybody、everyone、everything均用于三者或三者以上,有強調“全部”的意味。例如:
Each student has an English book. (每個學生有一本英語書。)
They each have an English book. (他們每個人都有本英語書。)
Does every one of them have an English book?(他們人人都有一本英語書嗎?)
(3) other、others、another、the other、the others的比較。
other意為“其他的人或事”,是泛指;所有格other's意為“其他人的”“別人的”,只作定語。例如:
I have no other friend but you. (除你以外,我沒有別的朋友。) others是other的復數形式,意為“另一些人或事”,也是泛指。
例如:
Some people came by bus,others came on foot. (有些人坐公共汽車來,有些人走路來。)
another意為“另一個人或物”,是泛指。可作主語、賓語和定語。作定語時多修飾單數名詞。但有時修飾帶數詞的復數名詞,意為“又”“再”。例如:
What about another cup of tea? (再來一杯咖啡好嗎?)
I'll come in another six days. (再過6天我還會來。)
the other意思是 (整體之中去掉部分之后)“其余的”,是特指;the others是the other的復數形式,也是特指。例如:
He had his paper in one hand,his hat in the other.(他一手拿著文件,另一只手拿帽子。)
I have three children.One is here,but where are the others? (我有3個孩子,一個在這兒,其余的到哪兒去了?)
3.不定代詞與否定。不定代詞構成的否定句有部分否定與完全否定兩種形式:
(1) 部分否定句。由肯定的不定代詞與否定的謂語構成。肯定的不定代詞有:all、both、either、some、any、each,以及some、any、every構成的復合不定代詞。例如:
All of them are not students. / Not all of them are students. (他們并非全都是學生。)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 Not everything that glitters is gold. (并非所有發光的都是金子。)
Everybody is not here. (并非大家都到了。)
All food is not good to eat. (并不是所有食物吃了都好。)
Either view is not tenable. (并非兩種觀點都站不住腳。)
(2) 完全否定句。由否定的不定代詞與肯定的謂語構成。否定的不定代詞有 neither、no one、none、nothing、nobody 等。例如:
No taxi could be found。(一輛出租車也找不到。)
Nobody was there. (那里沒有一個人。)
Neither accusation is true. (兩項指控都不真實。)
None of his friends went to see him. (他的朋友都沒有去看他。)
No one likes such a film. (沒有人喜歡這樣一部影片。)
No doctors in this hospital can do such an operation. (這家醫院沒有醫生會做這樣的手術。)
15.不定冠詞的用法
[詞語] usage of the indefinite article
[含義] 不定冠詞的用法
[趣釋] 【語法知識】 英語不定冠詞 (the indefinite article)有a和an兩種形式。a用在以輔音開頭的詞之前;an用在以元音開頭的詞之前。不定冠詞a或an與數詞one (一個) 同詞源,它的基本意義是“一”“一個”,表示某類中的任何一個,有泛指的意義,所以只和單數的可數名詞連用。不定冠詞a或an只是名詞的標志,脫離了名詞,它沒有獨立意義,也不能在句子中單獨運用。因而也不能回答問題,這是它與數詞 one 的根本區別。不定冠詞的基本用法如下:
1. 用在單數可數名詞之前,表示同類人或事物中任意一個。例如:My mother is an English teacher. (我母親是一位英語老師。)
An electron is a particle of very small masses. (電子是質量很小的粒子。)
2.用來指某人或某事,但不具體說明是哪個人或哪件事。例如:A teacher wants to meet you. (有位老師想見你。)
His brother works in a factory. (他的兄弟在一家工廠上班。)
用于表示“一”這一數量概念,但沒one那么強烈。例如:
There is a pen,a pencil and a book on the desk. (桌上有一支鋼筆、一支鉛筆和一本書。)
3.用在序數前表示“又”“再”。例如:
There are three bridges over the river.We are to build a fourth one on it in the future. (那江上已有3座大橋,我們計劃將來再建一座。)
4.用在形容詞最高級前,表示“非常”“極其”。例如:
It's a most enjoyable night. (這是一個非常愜意的夜晚。)
5.用在表示度量或時間單位的名詞前,表示每一單位的價格、速度、頻率等。例如:
The car run as fast as 180 kilometres an hour. (這種車時速可達180千米。)
You'd better water them three times a day. (你最好每天給它們澆3次水。)
6.用在人或表示人名的名詞前,表示此人不認識或不確定。例如:
A Mr. Chen called you this morning. (今天上午有位陳先生打電話給你。)
7.用在某些物質名詞或抽象名詞前,表示一種、一場、一次、一陣等含義。例如:
I want an ice-cream. (我要一份冰激凌。)
Would you please give us an explanation? (請給我們解釋一下好嗎?)
類似這樣的用法有:a heavy rain (一場大雨), a heavy smoke(一陣濃煙), a good sweat (一身大汗), a thick fog (一場大霧), a good light (光線充足), a great fire (一場大火), a clear sky (晴朗的天空):
8.用在抽象名詞前,表示人的情緒、品質或事物的性質。例如:
She is a disappointment to us. (她令我們很失望。)
The English evening was really a great success. (這次英語晚會很成功。)
9.用在一些固定的詞組中。如:once upon a time (從前), as a whole (總的來說), as a rule (通常), to make an analysis of sth. (對某事作一番分析), many a time (許多次), to turn a deaf ear to (不愿聽), in a word (總之), in a hurry (匆忙地), a lot of (許多),as a matter of fact (事實上), at a time (一次), once in a while (有時) 等等。
16.不及物動詞與其同源賓語
[詞語] intransitive verbs and their cognate objects
[含義] 不及物動詞與其同源賓語
[趣釋] 【語法知識】 英語不及物動詞 (intransitive verbs)是不帶賓語的動詞。但有時不及物動詞也可以用作及物動詞,帶同源賓語 (cognate object)。而作同源詞賓語的名詞,一般是謂語動詞的同源詞 (cognate word)①。帶同源賓語的動詞有:sleep (睡), smile (微笑), strike (打), titter (竊笑), sing (唱), sigh (嘆氣), shout (喊), run (跑), blow (揍), breathe (呼吸), die (死), dream (夢), fight (打仗), laugh (笑), live(活), pray (祈禱), say (說) 等。例如:
He said his say. (他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You just dance a dance, and we'll sing a song. (你跳個舞,我們就唱首歌。)
1. 同源賓語的定語。這個定語在邏輯上起狀語作用。例如:
She died a heroic death. (她英勇地死了。)
He smiled a contemptuous smile. (他鄙夷地笑了。)
She dreamt a sweet dream. (她做了一個美夢。)
He lived a bitter life in the old days. (從前他過著悲慘的生活。)
He smelt a smell of cooking. (他聞到了烹調的香味。)
Last night I slept a peaceful sleep. (我昨晚睡了個安穩覺。)
On hearing the sad news, the old man sighed a deep sigh. (聽到不幸的消息,老人深深地嘆了口氣。)
The whole battalion fought a good fight last month. (全營上個月打了個漂亮仗。)
He tittered an infuriating titter. (他惱怒地竊笑了一下。)
The king lived a life of an exile. (國王過著流亡的生活。)
同源賓語的省略。當同源賓語前有形容詞最高級或含有最高級意義的詞語修飾時,同源賓語可以省略。例如:
That patient breathed his last (breath). (那個病人咽氣了。)
She sang her sweetest (song). (她唱了首最美的歌。)
He ran his fastest (race). (他盡力快跑。)
They fought their best (fight). (他們打了最漂亮的一仗。)
同源賓語的強調。為了強調同源賓語,也可以將同源賓語置于句首。例如:
A curious but wonderful dream I dreamt. (我做了一個奇妙的夢。)
Such a life he lived. (他過的就是這樣的生活。)
A scornful laugh he laughed. (他輕蔑地笑了一聲。)
含蓄同源賓語 (implicit cognate object)。有時,作同源賓語的名詞并非與謂語動詞同源,而是意義接近或語義相關,具有隱含重復該動詞意義的特征,被稱為含蓄同源賓語。例如:
It blew a hard gale. (刮了一場大風。) 賓語gale (狂風) 與謂語blow (刮風) 意思接近。
They fight a hard battle. (他們苦戰了一場。) 賓語battle (戰斗) 與謂語fight (戰斗) 意思接近。
He struck a fatal blow at the rascal. (他給這無賴以致命一拳。) 賓語blow和謂語strike都是“打”的意思。
They all nodded their agreement. (他們都點頭表示同意。) 賓語agreement“同意”隱含著謂語nod“點頭”的意思。
She smiled her relief. (她寬慰地笑了笑。) 賓語relief“寬慰”隱含著一點謂語smile“微笑”。
①參閱261.英國英語。
①參閱229.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②參閱100.古典主義。
①參閱139.精警。
①參閱300.英語音節的類型。
①參閱236.現代主義文學。
①參閱25.常見英語同根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