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中衛教育的“根”與“土”(三)應理書院

中衛乃“文昌”之地,自古興學重教,素有“文化縣”之美譽,這與應理書院在文化教育上的長期涵養關系密切。如果說“建廟立學”以及中衛民間廣泛設立的義學、社學和塾學是舊學的基礎,那么應理書院就是舊學的高層次求學場所,也是中衛公辦民助、興辦教育的集大成者。

據《中衛縣志》記載:“應理書院,舊在南門,有學舍七間,屬私人講學,帶有義學性質。起于司馬士鐸高公。”據考證,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西路同知高士鐸來衛接任,學舍擴為十一間,將義學改為書院。

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熱心地方教育的前署宰周又溪出面,“買吳氏舊宅,設內院一,講堂一,外院一,內外房舍二十六間”,竣工后書院遷到新址(今紅太陽廣場)。至此,書院初具規模。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應理書院日漸傾塌,新任知縣鄭元吉主持,舉人蓋奇文、稟生呂開陽、監生張玉璣倡導籌劃,各界人士捐款捐物,重新翻建擴建書院房舍,歷時四五個月,至次年春方才竣工。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應理書院,“生童膏伙,俱有縣署管理,如公項不敷亦由縣捐廉添補”,并有士紳“捐學田以作延師之費”,使應理書院成為寧夏創建最早、規模最大、辦得最具特色的書院之一。

書院由山長掌管,山長下設齋長(負責經費等)、門斗(專司門衛傳達)。山長主持講學,每月兩次課試,固定于初二與十六,或初五與二十五兩天舉行。一次為官課,由縣署官員輪流出題閱卷,優者授獎;一次為師課,由掌教出題閱卷,亦選優者授獎。凡入院學童,須經甄錄考試,成績前列者為正課生,逾額者為附課生,限額僅二三十人之多,錄取后按月發給膏伙費。至光緒年間,授課漸廢,在編士子只是按月作時文應試,領取廩米維持。書院設有講會制度,大家會集一堂,共同講辯,互相答難,交流心得,也允許不同學派、不同觀點爭鳴、辯論,學術風氣較濃。這是應理書院與中衛儒學的不同之處。

咸豐二年(1852年),應理書院毀于地震,學舍坍塌傾圮,生員無法就讀。咸豐四年(1854年),知縣封景岷再次籌款,重修應理書院。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清政府下《興學詔》,通令“州縣均改設小學堂”。中衛因經費難于落實,學堂遲而未設。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全國廢止科舉,實行新學,但應理書院仍沿襲舊制,講授四書五經。延至1906年,寧夏知府趙維熙遵詔下令敦促,應理書院仍因經費無著,旋即停辦。

至此,應理書院從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中衛官吏、士紳和民力的共同資助下,風雨坎坷,歷經一百九十七年。

據道光本《中衛縣志》記載:“中衛邑去京師萬里,風氣視中土為遲”,山水甲壅州。“然其俗不偷,無奢靡、無浮夸、無僧道煽誘之習”,“且民以耕讀為本”,“士皆能好學深思,力行待取,敦于孝弟忠信,禮義廉恥,以為齊民之法,蔚然不讓中州”。這一傳統,像一束不滅的火炬,代代相傳,人才輩出,綿延不絕。這就是中衛傳統的人文精神,與我們現時提出的“開拓進取、敢為人先”,“三苦精神、兩情作風”是一脈相承的。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知縣蔣康從枸杞稅中提款五百余串添補,在書院舊址上草創“應理高等小學堂”。然官宦、士紳、殷富子弟就讀者居多,農家子弟寥寥無幾。

在其后的一百零二年中,歷經演革,應理高等小學堂于1912年更名為“中衛縣立第一區高等小學堂”,于1918年增設“中衛縣模范初級小學校”,于1922年合并為“中衛縣高級小學校”,1948年更名為“中衛縣第一鎮中心國民學校”,1953年學校再次更名為“中衛縣第一中心小學”,1957年秋校址南遷至今二中位址,“文化大革命”期間又更名為“東方紅小學”,1975年增設初中班,直到1979年中、小學分設,中學命名為“城郊中學”,小學生轉入“向京小學”(今中衛市第一小學)就近上學。1984年,中衛縣在關橋小學校址上創設第三中學,即城郊中學,原城郊中學更名為中衛縣第二中學。

振興教育,重塑應理,既不能割斷歷史,更不能“史隨時逝”。由私塾而社學,由義學而書院,由書院而小學、中學,無不體現了“文化縣”漸進的脈絡,這正是中衛人自強不息的縮影。它的創設不僅使中衛迅速開化,民風淳樸,人杰地靈,也使許多地方賢才走上了高層次求學和仕途,進而引領中衛融入中州政治、經濟、文化體系。

在追尋中衛教育發展的根脈時,我們由衷地悵嘆中衛人重教興學的傳統民風,更感慨市委、政府興建中衛一中、中衛中學、中衛職業技術學校的大跨越之功,在彰顯應理書院根基之功德的同時,也更加感慨普及高中的歷史性跨越。這是發展的積累,也是時代的飛躍,只有大興“培土”之勢,不斷蓄積力量才能眾人拾柴火焰高,真正迎來教育的春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城市| 金平| 和平县| 绥棱县| 吉隆县| 南宁市| 资阳市| 焉耆| 桐梓县| 固镇县| 辰溪县| 额济纳旗| 宁武县| 鸡东县| 永平县| 聂荣县| 威宁| 耒阳市| 尼玛县| 垣曲县| 衢州市| 彭阳县| 龙岩市| 巴楚县| 台南县| 汉阴县| 宜良县| 高青县| 大名县| 溆浦县| 泾川县| 宁陕县| 孟连| 清镇市| 荣昌县| 郯城县| 永善县| 集安市| 元谋县| 上栗县| 永城市|