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中國現代詩歌自20世紀初期問世以來,已有百年歷史,回首百年中國現代詩歌的歷程,中國現代詩歌的創作和實踐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和疑問。從現代詩歌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現代詩歌一直在古典詩歌和西方詩歌兩者之間徘徊,這種古典與西方雙向發展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而且注定還會在很長時期內繼續這種態勢。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百年現代詩歌的發展歷程,那么這句話可以是,詩歌的創作理念和詩學的研究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顯示出對古典詩歌傳統繼承和對西方現代詩歌理念的借鑒。

20世紀80年代,中國現代詩歌出現前所未有的復雜狀況,詩歌語言進入難以想象的亢奮狀態,詩歌語言的無數種可能性像魔術師手中的魔法棒變化多端,當時的詩壇流派眾多,現代詩歌的集體性實驗顯示了現代詩歌強大的生命力。隨著新世紀來臨,詩壇漸趨平靜,而關于現代詩歌的迷惑和話題卻并沒有隨著詩歌集體行動的過去而減少,中國現代詩歌越來越令人看不懂了。中國現代詩歌的那些老問題重新擺在我們面前:“中國現代詩歌的文化根源在哪里?”“中國現代詩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中國現代詩學的體系如何構建?”

讓我們還是回到那些老掉牙的詩歌本源性的話題吧,“詩人何為?”“挺住意味著一切?!薄霸娛蔷o要關頭的事。”中國現代詩歌從一開始就預示著不平凡的文化身份和文學使命。中國現代詩歌既不是直接從中國傳統文化自然生長的結果,也不可能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礎之上,現代詩歌文化背景的形成和中國現代文化同步,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文化影響之下的現代變異的結果。中國現代詩歌的研究方法也因為其文化根源中西合璧的特征而遵循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基本思路。

目前,在中國現代詩歌的創作和研究上有一種認為中國現代詩歌走到窮途末路的保守觀點,有些學者和詩人認為中國現代詩歌的創作和研究這100年并沒有形成詩歌傳統。這顯然是過于悲觀的看法,中國現代詩歌在百年發展之后,已經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文學傳統和研究思路。中國現代詩歌在有效地將古典詩歌意象之美以及西方詩歌的意義追尋進行融會貫通,形成了獨具個性的既有中國古典詩歌意境深遠、回味悠長的特點,又有西方詩歌追尋意義、深沉思考的特征。

對于中國現代詩歌的研究,需要從創作和理論兩個方面進行細致的考察。中國現代詩歌創作的主要收獲和中國現代詩學的研究成果目前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關于新古典主義的研究和創作;二是學院派詩人對于西方詩歌借鑒之后形成的現代詩歌的意義追問。以上兩種成就對于研究現代詩歌來說,提供了極好的學術資源和研究思路,中國現代詩歌先天具有“打通”的橋梁作用,因此“打通”就成為中國現代詩歌的必由之路。

本書匯集了作者將近20年的詩歌研究成果,盡管有些篇章寫作時間較早,或者是思考不夠成熟,還是可以作為中國現代詩歌研究和創作的一個參考。作者堅持中國現代詩歌的研究要以“打通”為主要特色,出于對古今中外詩歌創作和詩學思想的全面占有的全域視角之下,以中國現代詩歌史作為基本的研究背景,以當下詩歌創作的最新發展方向為研究切入點,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本書追本溯源,從現代詩歌的文化基因入手,指出中國現代詩歌自問世之時就奠定了中西合璧的特色。在文本分析中注重從文本中走出,接通中外詩學的傳統以及當下發展趨勢,對現代詩歌進行較為深入細致的文本解讀和理論闡釋。在《通:中國現代詩學構建方法》中揭示了中國現代詩學的建構方法要遵循“通”的原則,這個“通”,不僅要打通古今中外詩歌傳統,而且還要在中國多元詩歌文化傳統內部打通。中國詩歌傳統異彩紛呈,唐詩宋詞元曲的詩歌成就光芒萬丈,對現代詩歌的影響深遠,本書中的《論古今詩學理論對話》《論東南亞華語詩歌與中國古典詩歌的關系》等均為研究古今詩歌傳統的文章。中華各民族的口傳詩學傳統以及史詩傳統對于中國現代詩歌也有著重要的貢獻,《李發模長詩〈呵嗬〉的南方史詩特征》就是針對南方多民族聚居區的文化相互影響之下出現的現代長詩進行解析。

中國現代詩歌發展的每一步都與西方現代詩歌的影響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要想搞清楚現代詩歌的意義世界,必須對中西方現代詩歌的關系進行研究,本書中的《寫在意義出場之前》《橋上的風景——論卞之琳對東西方詩歌的繼承與借鑒》《詩語與詩思——陳本益中外詩歌與詩學論集》《比較與匯通——葉維廉比較詩學理論初探》是對中西方詩歌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的關系進行研究。

詩歌寫作是人生經驗的表達,詩歌研究脫離文本分析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本書針對當下詩歌創作的各種寫作現象進行分析,詩壇的優秀是做有一個較有特色的掃描。自盤峰詩會之后,民間寫作之風日漸濃烈,詩歌寫作中的敘事特色和煙火之氣也顯示了中國現代詩歌越來越接地氣,敢于直面生活的挑戰,面對時代的拷問。當下詩歌的地域色彩日益分明,安徽省作為詩歌大省,曾經是86大展的發源地,安徽詩人海子曾引領80年代的詩歌風氣。本書收錄了關于安徽詩歌和安徽詩人的評論,其中《安徽詩歌:中國現代詩歌的重要力量》《明亮的,純凈的那些——評吳少東對現代詩歌語言傳統的繼承發展》是專門對安徽詩歌現象以及安徽詩人的作品進行評論,《宿州詩群小記》《拆房子的人——北魏詩歌的超現實性》《武春燕的生命美學》《在非詩的天空飛翔——阿爾的非詩意化寫作》《大地上奔跑的孩子——許光詩歌印象》是通過對宿州詩人群落的評論打開中國現代詩歌的一個窗口,窺一斑而見全豹,可以領略到中國民間寫作的原生狀態和蘊含的巨大力量。

現代詩歌對于意義的追尋伴隨著現代詩歌史的始終,本書也對現代詩歌的智性寫作特征作了諸多探索,本書收錄的《韓東詩歌的智性特征》《心理探索型詩歌的內在結構分析》《曹大臣詩歌的日常語言與現象世界》《傳統與個人才能——簡論〈沙之書〉八位詩人作品》是對詩壇的智性詩歌寫作現象進行的評論。

本書還對當下詩壇一些較具爭議性的詩歌現象進行剖析,比如在《邵燕祥的情感世界》中對曾經作為詩壇標志性詩人的邵燕祥詩歌的抒情特質進行解讀,《在抒情的邊緣——趙麗華詩歌的冷抒情》對趙麗華詩歌的另類抒情特征進行分析。中國現代詩歌走過百年歷程,詩歌語言經歷了多次變化,《百年新詩形式的發展與演變》對詩歌語言的演變進行研究,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詩歌的傳播和發展也在提速,本書對這一新生事物也給予了很高的期望并在民間詩歌流派“新樂府詩派”的綱領中對詩歌的未來進行展望。

中國現代詩歌自海子之后,抒情特質有所弱化,而在敘事性和智性特色上不斷凸顯,顯示了中國現代詩歌面臨著意義追問的轉型,現代詩歌在百歲之時重新上路,踏上現代詩歌意義探索之路。中國現代詩歌的意義注定不是西方詩歌的哲學意義,和中國古典詩歌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意境也會有所區別,可是,中國現代詩歌的意義必定是基于對中國古典詩歌意境深遠、含蓄蘊藉和西方詩歌情感與思想高度結合的特質之上。中國現代詩歌的意義轉向不僅表現在詩歌寫作本身,跨界詩歌現象也日漸顯示出強大的后勁,《物象與心象——畢贛詩歌電影〈路邊野餐〉的一種解讀》就是對當前電影與詩歌跨界創作新現象的思考。

此書寫于中國現代詩歌意義出場之時,獻給現代詩歌的轉型時代。

2019年12月6日于貴陽花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洞头县| 乐陵市| 河东区| 屏东市| 洛扎县| 阜平县| 章丘市| 蓬溪县| 白银市| 锡林郭勒盟| 惠水县| 佳木斯市| 盖州市| 郓城县| 井研县| 巴彦淖尔市| 鄂伦春自治旗| 鄢陵县| 郁南县| 武邑县| 江达县| 团风县| 苗栗县| 苏尼特右旗| 兰州市| 安陆市| 开封县| 望江县| 郑州市| 榆林市| 盐城市| 上蔡县| 南澳县| 怀宁县| 卢氏县| 合川市| 嘉定区| 桑植县| 鸡泽县|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